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给青山村裹了层薄白。林辰背着帆布包走进村口时,路面结着薄冰,老槐树枝桠上挂着雪粒,却老远看见一道小小的身影踩着雪跑过来 —— 小石头裹着件旧棉袄,怀里揣着他的草药本子,手里还提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艾叶。
“林医生!雪天路滑,俺来接你!” 小石头跑到跟前,哈着白气,“俺戴了你教俺们做的护膝,膝盖一点不冷!就是村里好多老人手脚凉,晚上暖不热被窝;虎子他们几个娃,手冻得肿老高,还裂了口子。”
林辰蹲下来,摸了摸小石头冻红的脸颊,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到他脸上 —— 像是在确认村里的需求。他笑着点头:“今天咱们做两样东西,花椒艾叶泡脚包暖手脚,再做猪油草药冻疮膏,给娃们护手,都是山里能找到的东西,不花钱。”
说话间,赵村长扛着一捆干花椒走过来,雪落在他的肩头,很快化了:“林医生,俺听你说花椒能驱寒,昨天让年轻人去后山摘了些,都晒干了,你看看能用不?”
林辰接过花椒,捏了几颗闻了闻,辛香扑鼻。跟着往神农庙走的路上,王奶奶颤巍巍地跟过来,手里攥着个冻裂的粗布手套:“林医生,俺这手一到冬天就裂,沾水就疼,用你说的法子,能好吗?”
林辰还没开口,胸口的玉佩先热了点,暖意蹭过他的指腹 —— 像是在提示 “加当归”。他拍了拍王奶奶的手:“您放心,冻疮膏里加了晒干的当归,能活血,抹上几天裂口子就长好,再戴手套就不冻了。”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火塘烧得旺,暖意扑面而来。苏晓冉已经把材料摆好在石桌上:晒干的艾叶、剪好的花椒、磨碎的当归粉,还有村民们凑来的猪油 —— 都是冬日里随处可得的东西。虎子举着冻肿的手,凑到林辰面前:“林医生,俺的手一捏就疼,还能做草药包不?”
“能!” 林辰拿起艾叶和花椒,“咱们做泡脚包,艾叶暖、花椒驱寒,再加点当归粉活血,按三比二比一的比例混好,装在布包里,煮水时扔进去,泡上二十分钟,手脚就暖了。这是神农传的法子,泡完脚睡觉都香。”
小石头赶紧找了块粗布,学着缝泡脚包,还不忘教虎子认草药:“这个是花椒,麻麻的;这个是当归,碎碎的 —— 林医生说,这俩加一起,能把寒气赶跑!”
苏晓冉帮着烧火煮水,锅里的水很快冒起热气,花椒和艾叶的香味混在一起,飘满了庙院。王奶奶第一个试泡脚,她把脚放进热水里,没一会儿就说:“暖到骨子里了!之前脚凉得半夜醒,泡完这水,浑身都松快了。”
处理完泡脚包的事,林辰开始教大家做冻疮膏。他把猪油放进小锅里,在火塘边慢慢熬化,然后加入当归粉和少量艾叶碎:“猪油能润皮肤,当归和艾叶能活血,熬到草药味融进去,放凉凝固就行。抹的时候要厚点,尤其是冻裂的地方,早晚各一次。”
小石头凑在旁边,帮着搅拌猪油,小手沾了点油,却笑得开心:“俺要多做几盒,给虎子和村里的娃都送一盒,这样他们的手就不裂了!”
虎子妈也跟着做,熬好的冻疮膏装在旧瓷碗里,凝固后像乳白色的膏脂,闻着有淡淡的草药香。她给虎子抹了点,虎子皱着的眉头很快舒展开:“不疼了!抹着软软的,比城里买的雪花膏还舒服。”
做冻疮膏的间隙,林辰跟着赵村长去检查草药罐。罐子里的艾叶、花椒都用布盖着,没受潮,赵村长打开一个罐子:“俺们按你说的,把草药放在火塘边的架子上,暖和还干燥,现在用多少取多少,方便得很。”
林辰摸了摸花椒,胸口的玉佩带着淡淡的暖意 —— 像是在认可大家对草药的照料。他说:“等雪下大了,咱们再教大家用草药煮姜茶,喝着暖身子,还能防感冒。”
回到庙里时,泡脚包和冻疮膏已经堆了小半桌。小石头正帮着苏晓冉给冻疮膏贴标签,标签上是他画的小手图案,旁边写着 “冻疮膏” 三个字:“这样大家拿回去,就知道是抹手的,不会弄错。”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红薯粥、炒青菜,还有刚煮的姜茶。李大叔喝着姜茶,笑着说:“今年冬天最舒坦,手脚不凉了,娃的冻疮也有法子治,都是林医生的功劳。”
林辰摇了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愿意学、愿意做,小石头还帮着教认草药,这就是传承 —— 把好法子传下去,让每个人都能护着自己、护着别人。”
饭后,大家把做好的泡脚包和冻疮膏分给村民。老人们捧着泡脚包,孩子们拿着冻疮膏,脸上都笑开了花。小石头还把自己做的冻疮膏送给虎子,虎子当场就抹在手上,笑得合不拢嘴。
准备回城时,小石头抱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他做的泡脚包和冻疮膏,还有一页新画的草药图:“林医生,这个给你带回去,城里要是有人冻手冻脚,你也能教他们做。这是俺新画的花椒图,你看像不像?”
林辰接过布包,展开图画 —— 歪歪扭扭的花椒粒旁,画着一双泡在热水里的脚,旁边写着 “暖脚” 两个字。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像!比上次画的还好。以后你就是村里的‘小护工’,教大家用泡脚包、抹冻疮膏,好不好?”
小石头用力点头,眼里亮得像雪地里的光:“俺会的!俺要让村里每个人都知道,冬天不怕冷,有草药帮咱们呢!”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雪粒落在他们的肩头,老人们捧着泡脚包,孩子们举着冻疮膏,小石头站在最前面,大声喊:“林医生!下雪天俺们等你教煮姜茶!”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飘着雪的屋顶,还有那道踩着雪蹦跳的小小身影,胸口的玉佩始终带着温意。他想起白胡子老头说的 “神农医道,重在仁心”,想起从蛇伤到冻疮,从桑枝护膝到泡脚包 —— 原来传承从不是遥远的道理,是小石头手里的冻疮膏,是村民们缝泡脚包的手,是每一个愿意把温暖分给别人的心意。
回到城里,林辰把小石头送的泡脚包放进柜子,把新画的草药图贴在书桌前。苏晓冉看着图上的小脚印,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吧?不是你一个人走下去,是有人跟着你,把温暖的法子传到每一户人家。”
林辰点了点头,摸了摸胸口的玉佩。玉佩的暖意还在,像冬日里的炭火,暖着他的心里。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没有终点,而他带着这份神农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用山里的草木做药,用心里的仁心做暖,让每一份传承,都能在冬日的寒风里,护住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
晚上,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草药图上,也落在玉佩上。林辰看着图,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从不是玉的神通,是小石头冻红的手里攥着的草药包,是村民们火塘边熬着的冻疮膏,是这世间最朴素的守护 —— 把别人的冷当成自己的冷,把温暖的法子,传给每一个过冬天的人。这,才是神农医道真正的根,才是他要守一辈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