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午饭时间的食堂后厨,不锈钢灶台泛着冷光,切菜板上还堆着没切完的土豆。林辰端着空餐盘往后厨走,想帮室友带份米饭,刚到门口就听见 “哎哟” 一声 —— 赵阿姨正握着勺子往餐盘里盛菜,右肘却僵在半空,只能用左手托着小臂,菜汤洒了半碗在灶台上。
“赵阿姨,您手肘又疼了?” 林辰快步走过去,帮着把洒出来的菜擦干净,目光落在她肘弯处 —— 那里贴着块皱巴巴的膏药,边缘还沾着点面粉,是早上揉馒头时蹭上的。
赵阿姨放下勺子,揉着右肘叹气:“这疼了快两周,每天盛饭、切菜,手肘总弯着,昨天切土豆丝,刀都握不住,差点切到手。贴了三盒膏药,皮肤都贴红了还痒,只能垫块布硬扛着 —— 食堂忙,少个人就转不开,学生们还等着吃饭呢。”
这时苏晓冉拎着布包走来,胖子跟在后面,手里攥着袋软糕:“辰儿,我们来帮你带饭!” 苏晓冉晃了晃布包,里面的桑枝和秦艽用纱布裹着,桑枝泛着浅绿,秦艽片透着黄白,“上次听你说赵阿姨手肘疼,特意带了药材,桑枝通经络,秦艽散瘀滞,正好对症。” 胖子把软糕递过去:“赵阿姨,这糕软和,您牙不好,咬着不费劲。”
赵阿姨接过软糕,捏了一小块放进嘴里,脸上露出点笑意:“谢谢你们啊。本来想周末去医院扎针灸,可食堂没人替班,前儿个帮同学打汤,手肘疼得差点把汤桶打翻。上次听张叔说,你们帮他治好了足跟,就盼着你们来,说不定能帮我想想办法。”
林辰让赵阿姨坐在后厨的小板凳上,抬起她的右胳膊。肘弯处有点肿,按到曲池穴时,赵阿姨疼得往回缩:“就是这儿,一按像有根筋拧着,连抬胳膊擦灶台都费劲,夜里睡觉都得把胳膊垫高点,不然麻得慌。”
他又搭了搭赵阿姨的脉搏,脉象细滞。“阿姨,您这是手肘劳损,筋络堵了,” 林辰收回手,语气稳稳的,“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肘者,臂之节也,久劳则筋凝,凝则痛不能举’,您每天切菜、盛饭,手肘总保持一个姿势,气血走不动,自然又酸又痛。用桑枝通筋络、秦艽散瘀滞,煮水热敷,再按曲池、手三里穴,很快就能缓过来。”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在终南山的农舍厨房,给一位厨娘治手肘痛。厨娘握着菜刀,说 “切了一天菜,手肘僵得没法弯”,孙思邈正从药篓里取桑枝:“这桑枝能把肘里的筋络通开,秦艽能赶跑瘀滞,煮水敷完,记得多转转眼肘,别总绷着劲。” 画面里,他还帮厨娘揉着肘弯:“记住‘每切十刀,当舒肘片刻’,别让筋络总闷在一个姿势里。”
赵阿姨听得连连点头,指了指切菜板:“这话太对了!我切菜时一弯就是一小时,连歇口气的空都没有,现在才知道把手肘熬坏了。”
“阿姨,咱们煮水吧,” 苏晓冉从布包里掏出桑枝和秦艽,一股淡淡的草木香飘出来,“桑枝要煮二十分钟,秦艽煮十五分钟就行,煮太久味道太涩,敷着刺皮肤。”
后厨的小煤炉正烧着,平时赵阿姨用来热粥。胖子自告奋勇去煮水:“我来我来!上次帮张叔煮牛续水没糊,这次肯定也没问题!” 他把药材放进铝锅,加了两碗水,刚想往里面加自来水,苏晓冉赶紧拦住:“别加凉水!你忘了上次煮桑芎水,用凉水煮得药味散了,这次用后厨的温水,药效才足!”
胖子吐了吐舌头,赶紧换了水:“那不是着急嘛,这次肯定注意!”
林辰蹲在赵阿姨身边,开始按穴位。先按曲池穴,在肘弯外侧,用拇指轻轻打圈:“阿姨,有点酸胀忍一下,这穴能通手肘的经络,是治痛的关键。”
赵阿姨闭着眼 “嗯” 了一声:“酸完真松快,刚才绷得像石头的手肘,好像软了点。”
“再按手三里穴,” 林辰的手指移到小臂外侧,“这穴能疏解手肘的酸胀,您平时切完菜,按一分钟就能缓过来。”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突然想起什么,笑着戳了戳林辰的胳膊:“上次你帮王师傅按穴位,背孙思邈的‘肘络歌’,被我拍下来发朋友圈,有人评论说‘想跟 “林老夫子” 学按穴’,你还记得不?”
林辰的耳朵一下子红了,嘴硬道:“那是治病的章法 —— 姑娘莫急,按完这穴,阿姨的手肘就更利索了。”
“哟,‘林老夫子’又害羞了!” 苏晓冉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赵阿姨也跟着笑,手里的软糕纸都掉在了地上。
铝锅里的水慢慢冒起小泡,桑枝的清香混着秦艽的药香飘出来,飘得满后厨都是。胖子掀开锅盖闻了闻,一脸得意:“这次没糊!闻着就像正经药味,比上次的‘凉水版’强多了!”
苏晓冉走过去,手背贴了贴锅壁:“温度正好,用毛巾蘸着敷吧。” 她从布包里掏出块干净的棉布,蘸了药汁,拧到半干,递给林辰。
林辰把棉布轻轻敷在赵阿姨的肘弯处,赵阿姨舒服地叹了口气,肩膀都放松了:“暖乎乎的,热气顺着手肘往小臂窜,刚才疼得发麻的地方,好像有股气在慢慢转 —— 好久没这么舒服过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该用祝由术辅助。他闭上眼睛,默默念起老医书里的咒语:“筋络通,瘀滞散,手肘舒,举臂安。”
念到第三遍时,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悄悄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棉布,融进赵阿姨的手肘。赵阿姨突然 “呀” 了一声,慢慢抬起胳膊:“不疼了!能弯肘了!”
她试着弯了弯手肘,又拿起旁边的勺子,模拟盛饭的动作,脸上露出惊喜:“真能握勺了!刚才握勺像抓着冰块,现在能正常盛菜,太神奇了!”
赵阿姨又拿起菜刀,切了根土豆丝,动作比之前利索多了,笑着说:“这下能好好切菜了,谢谢你们啊,比医院的针灸还管用 —— 我之前扎针灸,疼得我直掉眼泪。”
苏晓冉把剩下的桑枝和秦艽装在小布袋里,递到赵阿姨手里:“阿姨,这是剩下的药材,您每天煮水敷一次,敷四天,手肘就不会再疼了。煮的时候记得用小火,别煮糊了。”
林辰也补充道:“孙思邈还说‘肘忌久劳,需常舒之’,您切菜时,每十分钟就放下刀,转转眼肘,别让手肘总弯着,晚上可以用温水泡泡手,加勺醋更舒服。”
赵阿姨接过布袋,小心地放进围裙口袋,转身往林辰的餐盘里盛了一大勺红烧肉,又加了勺青菜:“这菜给你们多加的,热乎着呢,谢谢你们帮我治好了手肘,不然我真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
三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离开后厨时,赵阿姨还在后面喊:“下次来打饭,阿姨给你们多盛点肉!”
路上,胖子嚼着红烧肉,含糊不清地说:“赵阿姨的红烧肉比平时香!辰儿,下次咱们帮谁啊?我听校门口修鞋的李师傅说,他手指总发麻,穿针引线都费劲。”
林辰掏出笔记本,笔尖顿了顿,一笔一画写得认真:“李师傅:指麻,需桂枝、当归。” 写完,他抬头笑道:“下次咱们提前把药材切好,用纱布包好,别像上次煮药,胖子差点加凉水。”
苏晓冉拍了拍他的笔记本,笑得眉眼弯弯:“这次可别再‘隔空翻笔记’了,上次你对着空气‘翻书’,我朋友圈还有人问‘医科大学是不是开了中医修仙课’,我都没法解释 —— 人家还以为你真会‘读心术’呢!”
林辰的耳朵更红了,把笔记本往怀里拢了拢,脚步却轻快起来。正午的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风里还带着食堂的饭菜香。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贴着胸口,还带着淡淡的暖意,像揣了颗小太阳 —— 这份从雷雨夜得来的传承,从来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能带着真心,给每个需要的人送去温暖的光。
回到宿舍,林辰把今天的经历记在笔记本上,在空白处画了小段桑枝,枝条上还画了两片小叶子,旁边写着:“手肘痛,以桑秦舒之;传医道,以暖意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