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门在身后关闭。
李援朝身上的作战服还沾着1942年的尘土与血渍,他站在灯火通明的合金走廊里,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两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迅速上前,用仪器对他进行全身扫描,同时递上一套崭新的作训服。
“李援朝同志,情况紧急,请立刻前往一号指挥中心,总指挥和专家组正在等你。”
当李援朝换好衣服,推开合金门时,看到巨大的环形指挥大厅里,几十名身穿各式制服的专家正紧张地忙碌着。
正前方的巨型曲面屏上,一幅高精度卫星地图占据了核心位置,
地图的一角,还在循环播放着无人机传回的最后画面——河源县城东门方向,那冲天的火光如同黑夜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十几位肩扛将星的军官坐在最前排,他们的目光如同实质,齐刷刷地投向门口的李援朝。
空气安静得能听到中央主机细微的嗡鸣声。
“报告!‘龙渊计划’一线联络员李援朝,完成任务,前来复盘!”李援朝走到指挥台前,立正敬礼,声音清晰而洪亮。
坐在正中的,正是那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总指挥,赵将军。
他指了指身边的位置:“坐下说。从鸿门宴开始,把所有细节,原原本本地讲一遍。”
“是!”
李援朝没有丝毫迟疑,他开始叙述。
从钱伯钧的杀意,到楚云飞的试探,再到他如何通过加密电台的异常,判断出日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他的语速平稳,不带任何个人情绪,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敲击在指挥中心所有人的心上。
当他说到自己利用强电磁脉冲武器,远程锁死军火库大门时,一位戴着眼镜、头发微秃的武器专家激动地扶了扶眼镜,低声对旁边的人说:“‘蜂巢’系统的实战效果,完美符合设计预期!”
当他说到利用两架“鬼蝠”无人机,投放特种铝热剂引爆弹药时,整个指挥中心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屏幕上,无人机视角下那两点微光坠落,随后引爆的连环大爆炸,即使是静音播放,也充满了毁灭性的视觉冲击力。
李援朝讲完,端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然后补充道:“根据我的现场观察和与楚云飞的短暂交流,初步判断,此次行动对他本人的心理冲击极大。他对我方所展现出的‘能力’,产生了语言无法描述的敬畏和恐惧。”
他停顿了一下,抬起头,迎着将军们的目光。
“我个人认为,这种敬畏,在短期内,会让他对我们独立团,乃至整个八路军的态度,变得极为谨慎,甚至……是讨好。”
“漂亮!”
一位主管战略分析的少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的脸因为激动而涨红。
“同志们,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信息战引导下的特种反制行动!我们只投入了一名战斗员,两个战斗小组,几件前沿技术装备,就成功瓦解了一次里应外合的重大军事阴谋,保住了一个团百分之七十的军火,全歼日军一支精锐运输队,并从心理上彻底震慑了一名关键的友军将领!”
他环视四周,声音激昂:“战损比几乎为零!用最小的代价,撬动了最大的战果!这正是我们‘龙渊计划’的核心宗旨!”
指挥中心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声和赞叹声。
然而,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者却皱起了眉头。他是负责历史线和社会结构分析的总顾问,张教授。
“将军,同志们,我必须提出我的担忧。”张教授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厅再次安静下来。
“我们对楚云飞的介入,是不是太深了?‘天火’这种近乎神迹的手段,已经彻底超出了他那个时代的认知范畴。这会创造出一个他原本不该拥有的巨大变量。一个对未来充满极度恐惧和敬畏的楚云飞,他还会走上原来的历史轨迹吗?”
张教授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数据:“如果他因此畏首畏尾,或者反过来,试图不惜一切代价从我们这里寻求更强大的力量,从而引发了军统甚至重庆方面更高层级的关注,这条历史线会不会走向一个我们完全无法预测的,甚至更坏的方向?这就是‘蝴蝶效应’失控的风险!”
他的话让刚刚还热烈的气氛冷却下来。
李援朝没有说话,他知道,这种级别的讨论,需要总指挥来定夺。
赵将军沉默了许久,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忽然,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张教授,又看了一眼李援朝。
“张教授的担忧,很有必要。‘最小干预’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他的话锋一转,变得斩钉截铁。
“但我们也要有灵活性!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由无数个变量组成的动态过程!
楚云飞是一个关键变量,但不是唯一变量。
按照原历史线,他被削弱,358团损失惨重,晋西北的军事平衡被打破,日军得以集中力量对付我们。这个结果,对我们有利吗?”
他站起身,走到巨型屏幕前,指着地图上的晋西北区域。
“一个被打残的楚云飞,和一个对我们心存敬畏、不敢妄动的楚云飞,哪一个对独立团的发展更有利?哪一个更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将军的声音回荡在指挥大厅。
“让他活着,让他畏惧,让他成为我们在晋绥军和中央军中的一个‘稳定器’,一个能帮我们牵制日军和顽固派的棋子。这比让他糊里糊涂地消失,价值要大得多!”
“我同意将军的意见。”军事战略专家立刻附和,“与其被动地修复历史,不如主动地引导历史,让它朝着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指挥中心很快达成共识。
对楚云飞的态度,从“避免接触”,正式转变为“有限影响,重点塑造”。
赵将军转身走回李援朝面前,眼神里充满了赞许。
“小李,你这次的临场决断和后续处理,都非常出色。你证明了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更是一个具备战术思想的指挥员。”
他郑重地宣布:“从现在起,‘龙渊计划’的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我们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武装一个独立团,
而是要通过独立团这个支点,辐射和影响整个晋西北的战局,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固、强大、能够自我发展的根据地!”
“基于此,你的个人权限将得到提升。”
赵将军示意了一下,一名参谋立刻将一个加密平板递给李援朝。
屏幕亮起,一个全新的装备申请列表展现在他眼前。
除了原有的单兵武器和侦察设备,列表下方多出了两个全新的分类。
【b级:战场环境改造技术】
-便携式气象干扰器(可在半径一公里范围内制造浓雾或短时阵雨)
-高能声波驱逐装置(可模拟野兽嘶吼或特定频率噪音,用于驱离或骚扰)
【c-级:小规模后勤支援】
-野战医疗急救模块(内含自动缝合器、广谱抗生素、合成血浆)
-小型物资3d打印机(可使用通用耗材打印工具、零件、非火药类弹壳)
李援朝看着技术列表,呼吸不由得加重。
这些东西,对于1942年的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意味着降维打击。
“这些装备的权限,会根据你在对面的影响力逐步解锁。”赵将军沉声说道,“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引导,不是取代。是授人以渔,不是授人以鱼。”
“我明白!”李援朝用力点头。
当晚,李援朝在基地的个人宿舍里休息。
门上的小屏幕亮起,一份文件被传输了进来。
他打开文件,是情报分析组刚刚完成的,关于晋绥军、楚云飞以及整个华北日军的深度性格及行为分析报告。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报告用海量的数据和心理学模型,剖析了楚云飞的每一个决策动机,预测了他未来的几种可能行为。
这些信息,将成为他下一阶段与楚云飞博弈的最强武器。
就在他翻到报告最后一页时,一段用红色高亮字体标注的紧急情报预警,猛地跳入他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