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一行护送着卢植,风尘仆仆地抵达平原国的治所平原县城时,刘备率众亲迎出城。看到恩师虽面容憔悴、眼中难掩一路风霜与心绪激荡后的疲惫,但总算全须全尾地站在面前,刘备一直高悬的心才重重落下。他快步上前,执弟子礼,声音微哽:“恩师!您平安归来,备……心安矣!”
卢植看着眼前这个愈发沉稳、眉宇间英气内蕴的学生,百感交集,只是重重拍了拍刘备的手臂,千言万语化作一声长叹:“玄德,辛苦你了。” 这声“辛苦”,既谢他冒险派人接应,亦叹他在这乱世中独撑一方的不易。
然而,当卢植在府中安顿下来,从刘备处得知董卓已然废立、鸩杀太后、祸乱宫闱的确切消息后,老人仿佛被抽走了最后一丝支撑他的精气神。他枯坐良久,窗外是平原寂静的冬景,窗内是他半生宦海沉浮、与阉宦权奸抗争却最终目睹社稷倾颓的悲凉。
“罢了……罢了……”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是浸透骨髓的无力与幻灭,“阉宦之祸未绝,又出董卓这等国贼……纲常崩坏,神器蒙尘……老夫空读圣贤书,空负满腔热血,却……回天乏术矣。” 多年的打压、洛阳的惊变、理想的彻底破灭,再加上年事已高,这位汉末最后的耿直之臣,心灰意冷了。
他找到刘备,神色平静却决绝:“玄德,朝廷之事,老夫再无心力过问。此生能得脱虎口,已是万幸。你若是不嫌,便在你这平原国,予我一处安静院落,几卷残书。老夫余生,只愿与经史子集为伴,若能教导几个向学之子,不致令圣贤之学绝传,便足慰平生了。”
刘备闻言,心中先是一酸,为恩师壮志未酬而悲。刹那间,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如闪电般劈开迷雾,顷刻将他心中盘旋多时的棋局照得雪亮!
他穿越而来,深知知识垄断是门阀士族强大的根基。张全与夏薇早已在他的指导下成功尝试并掌握了造纸与活字印刷之术,刘备因顾忌当下秩序,不敢轻易拿出,生怕一纸诏令而身首异处,甚至招致整个士族阶层的敌视与反扑。此前在常山求贤屡屡碰壁,那些士族豪强轻蔑的眼神,他至今耿耿于怀。他们垄断知识,垄断人才,垄断上升通道,仿佛一道无形的铜墙铁壁。
如今,汉室权威已被董卓践踏殆尽,旧秩序的枷锁已然松动。而恩师卢植,海内大儒,士林楷模!他若能在此开馆授学,不问出身,只问才学……再辅以自己的造纸与印刷之术,低成本大量提供书籍……
这岂非正是慢慢颠覆士族垄断根基、为自己未来培养寒门人才、播撒新思想的最佳契机?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涌上心头,他几乎要为此番劫难最终导出的这个结果而战栗。
“恩师何出此言!”刘备压下激动,语气诚挚无比,“能得恩师在此传道授业,乃平原学子之福,更是备之莫大荣幸!一切但凭恩师心意,一应所需,备即刻命人安排!必使恩师安居无扰!”
就在刘备忙于为卢植筹备学馆时,来自洛阳的消息并未间断,且一个比一个惊心动魄。
189年十一月,董卓为收买人心、安抚天下,采纳了周毖、伍琼的建议,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事任命。尚书颍川韩馥为冀州牧,侍中东莱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一大批名士、士族代表被外放至关东各州郡担任要职。甚至与他公开对抗的袁绍,也被官方任命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袁术则获封后将军。
这些任命看似宽厚,实则是董卓的权术与分化之策,意图将潜在的反对力量逐出权力中心,并使其相互制衡。然而,这却意外地为关东群雄的崛起提供了合法的地盘与名分。
果然,十二月,第一声讨董的号角便吹响了。东郡太守桥瑁,率先竖起大旗。他诈称收到京师太傅袁隗等三公的密信,信中历数董卓滔天罪状——“鸩杀太后,废立天子,淫乱宫闱,屠戮百姓……”号召各州郡守“兴义兵,勤王室,雪国耻!”
檄文传至平原,府衙之内,刘备与麾下核心齐聚。关羽、张飞怒发冲冠,皆欲即刻起兵;孙乾、简雍则面露忧色,探讨利弊;赵云、太史慈、麴义、张合、廖化等将则屏息凝神,等待决策。
而贾诩,这位一向冷眼旁观、言必有中的谋士,仔细看罢檄文,又结合此前董卓的种种任命,沉默片刻后,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不再是平日那种洞悉一切却略带疏离的冷静,而是变得异常明亮、锐利,甚至带着一种终于下定决心的凝重。
他环视众人,最后目光定格在刘备身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桥元伟之檄,不过借口。然,天下大乱之局,自此始矣。”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粗略地图前,手指划过:“董卓此举,名为施恩,实为放虎归山。韩馥、刘岱、张邈、袁绍、袁术……乃至发出檄文的桥瑁,谁人心中无盘算?讨董是假,借机扩张势力、争夺地盘是真。勤王旗号之下,必是群雄并起,互相攻伐之局!”
他转向刘备,目光灼灼:“府君,乱世已至,仁德可安民,却不足以定天下。此前诩虽效力,仍存观望。然这些时日,观府君治理平原,惠民强军,心思缜密,更兼胸怀大志,忍辱负重,非常人所能及。今日,诩敢断言,能在这滔天巨浪中擎旗而立、澄清玉宇者,非府君莫属!”
言罢,贾诩整理衣冠,后退一步,对着刘备,竟是深深一揖到地:“贾文和,飘零半生,今日愿拜府君为主,竭尽驽钝,辅佐府君,荡平奸凶,再造乾坤!望主公不弃!”
这一幕,出乎所有人意料!贾诩之智,众人皆知,其心高气傲,亦有所感。今日他竟主动彻底归心,直言拜主!
刘备亦是心潮澎湃,他快步上前,双手扶起贾诩:“能得文和先生倾心相佐,实乃备之幸,更是天下苍生之幸!备,岂敢不相待以国士!”
贾诩的举动和话语,如同一点火星,瞬间点燃了厅中所有人心中的热血与忠诚!他们追随刘备,或因义气,或因赏识,或因时势,但此刻,在贾诩对天下大势的剖析和对刘备毫无保留的认定下,所有的理由都汇聚成一种清晰无比的认知——眼前之人,便是值得他们托付性命、共图大业的明主!
简雍、孙乾率先拜倒:“臣等愿誓死追随主公!”
赵云、太史慈、麴义、张合、廖化等将领齐齐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作响,声音斩钉截铁:“末将等愿效死力,助主公匡扶汉室,平定天下!”
就连性如烈火的张飞和矜持傲然的关羽,此刻亦心潮激荡,同时躬身抱拳:“大哥!俺们兄弟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天下,咱一起去争!”
刘备看着眼前拜倒的众人,看着贾诩眼中那份沉甸甸的认可,胸中豪气顿生。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穿越者王野,也不仅仅是仁德之名在外的刘备,他是真正拥有了一个目标明确、核心凝聚的集团领袖!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位忠诚的面孔,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诸君请起!备,不才,蒙诸位不弃,愿与诸君同心协力,共赴时艰!内修仁政,外讨国贼!这乱世,当由我等来终结!这强汉,当由我等来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