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叮嘱如同一声清亮的号角,吹散了陆家持续三个月的“过度喂养”迷雾。双方父母虽然心中仍有万般不舍与牵挂,但终究是明事理的人,深知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也理解年轻夫妻需要独立空间。在陆宇诚恳的沟通和安排下,四位老人在帮着过渡了几天后,便带着满满的祝福和些许的失落,依依不舍地暂时离开了小两口的家,回归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送走父母后,家里瞬间安静空旷了许多。但这种安静并未持续太久,一位名叫周姨的专业保姆,经过陆宇层层筛选和严格背景调查后,正式入驻了这个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家庭。
周姨五十岁上下,干净利落,眉眼温和,有着多年的母婴护理经验,持有专业的营养师和育婴师证书。她话不多,但做事极其细致有条理,更重要的是,她非常尊重现代科学的育儿理念,与陆宇、沈清寒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她的到来,仿佛给这个家注入了一股专业而平和的力量。她根据沈清寒的产检报告和医生建议,精心制定了每周的营养食谱,既保证了母婴所需的全面营养,又严格控制了热量和油脂的摄入。那些曾经让沈清寒望而生畏的油腻大补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淡可口、搭配巧妙的菜肴和汤羹。
“陆太太,今天的午餐是清蒸鲈鱼,补充优质蛋白和dhA;芦笋炒虾仁,富含叶酸;还有这个冬瓜薏米排骨汤,祛湿消肿,对孕中期的水肿有预防作用。”周姨一边布菜,一边温和地解释着每道菜的用意。
沈清寒看着桌上色香味俱全、却又明显清爽不少的饭菜,胃口都好了许多。她终于不用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爱而硬着头皮进食,也不用再偷偷把食物转移给陆宇。在周姨的科学调理下,她的体重增长逐渐回到了正常轨道,孕吐反应也基本消失,整个人气色红润,精神焕发。
而随着家里的事务被周姨打理得井井有条,父母们也安心离开,陆宇的生活和工作重心,也开始发生着微妙而坚定的倾斜。
以前,他是那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析模科技发展的陆总。公司的大小事务,项目的推进,战略的制定,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和心神。回家,更多是作为一个休憩和补充能量的港湾。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他依然每天准时去公司,高效地处理着核心事务。但那些不必要的应酬和晚间会议,他能推则推。下班时间一到,他的心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回那个有沈清寒在的家。
他将更多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工作,下放给了张志远、林悦以及其他核心高管。得益于前期的改革和人才梯队建设,公司即便在他分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健运行。张志远在负责技术产品化和自身创业项目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不错的管理潜质;林悦则将行政和内部协调工作打理得滴水不漏。
陆宇的办公室桌上,除了公司的文件,开始出现各种孕期保健书籍、育儿百科,甚至还有他偷偷搜索的“如何给孕妇按摩缓解疲劳”、“孕期情绪疏导方法”等打印资料。他开会时偶尔走神,是在想今晚给沈清寒讲什么睡前故事(虽然他买的胎教故事书还没用上),或者是在琢磨周末带她去哪个环境好的公园散步。
回到家,他的“工作”才真正开始。
他会仔细询问周姨沈清寒一天的饮食和身体状况,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要了解清楚。他会陪着沈清寒在小区里散步,一只手紧紧揽着她的腰,另一只手提着温水和小零食,步伐缓慢而稳健,耐心十足。
晚上,他会主动打来热水,学着网上的教程,笨拙却极其认真地帮沈清寒泡脚、按摩有些浮肿的小腿和双脚。他的手法起初生硬,但在沈清寒带着笑意的指导和鼓励下,渐渐变得熟练起来。温热的水流,恰到好处的力道,往往让沈清寒舒服得昏昏欲睡。
他还承包了所有的胎教任务。尽管沈清寒笑话他对着肚子念商业计划书的样子有点傻,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抽出时间,用他那低沉悦耳的声音,给宝宝念诗歌、讲故事,或者只是简单地聊聊天,说说今天公司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爸爸又解决了什么难题。
“宝宝,今天爸爸让一个很厉害的项目顺利上线了,你妈妈夸我了。”他摸着沈清寒日益隆起的小腹,语气里带着点孩子气的炫耀。
沈清寒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柔软得一塌糊涂。她知道,陆宇正在努力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将曾经投注在事业上的那份专注、智慧和执行力,毫无保留地转移到了她和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这种重心的倾斜,并非意味着他对公司的懈怠。相反,这是一种更为成熟和深沉的责任感体现。他清晰地认识到,事业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家庭的幸福、妻子的健康和孩子的未来,才是他奋斗的最终意义和最坚实的后盾。
析模科技这艘大船,在他的宏观掌控和团队的努力下,依旧沿着正确的航线稳步前行。而他的人生航向,却因为沈清寒腹中的那个小生命,有了更温暖、更明确的灯塔。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照顾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当前最重要、最幸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