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无视登基,改元“定海”,意寓平定四海,奠定万世之基。
登基大典的喧嚣过后,紫禁城并未沉寂了多久,便因一道震动朝野的诏令而再起波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抚驭寰区,念四海之广,万物之通,岂可困守一隅,画地自牢?
……自即日起,解除海禁,允民间依制打造海船,往来东西,互通有无……于泉州、广州、松江三地设市舶司,总理海贸诸事……扬我国威,通商惠工,钦此!”
诏令一下,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整个大明瞬间沸腾!
沿海之地,那些世代与海为伴、却被律法束缚不得出洋的豪商、船匠、水手乃至破落子弟,无不欢欣鼓舞,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光芒。
巨大的龙骨开始在船坞中架起,风帆加紧缝制,远洋的梦想和财富的诱惑驱使着无数人涌向海边。
内陆州府,工匠们开始琢磨能远销海外的瓷器、丝绸、茶叶的更高工艺,商贾们绞尽脑汁筹划着新的商路,嗅到机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股蓬勃的生气自下而上地涌动起来。
朱无视坐镇中枢,以铁腕和高效推动着这一切。
他利用护龙山庄改制后的“靖海司”监控四方,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确保新政推行不受阻挠,亦防范宵小作乱。
一时间,大明这艘巨舰,开始缓缓调转船头,驶向深蓝。
然而,皇位之上,亦有隐忧。
成是非,如今的朱是非,虽被立为太子,享尽尊荣,但其出身终究是绕不开的话题。
朝中暗流涌动,虽有朱无视强力压制,但关于“血脉不正”的私语从未真正停歇。且朱无视与素心情深,并未再纳妃嫔,子嗣唯朱是非一人。
这一日,已远航归来、秘密觐见的曹正淳于密室中向朱无视进言。
曹正淳历经海涛洗礼,肤色黝黑,目光锐利更胜往昔,虽无官职在身,但气度沉凝,已非昔日深宫权阉。
“陛下,”曹正淳声音低沉,“正淳远航西洋,见诸国制度纷繁。有一国名曰‘英吉利’,其君位尊而无权,国之大事,皆由议会共商,谓之‘君主立宪’。君为国之象征,垂拱而治,实权归于首相及议会。
如此,君位超然,既可免于权争漩涡,亦能保国本安稳,纵嗣君……才德稍逊,亦不致动摇国体。”
朱无视目光如电,盯着曹正淳,手指缓缓敲击龙椅扶手。
他何等人物,瞬间便明白了曹正淳的深意。
此举既可彻底解决朱是非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将焦点从“谁当皇帝”转移至“如何治国”,又能顺应新政以来民间活力迸发、士绅商人阶层力量上升的趋势,可谓一举多得。
沉默良久,朱无视缓缓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沈浪那超然物外、却又洞悉一切的眼神,想起自己争这皇位的初衷,不过是为与素心堂堂正正相守,而非陷于无穷无尽的权谋算计。
“善。”再睁开眼时,朱无视眼中已是一片决断,“便依mr pURE所言。拟旨,召集群臣,议立宪之事!”
此举石破天惊,遭遇的阻力远超解除海禁。
但在朱无视的绝对权威、新兴海贸利益集团的支持以及曹正淳暗中出谋划策、联络奔走之下,经过数年艰难的博弈与妥协,一部《大明钦定宪法大纲》终于颁布天下。
皇帝为帝国元首,统而不治。设立议会,由贵族院与平民院组成,掌立法、监督之权。
内阁由议会多数派组成,处理日常政务。军权则仍由皇帝名义掌控,实则归于由皇帝信任之臣组成的枢密院。
朱是非太子之位得以稳固,因其“超然”地位,反对之声渐息。
大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开始了向近代国家的转型。
百业在稳定的框架下愈发兴旺,海上的船队带来了世界的财富与知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缓缓拉开序幕。
……
岁月悠悠,青丝成雪。
定海朝三十五年,开创了大航海与立宪时代的铁胆神侯朱无视,已是油尽灯枯。
寝宫之内,药香浓郁,却掩不住那份生命的衰败。
素心早已先他而去,此刻他床前,站着的是也已老年的四大密探,以及风尘仆仆、特意从海外赶回的曹正淳。
朱无视眼神浑浊,逐一看过他们,最后目光落在曹正淳身上。
“正淳公……海外……可好?”他声音微弱。
曹正淳躬身,恭敬答道:“回陛下,托陛下洪福,沈先生庇佑,海外基业稳固,新大陆物产丰饶,奇珍异宝无数,皆已登记造册,纳入航线。
我大明龙旗,已插遍寰宇多处无主之地。”
朱无视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又看向朱是非:“是非……这江山……这议会……以后……辛苦你了……”
朱是非跪在床前,紧握父亲的手,泪流满面:“父皇……”
段天涯、归海一刀、上官海棠亦是眼眶泛红,默默垂首。
他们一生跌宕,皆系于眼前这位亦父亦君亦枭雄的男人。
“莫哭……”朱无视喘息着,“朕这一生……争过,悔过,爱过……足矣……只可惜……未能再见……沈前辈……”
话音未落,一股难以言喻的清新气息忽然涤荡了满室药味,仿佛春风拂过。
众人惊愕回头,只见一道青衫身影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殿中,容颜依旧,仿佛时光未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正是沈浪。
“朱铁胆,临终挂念贫道,还算你有良心。”
沈浪嘴角含着一丝戏谑,缓步走到床前。
朱无视浑浊的眼中猛地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挣扎着想坐起:“前辈……您……终于来了……”
沈浪抬手虚按,一股柔和力量托住他:“躺着吧。看你把这天下打理得还算凑合,没白费我当年一番口舌。”
朱无视激动得浑身颤抖,回光返照般气色都红润了些:“晚辈……晚辈不敢忘前辈点拨之恩……海禁已开,立宪已行……只盼……只盼大明……”
“行了行了,你的时代结束了,后面是他们的事了。”
沈浪打断他,目光扫过朱是非、曹正淳等人,“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路。”
朱无视闻言,眼中光芒渐渐黯淡,最终化为一片释然,喃喃道:“是……是……晚辈……明白了……”
他长长吁出最后一口气,手臂垂下,溘然长逝。
“父皇!” “陛下!” “义父!”
殿内顿时悲声一片。
沈浪静静看着,片刻后,转身走向殿外。朱是非强忍悲痛,带领众人紧随其后相送。
走出寝宫,来到紫禁之巅,月华如水,洒遍重重宫阙。
沈浪负手仰望星空,忽然朗声一笑:“此间事了,红尘游戏数十载,也该走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只见沈浪周身开始散发出朦胧而纯净的光辉,越来越盛,逐渐笼罩全身。
“沈先生!”朱是非急呼。
曹正淳更是跪拜下去:“恭送恩公!”
段天涯、归海一刀、上官海棠亦齐齐躬身,神色无比敬仰。
沈浪的身影在光辉中逐渐变得透明,他回头看了众人一眼,笑容洒脱而缥缈。
“不必送。告诉后来人,这天地广阔得很,莫要只困于一方权位。心逍遥处,即是吾乡。”
话音落下,那团人形光辉骤然收缩,继而化作一道璀璨夺目的七色长虹,冲天而起,如惊鸿掠影,瞬间划破夜空,直入九天星河深处,消失不见。
夜空复归寂静,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朱是非与众人久久跪拜于地,望着那道长虹消逝的方向,心神震撼,无以复加。
翌日,新帝朱是非下旨,昭告天下:
“……感念逍遥子沈浪真人,护持社稷,点拨迷津,功在千秋,德被万世……特敕封其为‘大明逍遥武仙’,永享太庙祭祀,四海瞻仰!”
自此,“逍遥武仙”沈浪的传说,伴随着大明的舰船与商队,传遍四海,成为了一个时代不朽的神话。
而紫禁之巅那夜化虹而去的仙迹,亦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