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中枢塔的 “电磁修复平台” 上,探索队与电磁族展开核心深度诊断 —— 器远用 “量子电磁扫描仪” 穿透核心外壳,获取密封层的三维图像:密封层共分三层,外层(电磁防护层)破损面积达 40%,中层(星源加固层)出现 10 条长 5 米的裂痕,内层(暗能缓冲层)虽完好,但因外层泄漏,已处于 “过载缓冲” 状态,暗能储备仅剩 15%;核心周围的 “电磁导流管” 有 30% 被电磁结晶堵塞,导致能量循环效率降至 60%。
“修复需分三步进行,” 器远结合星源遗留模块的技术数据制定方案,“第一步,清理电磁导流管,恢复能量循环;第二步,用红晶域的‘量子密封胶’修补外层防护层,暗晶域的‘暗能填充剂’修复中层裂痕,绿华的电磁适应蕨根系深入内层,增强暗能缓冲;第三步,激活星源遗留模块,通过灵能 - 电磁频率同步,加固密封层的星源符文,彻底解决泄漏问题。”
电磁补充道:“电磁族可提供‘电磁导流器’,安装在导流管内,加速能量循环;同时,我们的‘电磁感应仪’能实时监测密封层的修复进度,精度达 0.1%—— 但清理导流管时需注意,管内的电磁结晶温度达 80c,普通工具会被熔化,需用深汐的低温技术冷却。”
王大锤立即分工:“深汐带领团队用低温缓冲罐连接导流管,将管内温度降至 20c,方便清理;黑爷的探路鼠携带微型电磁清理器,钻入导流管深处,清除结晶;红晶技术员红奎调制量子密封胶,暗晶技术员玄炎准备暗能填充剂;绿华培育‘强化型电磁适应蕨’,增强根系的暗能吸收能力;阿紫、灵汐调试频率同步设备,为激活模块做准备;李三炮的战斗组在平台周围布防,防止电磁沼泽的能量突然溢出。”
修复工作正式启动 —— 深汐将低温缓冲罐的导管接入导流管,淡蓝色的低温能量注入管内,温度从 80c快速降至 20c;黑爷的探路鼠顺着导管钻入,清理器释放高频电磁脉冲,将结晶击碎成粉末,由导管吸出;1 小时后,30% 的堵塞导流管全部清理完毕,核心的能量循环效率回升至 85%,约束场的能量消耗速度降至正常的 1.5 倍。
第二步修复开始,红奎将量子密封胶通过 “高压喷射器” 注入外层防护层的破损处,密封胶遇电磁能量后快速固化,形成 “量子密封膜”,破损面积从 40% 缩小至 5%;玄炎用暗能填充剂注入中层裂痕,暗能与星源加固层的符文产生共鸣,裂痕逐渐愈合;绿华将强化型电磁适应蕨种植在核心底部,阿紫用共鸣能量引导根系深入内层,蕨类叶片吸收泄漏的电磁能量,转化为暗能补充内层缓冲,暗能储备从 15% 提升至 30%。
就在修复接近尾声时,电磁主星突然轻微震动,塔底的电磁沼泽出现 “能量喷发”—— 浓度 18 单位 \/ 立方米的电磁能量顺着塔体裂缝向上蔓延,若接触修复平台,会导致设备短路,修复功亏一篑。
“李三炮!用电磁 - 灵能混合炮构建‘能量拦截墙’!” 王大锤下令,战斗组立即开火,淡蓝与淡紫交织的能量墙挡在裂缝前,拦截喷发的电磁能量;电磁族启动 “电磁收集网”,将拦截的能量导入应急储存罐;绿华快速向电磁适应蕨注入浓缩生态液,蕨类根系加速生长,堵住塔体裂缝 ——20 分钟后,能量喷发平息,修复平台恢复安全,密封层的修复进度达 95%。
“准备激活星源遗留模块!” 器远将 “频率同步设备” 连接核心的星源接口,设备屏幕显示灵能频率 22hz、电磁频率 18hz、目标同步频率 20hz;阿紫手持灵能感应水晶,灵汐释放灵能波动,两人共同引导频率;八大文明的技术代表围在接口旁,手持核心能量碎片,准备注入激活能量。
“星源遗留模块激活开始!3,2,1—— 同步!” 王大锤下令,阿紫与灵汐引导灵能频率缓慢降至 22hz→21hz→20hz,电磁族同步调整电磁频率升至 18hz→19hz→20hz;当两者同时抵达 20hz 时,八大代表将碎片能量注入接口,淡金、淡蓝、淡紫等多色能量顺着接口流入模块 —— 模块启动的瞬间,核心的星源符文全部亮起,密封层的剩余破损自动修复,电磁泄漏彻底停止,约束场的能量消耗恢复正常,核心的运行参数显示 “100% 稳定”。
“电磁核心修复成功!” 电磁族成员欢呼起来,电磁首领握住王大锤的手:“感谢你们拯救了电磁域!星源遗留模块激活后,还解锁了‘电磁 - 灵能能量互通技术’,我们可通过这项技术,为灵能域提供稳定的电磁能源,同时接收灵能域的灵能,实现全维度能量互补。”
阿紫的灵能感应水晶突然泛起强光,水晶中浮现出星源主域的能源网络图谱:“模块还记载着电磁域的关键作用 —— 星源终极核心的‘本源能量储备’,需要电磁域的‘电磁聚能技术’定期补充,否则核心的防御网能量会逐渐衰减;这也是星源文明将电磁域设为‘能源补给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