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一场料峭的倒春寒裹挟着湿冷的雨丝侵袭了归叶城。
气候骤变之下,一场小范围的寒热时疫悄然蔓延开来。
病患多为老弱妇孺,症状多是高热不退,畏寒战栗,兼有咳嗽咽痛,来势颇为汹汹。
一时间,城中药铺人满为患,郎中医馆门前排起了长队,空气中弥漫着草药苦涩的气味与隐隐的不安。
墨尘的“墨氏医馆”自然成了城西这片区域最忙碌的所在。
他不再有暇与柳明远品茶对弈,白日里,医馆内外挤满了焦急的病患与家属。
他端坐于诊案之后,面色沉静,目光专注,为每一位病患仔细诊脉,询问症状,观察舌苔,手下运笔如飞,开出对症的方剂。
声音因连续说话而略带沙哑,却依旧保持着令人心安的平稳。
夜间,他更是不得歇息。
不仅要根据白日里观察到的病情细微变化,反复斟酌、调整方剂的配伍。
更是极其谨慎地,将太虚瓶药田中那些经过加速培育、药效比寻常草药强上一两分的凝霜草及其他几种对症草药的汁液,以秘法萃取,极其微量地融入普通药方之中。
此举风险不小,需精准控制分量,确保药效提升的同时,绝不引起任何超乎凡俗的异象。
他做得小心翼翼,如同在悬崖边行走,只为能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挽救生命,缩短病患的痛苦。
他亲力亲为,不仅对贫苦者分文不取,义诊送药,更会温言安抚那些因亲人病重而惶恐无助的家属。
他那不眠不休的疲惫身影,沉稳仁厚的举止,以及那显着优于其他郎中的疗效,如同一股温润而坚定的力量,穿透了时疫带来的恐慌阴霾,深深烙印在归叶城百姓心中。
“墨先生”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城西街坊口中的好郎中,而是赢得了从底层平民到城中些许小吏的普遍尊重与感激。
柳明远虽不通医术,却并未置身事外。
他发动自家蒙馆中年纪稍长的学子,协助在医馆外维持秩序,引导病患,或是帮忙照看药炉,递送热水。
更以其在城中士林与官府中积累的清望,主动出面与里正、乃至县衙小吏沟通。
陈明利害,协助墨尘确保治疗时疫所需药材的稳定供应,以及推动对病患聚集区域的简单隔离措施,防止时疫进一步扩散。
一位是仁心仁术、手段高明的医者,一位是德高望重、通达事理的老儒,二人一医一文,配合默契,竟在这小小的归叶城中,形成了一股稳定人心的中流砥柱。
一次难得的喘息间隙,柳明远看着墨尘虽满脸疲惫,眼神却依旧清澈坚定,仿佛有某种内在的力量支撑着他,不由慨然道:“墨先生,此番连日辛劳,活人无数,功德无量,然老夫观先生行事,殚精竭虑,亲力亲为,似非仅为‘悬壶济世’四字,更似……借此机缘,磨砺心镜,体悟这众生之苦,轮回之重?”
此话一出,墨尘心中剧震,握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
柳明远此言,已近乎直指修行中“入世炼心”的关窍,绝非寻常儒生能有的见识。
他对自己身份的猜测几乎可以确定,但对方既然点到即止,自己也绝不能露出破绽。
他面上波澜不惊,只微微摇头,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与谦逊:“柳先生过誉了,医者父母心,此乃本分而已,见众生苦,力所能及处,略尽绵薄之力,于心方安。”
柳明远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只是将手中温热的茶水往前推了推。
有些话,无需挑明,彼此心照不宣,反而让这份在危难中建立的情谊,更显厚重。
历时近月,这场突如其来的时疫终于在墨尘等人的努力和全城上下的配合下,渐渐平息。
归叶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只是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墨先生”更深的敬意。
时疫平息后的某个宁静夜晚,墨尘终于得以静下心来,心神再次沉入太虚瓶。
或许是因为连日来专注于调和药性、平衡阴阳、应对大量病患不同体质差异的实践,无形中契合了某种“运用”与“体悟”,触动了深层的契机。
那石屋中沉寂许久的、关于法器修复的推演之能,在经过长达数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再次泛起了微光,反馈回一丝更进一步的模糊指引:
欲寻关键催化物“冰心砂”,可留意极阴之地附近,往往伴生有性质温和的“暖阳玉”脉矿,二者相生相克,或有线索可循。
欲补八卦玄铁镜所需之纯阳之气,天地间至阳之力难觅,或可借助稳定地脉中蕴藏的地肺阳火徐徐温养。
抑或……寻得罕见天雷击地后残留的“雷击木”或“天雷余烬”,内蕴一丝纯阳雷火之精,或可一用。
信息依旧残缺模糊,并未给出确切的地点或方法,但终于不再是毫无头绪。
它指明了大致的方向和两类闻所未闻的罕见之物——“暖阳玉”与“天雷余烬”。
这让墨尘在漫长的化凡等待中,终于有了更具体、更可追寻的目标。
他知道,这些东西的寻觅,必然伴随着极大的机缘与风险,绝非眼下可以着手,但却为未来的行动勾勒出了隐约的轮廓。
心神回归,墨尘独立于自家静谧的小院中。夜空如洗,星辉淡淡。
隔壁柳明远的院落里,隐约传来老人与几个已然康复的街坊孩童温和交谈的声音,夹杂着孩童清脆的笑语。
历经残阳古墓的生死一线,寒烟谷外的挣扎求存,再到这归叶城中数年如一日的融入与沉淀。
他用了数载光阴,终于洗尽铅华,褪去了曾经的浮躁与急切,将筑基期的道基,真正夯实于这看似平凡、实则蕴藏至理的凡尘烟火之中。
他清晰地认识到,这段红尘历练,绝非修行路上的逃避或停滞,而是他修真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潜龙在渊”时期。
非是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风云。
他需要在这漫长的化凡岁月里,将筑基期的根基打磨至无瑕圆满,将心境锤炼至古井无波、映照万物的通透境地。
同时,必须想办法修复好赖以护道的法器,并积累起所需的一切资源、感悟与契机。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他心志已坚,步伐已稳。
归叶城的灯火在他身后温暖地亮着,而他目光所及,已是那遥远而注定不凡的修真前路。
筑基之章,于此终焉;化凡之卷,徐徐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