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叶城的春秋,在战火纷扰的北方映衬下,显得愈发珍贵而宁静。
墨尘的红尘生活,已不再是简单的融入,而是步入了一种更深层的沉淀。
他如同这城中那口历经岁月的老井,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沉淀着日益深厚的智慧与力量。
城西有两户毗邻而居的人家,祖上或许还有些许香火情,如今却因一口水井起了龃龉。
那口井本是战时废弃,近来因地下水流变动,竟重新涌出了清冽的井水。
在这物资渐显紧张的时节,一口活水井的价值不言而喻。
两家都声称拥有祖传的地契证明其所有权,争执不下,从口角发展到险些拳脚相向,连里正前去调解都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之下,有人提议:“不如去请墨先生评评理!”
于是,这场纠纷便摆到了“墨氏医馆”那方小小的诊堂之中。
墨尘并未因声望日隆而显出丝毫倨傲,他请双方落座,奉上清茶,如同诊治病人般,耐心倾听两家人带着怨气与激动的陈述,不打断,不偏袒。
他仔细查看了双方那字迹模糊、年代久远的地契,又亲自去那井边观察了地形地势,询问了附近的老住户往日的用水旧例。
最终,他并未裁决井水归属于谁,而是提出了一个“分时用水,共同维护”的方案:
依据两家人丁多寡,划定每日不同的取水时段;并共同出资出力,修缮井台,清理淤泥,订立契约,互相监督。
他言语平和,将利害关系分析得透彻分明——争夺下去,两败俱伤,徒耗心力;合作共赢,则皆有水用,邻里和睦。
最后,他以自身在城西积累的公信力作为担保,确保此方案得以执行。
他那份不疾不徐的沉稳,洞察入情的分析,以及那份显而易见的公允,最终说服了争执不下的两家人。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此事过后,“墨先生断事公允”的名声不胫而走,甚至隐隐有超越其医术声望的趋势。
墨尘自己亦有所悟,解决这等凡俗矛盾,并非依靠修士的力量去强行压制,而在于洞察人心深处的诉求,平衡现实中的利害关系,引导其走向合作而非对抗。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势”的引导与对“理”的运用?
虽是微末小事,却蕴含着处世的大智慧。
然而,在这日渐深厚的安宁与声望之中,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悄然浮现。
墨尘敏锐地察觉到,近来柳明远的精神似乎不如以往矍铄。
对弈时,老人偶尔会停下思考,掩唇轻咳几声,那咳嗽声并不剧烈,却带着一种空洞感;其原本平和悠长的气息,也似乎变得略显虚浮短促。
在墨尘那经过《黄庭阴阳五气诀》锤炼的感知中,这绝非普通的伤寒肺热,更像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
是生命本源的火光,在经历漫长燃烧后,正不可避免地走向一种缓慢而平静的衰败,是生机在无声无息地流逝。
一次秋日对弈之后,残阳如血,将院中那株老槐树的影子拉得悠长。
柳明远并未立刻起身,而是望着窗外被秋风卷起的片片枯黄落叶,目光悠远而平静,忽然用一种极其淡然的语气说道:“草木一岁一枯荣,人生数十载春秋,皆是天地定数,轮回使然。”
“老夫此生,能于这归叶城求得一隅安宁,偷得浮生数载闲,更难得能与墨先生这般人物比邻而居,品茶论道,手谈怡情,已是侥天之幸,心满意足矣。”
他微微停顿,声音愈发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暮色:“他日若老夫大限将至,先走一步,别无他求,只愿能如这窗外落叶,悄然归于尘土,不惹尘埃,不累他人,便是最好的归宿了。”
此言一出,如同冰水渗入心田,墨尘执着棋子的手指微微一僵,心中莫名地泛起一阵紧缩般的怅然。
他虽早知柳明远年事已高,寿元对于未能突破关键境界的修士而言亦是有限。
但亲耳听闻这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交,用如此平静的口吻谈及身后之事,那种直面生命终局的淡然与超脱,依旧在他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更加珍惜与柳明远相处的每一刻时光,无论是品茗时的闲谈,还是对弈时的静默。
同时,柳明远的状态也让他对“寿元”与“道途”的关系有了更直观、更沉重的认知。
筑基期寿两百余载,看似漫长,但若无法凝结金丹,突破生命层次的桎梏,这看似悠长的岁月。
终有尽头,与凡人那区区数十载春秋,在永恒的天地面前,似乎也并无本质区别。
这更坚定了他必须夯实根基、寻求突破的决心。
有感于柳明远精神的萎靡,以及城中部分因战乱流离、心神遭受重创、难以安眠的难民,墨尘将太虚瓶药田中经过数年培育、品质已达凡俗极致的一批宁神安魂的草药,小心采摘下来。
他并未动用修真手段,而是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老药师,将这些草药与他从集市上收购的其他几种寻常安神药材。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反复捶打、研磨,最终配制出一批香气清雅、色泽温润的“安神香”。
此香点燃后,气息幽远绵长,并无浓烈扑鼻之感,却能有效宁定心神,驱散杂念,对助益睡眠、缓解惊悸有奇效,远非市面所售寻常香料可比。
墨尘并未将此香用作牟利之物,只是制作了少量,一部分赠予柳明远,嘱其夜间点上一支,助益安眠;另一部分则给了几位因经历战乱、夜夜惊梦的难民。
效果立竿见影。
柳明远用了之后,咳嗽似乎略有减轻,夜间睡得也安稳了许多,对墨尘的这份心意,老人虽未多言,眼中却多了几分暖意。
而那些难民更是感激涕零,称这香如同仙药。
此举既切实帮助了需要的人,也进一步巩固了墨尘“医术通玄、掌握秘方”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这是墨尘首次将太虚瓶内积累的微末资源,以完全融入凡俗、不露丝毫修真痕迹的方式,转化为切实的助益,验证了一条通过低调积累、间接作用于凡俗世界,并能反哺自身修行道路的可行性。
历经数年的沉淀与打磨,墨尘的修为在筑基中期已彻底稳固如山,甚至因为根基过于扎实,灵力精纯无比,已然隐隐触摸到了通往筑基后期的那道无形门槛。
但他并未因此欣喜或急于冲击,反而刻意压制着这种趋势,不断地运转功法,将每一丝灵力都反复锤炼,务求将基础夯实到进无可进的极致。
《黄庭阴阳五气诀》的修炼也随之步入新的层次,他对自身神识的掌控更加精妙入微,对外界能量流动、生灵气息的感知也愈发敏锐清晰。
他依旧每日不动声色地收集着那些看似杂乱无用的零碎信息,关于“暖阳玉”和“黑石山”的线索,自那次之后便再无明显进展,如同石沉大海。
但他心态早已平和如水,深知机缘之事,强求不得,唯有在等待中不断积累自身,当时机来临,方能把握得住。
归叶城的深秋,凉意渐浓,而墨尘的道心,在这凡尘的烟火与寂静中,愈发温润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