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归叶城温柔地包裹。
城西小巷深处,墨尘那间小小的“墨氏医馆”早已熄了灯火,与周遭民居一同沉入静谧。
然而,在他的识海深处,另一番景象却正在悄然展开。
心神再次沉入那玄妙的太虚八卦瓶,穿过朦胧的空间隔膜,落足于那间始终静默矗立的石屋之中。
石屋内依旧空旷,唯有那几卷悬浮的、名为《太虚工造·炼秘》等的虚幻书册,散发着微光。
墨尘凝神静气,将之前小心翼翼收集到的寒玉石边角料那冰凉纯粹的质感、老霜桑叶蕴含的微弱霜寒之气,连同那块作为核心的阴阳灵铁内蕴的平衡道韵。
以及阴阳鱼符剑残片中残留的破碎阴阳符文、八卦玄铁镜碎片上黯淡的八卦阵基灵性,更为细致、更具象地,化作一道道清晰的意念流,缓缓注入那虚幻书册之中。
这一次,石屋内的微光似乎明亮了少许,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再像之前那般完全模糊,而是稍微清晰了一些,如同浓雾散去些许,显露出远山的轮廓。
意念提示:修复阴阳鱼符剑的核心,在于以阴阳灵铁重铸剑胚,贯通其阴阳流转之性,但需一种名为 “冰心砂” 的寒属性灵矿粉末作为催化媒介,方能有效调和阴阳二气,使其相生而非相克。
而对于八卦玄铁镜,其根本在于镜背八卦阵基的灵性受损严重,修复时除了补充寒属性材料稳固镜体。
还需引入一丝纯阳之气,或是寻得对应的阳属性材料进行平衡,否则镜面难复清明,破幻、防御之能亦无法恢复。
推演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的炼制配方或详细的阵法铭刻步骤,这显然超出了墨尘当前能提供的“认知数据”和太虚瓶推演能力的当前层级。
但它明确指出了更具体的材料方向,尤其是“冰心砂”和“纯阳之气\/阳属性材料”这两个关键点,让墨尘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摸索。
根据这信息,再结合自己过往在修真界的见闻,墨尘心中明了,“冰心砂”绝非凡俗之物。
乃是修真界中一种不算常见但也不算顶级的寒属性灵矿,通常产于极寒之地或特殊矿脉,非他如今困守这凡人城池能够获得。
恐怕需要等待日后的机缘,前往修士聚集的坊市或是某些特定险地才能寻得。
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
目光转向石屋外,那片因种植其他灵草从而散发着盎然生机的药田,既然外界难寻,何不尝试自行培育?
他将之前在寒烟谷外围采集到的、品质最好的几株凝霜草幼苗,小心谨慎地移植到药田的一角。
他不敢过于张扬,只能交给药田的时间流速,约莫外界两日,瓶内三日的样子,只想先观察这些凡俗灵草在太虚瓶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令人欣喜,在药田那精纯灵气和微弱时间加速的双重作用下,这几株凝霜草不仅成活,长势更是远超外界。
叶片愈发肥厚翠绿,边缘凝结的天然白霜愈发明显纯净,其中蕴含的那一丝微弱寒气,也变得精纯了一分。
这证明,他完全可以通过太虚瓶,自行培育、优化一些基础的低阶灵材,哪怕效率不高,但胜在稳定、隐蔽,可以积少成多,为未来的修复或炼丹打下基础。
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温和寡言、略带病容的“墨先生”。
准时开门应诊,为街坊邻里诊治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
与柳明远的品茶手谈依旧是每日的功课,两人谈天说地,论古说今,偶尔也切磋一下棋艺,墨尘往往故意输上几子,乐在其中。
偶尔有街坊慕名而来,求一副春联或是一张药方,他也欣然提笔,换些微薄的银钱或时令菜蔬,维持着清贫却体面的生活。
有趣的是,他将从瓶内推演和对灵植培育中获得的、关于材料寒热属性、阴阳平衡的粗浅理解,在不经意间融入了对一些复杂病症的用药思路中。
开出的方子看似寻常,却君臣佐使更为精妙,使得药性更为平和,效果也更为稳固。
这无形中让他的“医术”在底层街坊中赢得了更扎实的信赖,“墨先生”的名声也渐渐传得更远了些。
他越发体会到,修真与凡俗,并非完全割裂的两个世界。
对能量本质的理解,对平衡之道的把握,无论是应用于炼丹制器,还是行医济世,其底层的道理竟是相通的。
这种认知上的融会贯通,让他的道心在这看似平凡的尘世烟火中,如同被细雨浸润的玉石,愈发温润而凝实。
夜深人静时,墨尘清点着药田内长势良好的凝霜草,回味着推演得到的新信息,心态异常平和。
他清楚地知道,“冰心砂”和纯阳之气的获取绝非易事,可能需要他未来离开归叶城,再次踏入修真者的世界才能找到。
但那都是后话。
眼下,他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体内的伤势在《太虚炼形术》和凝霜草药力的持续温养下,正以一种缓慢却坚实的速度好转,筑基后期的境界也愈发稳固。
修复法器的材料正在一点点积累,方向也愈发明确。
他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在归叶城这片看似平静、实则与广袤修真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猎场中,布下了细密的网。
他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机缘的出现,也等待着自己恢复到足以支撑下一次远行和冒险的那一刻。
而这段化凡的岁月,本身就是他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沉淀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