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源和他的领民们在异世界浴血奋战、苦苦支撑的同时,蓝星,华夏,数以亿计的民众正通过直播画面,紧张地关注着“华水领”的一举一动。
黄金时段的《开拓者日记》节目准时开播。演播室内,主持人林薇一改往日的轻松活泼,神色凝重而不失力量。
“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开拓者日记》特别节目——‘逆境中的微光’。”她的声音清晰而沉稳,“相信过去一天一夜,我们所有人的心都随着0位面那道摇摇欲坠的围墙而起伏。”
男主持人张磊接口道,语气沉重:“是的,我们目睹了枯木哥布林部落如潮水般的攻势,也见证了我们的领主苏源、辅佐者陈国民教官,以及每一位无畏的领民,是如何用鲜血、智慧和难以想象的意志,硬生生将这潮水挡在了家园之外。”
画面切换,播放着经过剪辑的战斗 highlights:哥布林疯狂的冲锋、民兵们颤抖却坚定的刺击、陈国民浴血搏杀、苏源脸色苍白却屹立墙头……
“这是一场惨胜。”本次节目的特邀嘉宾,着名企业家徐伟东先生沉声开口,他的话语带着实业家特有的务实和穿透力,“我们看到了工事的重要性,看到了基础资源(粮食、木材、石材)是如何在瞬间成为生命线,也看到了技术——哪怕是刚刚萌芽的符文技术——在关键时刻所能发挥的、超越时代的一丝微光。”
林薇适时引导:“徐总,从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苏源领主面临的困境,核心在哪里?”
“核心在于‘产能’和‘技术转换效率’。”徐伟东一针见血,“他拥有庞大的人口潜力(通过人才卡),但缺乏启动这份潜力的‘初始资本’(金币)。他接触到了高级技术(符文),但缺乏将其规模化、实用化的工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这就好比我们空有设计图和市场,却没有生产线和熟练工人。他现在做的,就是用最原始的方式,积累最原始的资本,并试图理解最前沿的技术图纸。其难度和压力,超乎想象。”
张磊点头:“所以,目前的危机,看似是军事危机,实则是资源和技术的危机。”
“没错。”徐伟东肯定道,“解决之道,也在于此。一方面,需要时间让领地完成初步的工业化积累,至少进入铁器时代,建立初步的产能。另一方面……”他看向镜头,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就需要我们——整个华夏文明,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为他准备好他所急需的‘火种’。”
节目最后,林薇用充满希望的语气总结:“黑暗终将过去,微光终成炬火。感谢苏源领主和陈教官的付出,也感谢每一位在屏幕前守望的您。‘文明火种’人才储备计划持续招募中,无论您拥有传统技艺还是现代科技知识,您的一份力量,都可能在未来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详情请关注……”
节目结束,画面暗下。
国家特殊人才支援部(原相关部门扩建)
这里与演播室的氛围截然不同,更像一个庞大而高效的指挥中心与人才基地的结合体。宽敞明亮的巨大厅堂内,分区坐着数以千计的人员,电话、键盘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类数据分析、资源清单以及0位面的关键信息剪报。
在一间可容纳上万人的礼堂内,最新一批通过筛选的543名特殊人才正襟危坐。他们之中,有手指粗糙、眼神锐利的传统工匠(制作弓箭、甲胄、冷兵器);有气质沉稳、面前摊开着复杂图纸的建筑设计与军事工程团队;有目光敏锐的城市规划师;有带着考古工具、讨论着古代遗迹的教授团队;甚至还有一群穿着白大褂、低声交流着材料或能源问题的国家级科研人员……
国家特殊人才支援部的周部长站在讲台上,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礼堂:
“同志们!欢迎你们,欢迎华夏最优秀的儿女们加入‘火种’计划!”
“你们已经知道我们面临的挑战,也看到了我们的领主和先遣者们正在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他们在前方用生命开拓生存空间,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集结整个文明的智慧与技艺,成为他们最需要时,能立刻递上的那把锤子、那张图纸、那颗种子!”
“你们每一个人所掌握的技能,都是无价之宝!无论是古法锻造的韧性,现代建筑的力学,城市规划的远见,破解古代密码的智慧,还是推动科技边界的创新……在那里,都可能绽放出超越我们想象的光芒!”
“记住,你们不是后备队,你们是文明延续的预备火炬手!时刻准备着,当召唤来临,将你们的知识、你们的技艺、你们的汗水,带到那片陌生的土地,去创造新的奇迹!”
讲话结束后,人群逐渐散开,许多人仍激动地低声讨论着。
在他们之中, 有一人并没有立刻离开。他穿着简单的灰色工装背心,露出结实贲张的臂膀肌肉,古铜色的皮肤上仿佛还带着锻炉的灼热气息。长发在脑后束成一股,几缕发丝被汗水沾在额角,脸上带着工匠特有的专注与坚毅。他叫柳锋,很多人都叫他柳哥。
柳哥是最近一批才通过审核进来的,他找到正在与助手交谈的周部长。
“周部长,您好,打扰一下,我叫柳锋,是做传统金属锻造和加工的。”柳哥的声音低沉而直接,“我刚来,有些关于传送的规则还想再确认一下。”
周部长对这类求知欲极强的技术人才很是欣赏,示意助手稍等:“柳工请说。”
“我看资料说,我们被系统列入‘预备传送名单’,等于是先拿到了‘门票’,但最终过去,要靠苏领主在那边用金币购买‘人才支援卡’才能实现传送,对吗?”
“是的。系统只允许国家提交名单,具体的‘召唤’权,在领主手中。这是为了平衡。”
“那……关于我们能带过去的东西,”柳哥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规则似乎很模糊。为什么我们不能配备枪械?甚至稍微精密些的现代装备都很难带?如果只能赤手空拳过去,很多技术岂不是无法施展?”
周部长叹了口气,神色有些无奈:“这是目前我们和各国都在摸索的规则。系统……像一个极其严格的‘安检官’。它似乎有一套自身的‘时代平衡’判定机制。”
他详细解释道:“大型设备、流水线、超越当前领主时代技术概念太多的武器系统(比如枪械,其背后的化学能、精密加工概念远超黑暗时代),几乎百分之百会被拦截,无法随人员传送。甚至尝试携带大量同类物品(比如想每人带一把战术匕首)也可能触发限制,导致传送失败或物品丢失。”
“我们能带的,”周部长总结道,“通常是‘个人随身物品’,且数量有限。更倾向于知识、技能、以及……或许一些概念上不那么‘超模’的工具。比如,你带一本《冶金原理》可能没问题,但带一个便携式电弧炉肯定不行。带一套手工锻造工具,成功的可能性,比带一把制式步枪要大得多。”
柳哥若有所思,他摸了摸自己腰间挂着的一柄亲手打制的、用于试材的普通手锤:“所以,本质上,系统希望我们带过去的是‘种子’,是‘知识’,而不是‘成品’。”
“可以这么理解。它要的是一场文明的竞赛和重生,而不是简单的物资搬运。”周部长点头。
柳哥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想法:“部长,那我能不能申请……尝试带一把刀过去?不是我身上这种现代工艺的量产货,是我自己用传统手法,一锤一锤打出来的刀。用料就是铁和碳,没有任何现代复合材料和工艺。我想试试,这种‘冷兵器范畴内的极致作品’,系统是否会网开一面。就算不行,损失也不大。”
周部长露出赞赏的表情,但摇了摇头:“柳工,你这个想法很好,之前也有武器专家提出过。但问题在于,即便可行,我们也无法让每一位支援者都配备这样的刀。系统对‘个人随身物品’的数量限制很死。我们必须优先确保专家们能携带最核心的、能‘开枝散叶’的工具和资料,比如优质作物种子、特殊矿石样本、核心设计图纸、精密手工工具等。一把刀,再好,也只是一把刀。”
他拍了拍柳锋结实的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想尽可能多地贡献力量。但请相信,你这个人,你的大脑和你的手艺,才是最重要的‘火种’。只要过去了,哪怕只有一双手,一块铁矿石,你也能为我们打造出需要的刀!”
柳锋点了点头,眼神中的困惑散去,变得更加坚定:“我明白了,部长。是我想岔了。知识和技术,才是根本。”
离开部长办公室,柳锋看着庞大基地里忙碌的人们,看着屏幕上远在异界那个满目疮痍却顽强挺立的领地,用力握紧了拳头。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往那个世界,用锻炉和铁锤,敲打出文明新的锋芒。尤其是……他对屏幕上惊鸿一瞥的那所谓“符文技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视角转回0位面。
夜色再次降临,但华水领地却弥漫着与昨夜截然不同的气氛——一种劫后余生、充满希望的忙碌。城镇大厅的光茧依旧柔和而坚定地闪烁着,距离新时代的到来,还剩最后一天。
苏源站在围墙上,望着北方沉寂的森林,目光深邃。
豺狼人的阴影,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