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烧伤与创伤修复康复技术论坛”定在魔都的世博园举行。
论坛开幕前一周,新生代国际医学中心顶楼空中花园灯火通明。
赖清华把最后一份烫金请柬塞进公文包,抬头看向落地窗外的外滩:
外滩高楼墙体上,正滚动播放本届论坛的巨幅海报:
【国际烧伤与创伤修复康复技术论坛│ 魔都·世博园 │ 主题:让创伤被世界温柔以待】
她深吸一口气,拨通林夜的内线:
“所有邀请函全部寄出,who、FdA、EmA、美陆军外科研究院、日本烧伤学会……一共两百七十八家机构,确认到会率百分之九十三。”
林夜的声音带着笑意:“好!”
“小夜,我们这次‘第伍肽’的国际定价是多少?”清华继续问道。
“嗯,国内售价不变,国际统一报价——涂抹膏每支100美元,注册剂每支1980美元。”
清华听到这儿,忍不住心跳加速。
“会不会被骂暴利,这个价格是国内的50倍了。”
林夜轻笑:“五十倍,是告诉他们:这是奢侈品级别的医疗科技。
第一批,两种类型只放十万支和五十万支,饥饿营销。”
“明白。”
清华挂断电话,掌心全是汗——她清楚,这一仗如果打赢,第伍肽就不再只是“国产祛疤膏”,而是全球创伤修复领域的“华夏标准”。
---
万众瞩目的论坛开幕日很快到来。
5月15日清晨,浦东国际机场,一架架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班划破云层,起落架放下时,轮胎与跑道摩擦出低沉的轰鸣,仿佛在为即将开启的盛会奏响序曲。
公务机楼罕见地“堵机”!
来自五大洲的学术巨头、投行分析师、跨国药企bd总监、顶级医美巨头cEo,把两架包机舷梯踩成了红毯。
机场出口处,巨大的电子屏滚动着中英双语字幕:
“魔都欢迎你|1996国际烧伤与创伤修复康复技术论坛”。
通道两侧,穿着新生代国际医学中心制服的工作人员手举接机牌,牌子上印着不同国家的名字:
USA、Sweden、Japan、brazil、Germany、South Africa……
接着,一辆辆公务车驶向世博园区。
世博园。
装扮一新!
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到处都是统一设计的深蓝色背景板,中央是论坛的标志:一只由dNA双螺旋与火焰交织而成的凤凰,象征浴火重生。
忙碌的国内外记者们在四处拍摄,采访报道。
罗伯特教授亲自站在大门最显眼的位置。
他今天特意穿了深灰色西装,胸前的口袋巾折成锋利的三角,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不时扫向到达口,每当认出某位熟悉的面孔,便大步迎上去,握手、拥抱、拍肩,动作利落而热情。
“Robert!我的老朋友!”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来者是美国烧伤学会前任主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艾伦·卡特教授。
他比罗伯特年长十岁,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手里拎着一只磨旧的牛皮公文包,像一位即将奔赴法庭的老律师。
“艾伦,你比照片上瘦了一圈。”罗伯特笑着接过他的行李。
“路上还顺利吗?”
“飞机餐难以下咽,”
艾伦耸耸肩,“但想到能亲眼见证‘第伍肽’的奇迹,我立刻觉得饥饿也是值得的,自从你跟我说了之后,我巴不得马上就来到这里见你。”
两人相视大笑,笑声引来周围记者的闪光灯。
镜头里,两位顶尖学者的手紧紧相握,背景是熙攘的人流与巨幅海报。
海报上,苏曼妮的侧脸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淡粉色的疤痕几乎与肤色融为一体,唯有那双眼睛,沉静而坚定,像一汪被月光照亮的湖水。
同一时刻,一辆黑色商务车滑出机场高速,驶向市区。
车内,林夜与曾诚并排而坐,中间座椅上摊着一叠厚厚的资料——那是论坛首日即将发布的《第伍肽多中心临床测试报告》最新版。
“样本量扩大到一千二百例,覆盖亚、欧、美三大洲。”
曾诚低声说,“三个月随访数据显示,深2度烧伤疤痕修复率86.8%,功能恢复率91.2%,色素沉淀改善率……”
“93.7%!”
林夜目光落在窗外。
雨后的高架桥泛着冷光,远处摩天楼的玻璃幕墙上,映出流动的云与车流,像一幅动态的水墨。
“数字很漂亮,但艾伦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人’——活生生、能走能笑、敢照镜子的人。”
曾诚点点头,将报告合上,动作轻得像合上一本圣经。
他侧头看向林夜,轮廓分明的脸在车窗光影里忽明忽暗。
“你紧张?”曾诚问。
“不,”林夜嘴角微扬,“是兴奋!”
车子驶入世博园区,一座白色流线型建筑在视野里渐渐放大——那是论坛主会场“新生·博览中心”,设计者以“愈和”为灵感,屋顶呈波浪状起伏,像被风抚平的白纱。
入口处,一条长达百米的红色地毯笔直延伸,两侧是互动式LEd屏,实时滚动播放着全球烧伤儿童的笑脸。
当镜头扫过,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交织成一句英语:“thank you for giving me back my face.”
红毯尽头,清华身着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领口别着一枚银色凤凰胸针。
她今天把长发挽成低髻,露出修长的脖颈,像一株挺拔的玉兰。
作为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她手持对讲机,语速极快却条理清晰:
“瑞典团队已上车,预计十五分钟抵达;扶桑代表团走VIp通道,直接引导贵宾室;媒体签到台再增加两个通道,避免拥堵……”
她身边,安东尼正操作一台电脑。
屏幕上是会场的实时模型,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见林夜与曾诚走来,立刻露出灿烂的笑:
“boss,一切就绪,只等东风。”
林夜拍拍他的肩,目光却越过人群,落在更远处——那里,代悦和林雁身着旗袍装,正陪同叶安国夫妇步入会场。
叶安国一身便装,军姿依旧挺拔,只是右手紧紧牵着妻子,像握住失而复得的珍宝。
他的左颊,那道曾经狰狞的疤痕如今只剩一道极浅的银线,在阳光下几乎透明。
妻子怀里抱着一个五岁男孩,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突然指着LEd屏上的人像,奶声奶气喊:
“爸爸,那是你!”
周围人闻声莞尔,叶安国却蹲下身,把孩子抱进怀里,眼眶微红:“对,那是重生后的爸爸。”
这一幕,被在场的《自然》杂志摄影记者抓拍,后来成为论坛官网首页的封面照片,配文只有一句:“科学,让英雄回家。”
为了维持秩序和保正安全,今天,林寿生带着工厂所有安保人员都来了,官方还抽调了武警过来协助安保,带队的正是代玉龙。
代悦经过他身边的时候,打了声招呼。
“表哥,你也来啦!”
“嗯,我安排过来执勤。”
他知道,今天是那个吊炸天的表妹夫的主场。
一开始,听说代悦喜欢上一个乡下小子的时候,他是最看不上的,感觉代悦表妹脑子被驴踢了,放着欧阳这么好的人不要,偏要个泥腿子,可没想到,人家的舞台这么大,大到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上午九点三十分,论坛开幕式正式开始。
会场内,三千个座位座无虚席,穹顶灯光渐暗,只剩舞台中央一束追光。
罗伯特教授缓步走上台。
“女士们,先生们!”
他的声音通过顶级音响系统,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
“二十年前,我在波士顿的实验室里,第一次用生长因子为一位烧伤儿童换药。
那时,我告诉自己:‘罗伯特,你要让火焰留下的痕迹,成为重生的图腾。’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庆祝技术的胜利,而是为了向每一位在烈火中挣扎的灵魂承诺——你们,不再孤单。”
掌声雷动,持续整整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