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软禁新任会稽太守后,实际太守府发出的政令,都是波彦辞官后,回到会稽成立,以前设想的政务府制定出来的。
波才任政务府府主,但真正行使政务府权力的是波彦,政务府如今控制会稽太守府上下,郡丞家人也被波彦找到,接回会稽,郡丞看到家人那天,知道没有选择,拒绝全家下地府,向波彦投诚可活命,遂也写了份效忠书。继续担任郡丞,处理太守府大小事宜。
郡尉如今也彻彻底底的成为波彦的人。他副手周泰,手下郡兵也全部换成系统的人,维持全郡治安稳定,威慑居心不良者,带着人巡逻全郡。
太守府功槽张毅,从颍川光和七年主动成为波彦麾下,一直帮波彦管理后勤,后管理全部豫州黄巾后勤,成为统帅府后勤司司长,攻占会稽郡后,归顺朝廷,成为原太守唐瑁主簿,掌全郡钱粮,做事勤勤恳恳,眼中容不得沙子,查贪墨,追缴拖欠赋税。
后升为如今的会稽郡太守府功槽,也同时是政务府吏部侍郎,负责会稽郡与政务府官员的考核,选拔与推荐。权力极大,算是波彦给他投桃报李的报酬。
张毅如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遥想当初自己前往洛阳多次求官未果的场景,唏嘘不已。
太守府其他官吏再后来也慢慢投诚。
政务府人员基本上都是老黄巾,来到会稽五六年,原先的老黄巾大小头目也会读书写字,在以前,波彦在黄巾时期就开始教他们识字,能认清命令。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也养成了习惯,读的书越来越多 ,如今会制定政务法条,处理大大小小事务。
新生一代也成长起来,彭脱长子彭斌如今也在波彦身边做事,帮他整理文书 ,周仓 ,刘辟等人儿子如今也有十五六岁,天天也到烈属营读书,学习武艺。
如今这些人成为波家的铁杆支持者。
波彦收到汉帝刘宏驾崩的消息 ,召集统帅府与政务府人员商议大事。
统帅府决定,如今会稽郡局势稳定,可以抽调兵马 ,抽调一个营将士,奔赴太末县驻防,太末县处于丹阳郡 、豫章郡、吴郡与会稽郡四郡交界处,位置极其重要,不容有失。
加上原来两个营 ,共计三个营,四千五百人,刘辟为主将,守卫太末县。
抽调龚都,周仓,沈游,赵江,何仪五个营,以及周泰麾下郡兵,共计九千人赶往豫章郡,支援波才掌控豫章郡。
波才与彭脱去年前往豫章郡赴任,为打消怀疑 ,使朝廷放心,只带了近两百名护卫,对豫章郡掌控极弱,波才上任后,下令郡尉带兵平定山越人下山劫掠作恶的部落,郡尉一直推诿,今日是粮草不足,明日又是军士需要召集,反正视波才命令而不见。
这九千人进入豫章郡,首先掌控郡兵,控制郡治防务,再分兵控制各县。再与各郡交界地屯重兵,统帅府视情况而定,看是否还继续增兵。
这时洛阳因汉帝刘宏的驾崩,变得激荡风云起来。
皇子辩在外戚大将军何进扶持下,在大行皇帝刘宏灵柩前登基为帝。一时之间,何进风光无限,成为一代权臣。
然而,宦官不满何进大权在握,影响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独断专权。他们长期与外戚争权夺利。
一方皇帝家仆,一方皇亲国戚,双方争斗尤久,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于是宦官密谋诛杀何进,消息走漏,何进得知,先下手为强,先杀掉执掌西园八校尉的宦官蹇硕,得到蹇硕手上兵权,这时何进几乎全部控制洛阳兵权,嚣张至极。
大将军府内,门客提议应继续诛杀其余常侍宦官,不留后患,何进不以为意,认为剩下的宦官如同案板的肉,随时可除之。
皇宫内不知逃过一劫的张让等十常侍 ,知晓蹇硕这种手中有兵权的宦官也都被何进杀掉,更不要说他们在皇帝刘宏驾崩后变得无权无势,只能伺候人的宦官了。绝对死路一条。
于是聚在一起商议 ,最后得知只能除掉何进,才能保全性命,和恢复以往的权势。他们手中无兵权,只能自己动手,何进身边都有护卫,凭他们这些阉人都难杀掉那些护卫,更不要说受层层保护的何进。
只能想办法让何进独身进宫,在宫内埋伏杀掉他。
他们先利用以前帮何进妹妹,也就是何皇后,如今的何太后进宫,何家才有如今权势滔天的恩情,骗取何太后信任。
让她给大将军何进转达,希望大将军看在他们以前为大行皇帝选妃时,选何家之女入宫,让何家成为皇亲国戚,成为外戚 ,得封侯,享受荣华富贵,后又掌兵权,如今扶持外甥上位,有从龙之功,权势滔天,位极人臣 。饶他们一命,留下他们继续伺候太后与新皇。
他们今后为大将军马首是瞻,愿当面给大将军道歉以往的不是,与当面宣誓效忠大将军。
何太后想到这些宦官以前的确对何家有恩,又在她面前苦苦哀求,涕泗横流。甚是可怜,又觉得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儿子刚刚登基,自己也才垂帘听政 ,正是身边缺人的时候,他们这些宫中老人经验丰富,对自己掌控皇宫有极大用处。他们宣誓效忠自己兄长,也就是效忠自己。
于是对他们说道:“尔等放心,予寻机会给大将军诉说此事,定能保尔性命。”
众宦官跪谢,何太后没有看见他们跪下时,眼睛对视奸计得逞的眼神。
过了一段时间,何进也没有诛杀剩余宦官。
大将军府麾下等得不耐烦了,特别是四世三公汝南袁家,如今担任西园八校尉,中军校尉的袁绍 。
众人在大将军府商议。
袁绍直接对何进说道:“大将军为何如今还不诛杀宦官?是怕天下人非议大将军屠戮皇室家臣,专横跋扈,无人臣之道乎?”
袁绍看着何进的表情躲闪,知道自己说到关键处了。
思考一番后,对着何进行礼说道:“大将军,吾有一计,可除明公忧虑。”
何进听闻,大喜道:“本初有何妙计?”
何进如今掌权,他出身低微,但用人极其看重门第,特别是袁绍这种世家大族,家学渊博,门人无数的士人子弟,更为甚爱,听到袁绍有办法解决他心中所虑。高兴问道。
袁绍回何进说道:“大将军担忧自己诛杀宦官,遭人非议,吾等可请外军进洛阳诛尽宦官,外军即诛杀宦官,又能不污明公之名,一举两得。”
何进听完觉得这是个好计策。便同意了
这时,下方有一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