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雪持续不停,为整个镇子带来不小的影响。
压塌的房子,冻死的老人,还有一些被困家里,断粮断柴,眼看快要饿死的贫困居民。
好在,李沉海几人组织起来的清雪队伍,如同及时雨一般,拯救了不少饥饿的百姓。
原本计划一天的清雪任务,随着天空中不断飘落的雪花,不得不再次延迟。
当街道上蓄积的雪渍全部清除那一刻,李沉海位于东头的十亩地里,出现了一座足有四五丈高的小雪山。
虽然因此毁坏了一些庄稼,但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从某些层面而言,他压根不用这么做,这些不相干的普通百姓,就算全都饿死,冻死在家里也跟他没关系。
但出于人性,或者说怜悯更合适,他还是做了。
不过就是付出一些无足轻重的粮食罢了,看似是在亏钱,实则他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整整两天半时间,镇子里的积雪全部被清理干净。
虽说天空中还在继续不断的落雪,但这两天的付出,最起码能顶三五七八天作用。
将所有人应得的小米全部发放完毕后,李沉海又找了熟悉的青壮年,挨家挨户查看,把那些饿死,冻死的老人,全都抬出来找地方掩埋。
眼下天气冷,放在屋里没什么事,等来年开春要是还没人管的话,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病毒。
到时候搞出一堆传染病,可就难收拾啦。
掩埋的时候,他还留了个心眼,特意命人将坑挖的深一些,说是怕被野狗野狼刨了。
其实,防的是一些乡下的饥民,半夜跑出来挖坟。
连续一个多月的大雪,早就使得一些人变得没了人性。
这种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刚刚下葬的死人,转过天就被人挖出来吃了。
因此,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每一个墓坑,李沉海都命人挖深一点,接近一丈时,才堪堪停止。
虽然这么搞效率有点慢,但却可以堵死那些人的后路。
毕竟,这大冷天的,可没人能挖一丈深偷尸体。
……
时间一晃,又是七八天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天没有在下雪,艳阳高挂穹顶,虽然无法彻底驱离严寒,但却给人一种看得见的希望。
沥沥拉拉的雪水顺着房檐往下滴,经过寒风一刮,结成薄薄一层冰面,人走上去“咔嚓咔嚓”想。
江家李家,作为镇子上比较有名的大户,也是在这个时候扛起了大户的责任。
两家人联合几个朋友,合力撑起一间粥棚,每天熬煮一千多碗稠粥,接济百姓。
虽然他们没有能力救更多的人,但就今年的情况而言,能救一个算一个,毕竟,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眼睁睁看着这些人饿死,他们心里也不怎么舒坦。
清晨,第一缕阳光挥洒大地。
呜咽的寒风贴着地面掠过,那些刚刚冻上的小水洼,发出“叮铃叮铃”声响,紧接着,一道道细密的裂痕随之出现。
李家大门口,宽敞的街道已经排满了等待施粥的队伍。
虽然每天中午时分才开始发放,但仍旧有一些怕排不上的百姓,一大早便开始排队。
粥棚内,四口大锅连成一排。
早早赶来帮忙的栓子等人,拎着麻袋,将里边的糙米倒出来,淘洗干净。
原本按照江白山的意思,是要用精米熬粥。
还是李沉海及时阻拦,才令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人都快饿死了,还在乎什么精米糙米,如果不是小米熬不出来黏粥,这帮人连糙米都吃不上。
不是他心狠,伪善,不舍得花钱。
而是事实就是如此,都沦落到快要饿死的地步了,还讲究什么精米糙米。
你不吃有的是人吃!
哗啦啦……
随着一桶桶清水入锅,灶台下开始点火冒烟。
一捆捆劈好的干柴被人挑到炉灶后,丰收,德明,还有珊珊小丫头,开始他们的工作。
添柴烧火!
这是李沉海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每人一个小板凳,每天老老实实完成烧火,才能吃饭。
这么做倒不是想让他们体验,或者感悟什么道理。
纯粹是因为这几天大人都忙,没时间管他们几个,与其放任在家里玩,不如丢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放心。
如果他们能从这乱糟糟的现场,感受到一点人情味,从而牢记心底的话,也算这活没白干。
至于别的,李沉海不指望,也不希望他们感受太多。
更不打算让他们跟这帮饥民共情,虽然这一点,有时候他自己都做不到。
但他深刻明白,这东西的危害在哪。
“爹,我的火灭了?”抱着竹筒吹了一会儿的丰收,看着德明那边烧的那么旺,有些心急的催促道:“快来呀爹,我都要撵不上德明啦!”
这仨孩子天天玩的挺开心,烧火都有比赛,一二三名。
谁烧的好,烧的快,吃饭的时候就有鸡腿奖励。
“来啦来啦!”李沉海闻声从柴堆里挤过去,看着儿子因为着急,连吹气的竹筒都给用反了,小嘴上染了一圈黑灰,当即笑道:“别着急,烧火做饭不能急,越急越不着。”
说着,他从旁边拎起一把蒲扇,蹲在灶边用根棍子将干柴挑起,慢悠悠的扇着。
“大海叔,我借你一根柴吧!”旁边,珊珊坐在板凳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裹得像个粽子似的,脚丫都碰不到地,费力的伸着胳膊,想要从灶火里抽一根烧着的木柴给他引火。
“珊珊真乖,大海叔不用,马上就点着啦!”李沉海很喜欢这丫头,白白嫩嫩的,说话时奶声奶气,还很贴心。
“大海,柴可不多啦,今天要找人上山砍柴!”
郑蔓茹从院里出来,拎着一个加长的勺子提醒道。
最近这几天柴火消耗的特别厉害,李家存的那点玩意已经快要见底。
“行,我知道啦!”李沉海点点头,眼看火苗已经升起,随即将扇子交到儿子手里,向几人交代道:“注意点,可别烧到自己!”
“尤其是你们两个男孩子,看着点妹妹,火势大的时候,让她往后退退。”
“知道了爹!”
“知道了大海叔!”
“谢谢大海叔!”
三个孩子一人守一个灶门,齐刷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