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星光透过小行星空洞的缝隙渗入,“铁砧” 号的引擎舱里已响起金属摩擦的轻响。乔治蹲在一堆零件中,手里拿着一块磨损的电容外壳,眉头紧锁 —— 改造方案虽已确定,但关键的 “抗电合金垫片” 和 “高频导线绝缘层” 仍有缺口,之前从 “星辰漫游者号” 拆的抗电合金只剩最后一小块,根本不够覆盖两船的电容安装点,而普通导线的绝缘层在高压放电时容易熔化,必须找到耐高温的替代材料。
“雷诺!系统能不能扫描周边小行星带,找含‘铱’和‘二氧化硅’的矿物?” 乔治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到 “老兵” 号,金属义肢敲了敲电容外壳,“铱能增强合金的抗电性能,二氧化硅能做绝缘层,找不到这俩,电容放电装置就是个摆设!”
雷诺正坐在 “老兵” 号的控制台前,闻言立刻启动系统的 “矿物扫描模块”,屏幕上瞬间展开小行星带的三维模型,无数光点代表不同的矿物分布。“系统正在扫描,优先筛选含铱≥0.3%、二氧化硅≥60% 的区域。” 他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将扫描范围从空洞周边 10 公里扩大到 20 公里,“之前探测到东边 8 公里处有一片废弃的采矿区,可能有遗留的矿物或废弃设备,我们先去那里看看。”
星璃将最后一片生物金属网贴在 “老兵” 号的屏蔽层内侧,闻言起身道:“我和你一起去,我的感知能…… 分辨矿物的纯度,还能找到隐藏的废弃部件,比系统扫描更精准。” 她抓起背包,里面装着便携式能量检测仪,“要是遇到危险的碎石流,我也能提前预警。”
两人很快登上 “老兵” 号的小型登陆艇,推进器喷出淡蓝色的微光,缓缓驶出空洞。小行星带的景象在舷窗外展开 —— 大小不一的灰色星体悬浮在漆黑的宇宙中,表面布满陨石撞击的凹痕,偶尔有细小的碎石掠过,在登陆艇的护盾上留下短暂的光斑。
“系统提示:东经 35.7°、北纬 112.2° 处,探测到铱元素信号,浓度约 0.42%,伴随金属反射波,疑似废弃采矿设备。” 控制台突然弹出提示,屏幕上的光点闪烁着醒目的黄色,代表高优先级目标。
雷诺立刻调整航向,登陆艇灵活地穿梭在碎石之间。星璃靠在观测窗前,额间晶体的蓝光轻轻波动:“我感知到…… 那里有一片废弃的采矿平台,平台下方的矿脉里,铱元素的能量波动很稳定,纯度比系统检测的还高,大概有 0.5%。” 她顿了顿,补充道,“平台上还有…… 废弃的电缆,绝缘层的能量特征和二氧化硅很像,应该能用。”
20 分钟后,登陆艇稳稳降落在废弃采矿平台上。平台的金属支架早已锈迹斑斑,部分结构坍塌在碎石中,只有中央的采矿钻机还保持着完整的轮廓。雷诺跳下登陆艇,启动便携式扫描仪,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矿脉的分布:“矿脉就在钻机下方 3 米处,深度够,储量大概能提取出 2 公斤纯铱,足够做垫片了!”
星璃则走向平台边缘的废弃电缆堆,这些电缆外层的橡胶早已风化,露出里面的铜芯,但包裹铜芯的白色绝缘层却依旧完好。她用能量检测仪扫描后,眼睛亮了起来:“绝缘层的二氧化硅含量有 65%,还混合了少量的云母,耐高温能到 180c,比我们需要的 150c上限还高,完全能用!”
两人立刻分工:雷诺操作登陆艇上的小型采矿钻,对准矿脉位置开始钻孔;星璃则用激光切割器将废弃电缆的绝缘层剥离,整齐地叠放在背包里。钻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采矿平台上回荡,细碎的矿渣顺着钻孔滑落,雷诺时不时用扫描仪检测矿渣的铱含量,确保开采的矿脉纯度达标;星璃的动作则格外细致,剥离绝缘层时刻意避开铜芯,只留下完整的白色薄膜,这些薄膜后续能直接包裹在导线上,省去二次加工的麻烦。
“开采到 1.2 公斤纯铱了!”1 小时后,雷诺关掉钻机,将装着矿渣的容器提上登陆艇,脸上满是汗水却难掩兴奋,“再去西边的废弃飞船残骸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能用的零件,比如高压发生器的备用线圈。”
星璃点头,将最后一叠绝缘层放进背包:“我感知到西边 5 公里处,有一艘废弃的货运飞船,船体虽然破损,但引擎舱的部分零件应该还能用。”
两人驾驶登陆艇前往废弃货运飞船时,乔治已在 “铁砧” 号的引擎舱里搭建了临时 “加工台”—— 用一块平整的金属板当台面,上面放着小型熔炉、冲压机和激光校准仪。当雷诺和星璃带着矿渣与绝缘层回来时,他正拿着一块旧金属片测试冲压机的压力:“你们可算回来了!再晚一步,老子就要拆‘铁砧’号的引擎线圈了!”
雷诺将矿渣倒进熔炉旁的容器,星璃则把绝缘层递给乔治:“绝缘层够包裹两船的所有导线,矿渣能提取出 2 公斤纯铱,应该够做垫片了。”
乔治接过绝缘层,用手指捏了捏,又放在火焰上烤了几秒,见绝缘层没有熔化,满意地点头:“这玩意不错!比老子之前找的橡胶耐用多了。” 他立刻启动熔炉,将矿渣倒入其中,“熔炉温度升到 1800c,铱的熔点高,得烧半小时才能熔化,趁这功夫,我们先处理电缆。”
接下来的几小时,团队再次进入高效协作状态 —— 雷诺化身 “scavenger”,继续用系统扫描废弃飞船残骸,从里面拆出了 3 个完好的高压线圈和 1 台小型冲压机,甚至找到半罐未开封的金属焊接剂;乔治则扮演 “工匠”,守在熔炉旁,时不时用探针检测熔液的纯度,当铱熔液的纯度达到 99.2% 时,他迅速将其倒入模具,压制成直径 5 厘米、厚度 2 毫米的圆形垫片,每个垫片的边缘都用激光切割出精准的安装孔,确保能完美贴合电容底座。
星璃则在一旁帮忙筛选零件,将雷诺拆回的高压线圈进行绝缘处理 —— 她将二氧化硅绝缘层剪成细条,小心翼翼地缠绕在线圈表面,每缠绕一圈就用少量焊接剂固定,避免线圈在高频电流下出现短路。额间晶体的蓝光始终盯着绝缘层的贴合度,确保没有任何缝隙,“线圈的绝缘层必须完全密封,不然高压放电时会漏电,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危及船体。”
“第一批铱垫片做好了!” 乔治将冷却后的垫片从模具中取出,金属光泽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质感,他拿起一片放在电容底座上比对,尺寸分毫不差,“老子这手艺,在垃圾场也是数一数二的!” 他得意地将垫片递给雷诺,“你去把‘老兵’号的电容装上,记得每个垫片都要拧紧,别留缝隙。”
雷诺接过垫片,走向 “老兵” 号的船体外侧,按照之前标记的位置安装电容。他先将铱垫片贴在船体上,再用螺栓将电容固定在垫片上,每拧紧一个螺栓,就用万用表检测一次绝缘性,确保没有漏电风险。当最后一个电容安装完成时,他按下测试按钮,淡蓝色的电流在电容外侧平稳流动,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 第一步改造成功。
乔治则在 “铁砧” 号上安装干扰粒子发射器的粒子发射模块,他将雷诺拆回的高压线圈接入模块,再填充星尘粉末与生物金属碎屑的混合物,“线圈的功率比预期的还高,能让粒子的发射距离从 5 公里提升到 7 公里,干扰时长也能延长到 15 分钟!”
星璃将处理好的导线递给乔治,这些导线已包裹上二氧化硅绝缘层,外层还套了一层用矿渣混合石墨制成的保护套,“导线的抗电和耐高温性能都达标了,就算持续放电 1 小时,绝缘层也不会熔化。”
夕阳西下时,两船的改造已完成 80%——“铁砧” 号的 8 个电容全部安装到位,干扰粒子发射器已能正常发射;“老兵” 号的 6 个电容也完成安装,屏蔽层的生物金属网与绝缘导线完美适配。乔治坐在 “铁砧” 号的引擎舱里,手里拿着最后一片铱垫片,正在为能量炮的护板做最后的加固;雷诺则在 “老兵” 号上测试电容的放电频率,屏幕上的参数显示一切正常;星璃靠在观测窗前,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额间晶体的蓝光透着安心。
“最后一片垫片装好了!” 乔治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响起,带着一丝疲惫却格外满足,“刚测试过,电容放电时,铱垫片能完全隔绝电流对船体的损伤,绝缘导线也没出现任何熔化迹象,改造成功!”
雷诺关掉测试程序,走到 “铁砧” 号的引擎舱,看到乔治正用扳手拧紧最后一颗螺栓,金属义肢上沾着黑色的焊锡,却难掩脸上的笑容。“辛苦你了,工匠。” 雷诺递过一瓶水,“没有你这双手,再好的方案也落不了地。”
“你也不赖,scavenger。” 乔治接过水,仰头灌了大半瓶,“没有你找的这些材料,老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拍了拍雷诺的肩膀,“咱们俩,一个找破烂,一个修破烂,正好配一脸!”
星璃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块用剩余铱合金做的小牌子,上面刻着 “铁砧” 和 “老兵” 的船标:“这个…… 送给你们,算是…… 改造成功的纪念。” 她将牌子分别递给两人,嘴角露出浅浅的笑容。
乔治接过牌子,用金属义肢掂量了一下,咧嘴一笑:“老子要把它挂在驾驶舱里,以后看到它,就想起咱们这次的改造!”
夜色渐深,小行星空洞内的荧光苔藓亮起柔和的光芒,改造后的两船静静停泊在中心区域,船体外侧的电容和干扰发射器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像披上新铠甲的战士。三人坐在 “老兵” 号的驾驶舱里,分享着最后的压缩饼干,讨论着明天前往 “枯木二号” 的细节 —— 雷诺负责驾驶登陆艇勘察空间站入口,乔治负责拆取通讯塔需要的零件,星璃则负责感知周边是否有追猎者的能量痕迹。
没有争执,没有焦虑,只有为共同目标努力后的充实与踏实。乔治的双手沾满机油,却能将废弃零件变成坚固的防御;雷诺的脚步踏遍小行星带,却能将 “破烂” 变成关键的改造材料;星璃的感知穿透黑暗,却能为团队避开所有危险。他们像最默契的搭档,一个是穿梭在废墟中的 “scavenger”,一个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 “工匠”,还有一个是精准的 “指引者”,共同将 “生存” 与 “变强” 的目标,一点点变成现实。
当三人准备休息时,无人机传回了 “枯木二号” 的最终侦查数据:空间站的能源舱有足够的星核燃料,通讯塔的核心部件完好,周边 100 公里内无追猎者信号。乔治打了个哈欠,起身走向 “铁砧” 号:“老子明天要早点起,拆零件的速度得快,争取 3 小时内搞定通讯塔改装!”
雷诺和星璃也起身收拾东西,驾驶舱内的灯光渐渐暗下,只留下控制台屏幕上的星图还亮着,上面清晰标注着前往 “枯木二号” 的航线。夜色中,小行星空洞内一片寂静,只有两船的应急系统发出微弱的 “嗡嗡” 声,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