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在避难舱左侧 100 米处稳稳停泊,双组姿态推进器的嗡鸣渐渐平息,只留下空气循环风扇微弱的运转声,在寂静的舰内格外清晰。雷诺的目光死死锁定数据板 —— 维修机器人正缓缓飘向避难舱虚掩的舱门,光学传感器传回的画面每一秒都在刷新,可当镜头越过舱门边缘,触及更远处的景象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滞,指尖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画面里,避难舱并非孤立存在 —— 舱门外侧的金属通道延伸至 100 米外,与一个环绕小行星建造的环形结构相连,那是一个小型前哨站的轮廓。可这轮廓没有半分 “人工设施” 的生机,反而像一头在太空中死去的巨兽,冰冷而狰狞。雷诺立刻指令:“机器人,停止进入避难舱,调整镜头焦距,全力扫描前哨站整体结构,重点捕捉外观破损与攻击痕迹!”
维修机器人的镜头快速转向,前哨站的全貌逐渐在数据板上展开 —— 这是一个直径约 500 米的环形前哨站,主体结构由钛合金装甲拼接而成,原本应覆盖外层的能量护盾发生器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圈烧焦的安装基座;环形结构的 12 个 “舱段接口” 中,有 5 个完全断裂,暴露的内部管线像扭曲的内脏,在绿色恒星的微光下泛着锈迹斑斑的金属光泽;没有任何灯光亮起,整个前哨站沉浸在一片死寂的黑暗中,只有小行星表面的岩石反射着微弱的光芒,为这片废墟镀上一层诡异的银灰色。
“系统,启动远程传感器阵列,对前哨站进行多光谱扫描,分析外壁破损类型、攻击武器痕迹,生成‘损伤评估报告’。”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从未见过如此彻底的破坏 —— 这不是星舰解体的 “混乱破损”,而是有目标、有计划的 “摧毁式攻击”,每一处破损都精准命中前哨站的关键结构。
传感器的扫描光束像一把锋利的刀,逐层剖析前哨站的损伤:
? 外壁破洞:环形结构的西北侧,一个直径约 30 米的巨大破洞贯穿整个舱壁,边缘的金属呈现出 “熔融后冷却” 的不规则形态,数据板标注 “疑似能量武器攻击痕迹(如等离子炮、激光炮),攻击能量等级预估≥10mJ,足以瞬间击穿 10cm 厚的钛合金装甲”;破洞周围 50 米范围内,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型弹孔,弹孔内壁光滑,符合 “高速穿甲弹” 的攻击特征,推测攻击时前哨站的外层装甲已失去防御能力。
? 结构扭曲:前哨站的东北舱段整体向内凹陷,支撑环形结构的 12 根主支撑梁中有 3 根完全断裂,断裂处的金属呈现出 “撕裂状”,而非 “熔融状”,系统分析 “疑似遭受重型撞击(如被失控的星舰残骸撞击),撞击力预估≥500kN,导致舱段结构失稳坍塌”;坍塌的舱段将下方的能源舱入口完全掩埋,无法判断内部是否存在残留能源。
? 特殊痕迹:前哨站的指挥舱区域,舱壁上留有一片不规则的 “黑色灼烧区”,面积约 20㎡,灼烧区表面无金属熔融痕迹,却能检测到 “未知化学物质残留(成分:碳、硅、硫)”,系统数据库中无匹配的武器攻击痕迹,标注 “疑似未知类型武器攻击,需进一步取样分析”。
当扫描画面定格在指挥舱的 “黑色灼烧区” 时,雷诺的后背突然泛起一阵寒意 —— 这片灼烧区的形状极不规则,像某种 “腐蚀性物质” 缓慢侵蚀金属的痕迹,却又比普通腐蚀更具破坏性,边缘的金属已完全碳化,用传感器的 “硬度检测” 功能扫描,显示碳化区域的金属硬度仅为原硬度的 10%,一触即碎。
“这是什么武器?联邦星域从未有过类似的攻击痕迹……” 雷诺喃喃自语,手指在数据板上放大灼烧区的细节 —— 碳化的金属表面布满细小的孔洞,孔洞内残留着微量的 “硅基结晶”,系统推测 “可能是某种‘纳米级攻击武器’,通过微型机器人渗透金属内部,引发结构崩解”,这个结论让他的心脏瞬间提到嗓子眼。
维修机器人按照指令,缓慢向西北侧的巨大破洞靠近,镜头探入破洞内部 —— 前哨站的内部景象比外部更令人震惊:原本应整齐排列的设备舱已完全坍塌,控制台、显示屏、储物架散落一地,大部分设备都已被烧毁,只剩下扭曲的金属框架;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灰尘中夹杂着细小的金属碎片和疑似 “生物残骸” 的碳化物,传感器检测到 “碳化物中含有人类 dNA 片段”,却因碳化严重,无法提取完整信息。
“有人…… 在这里死去了……” 雷诺的声音低沉,目光落在数据板上的 “dNA 片段检测结果” 上。这些碳化物的分布范围集中在指挥舱和生活区,推测攻击发生时,前哨站的人员正集中在这些区域,未能及时撤离;而避难舱所在的 “应急逃生舱段”,恰好位于前哨站的西南侧,远离主要攻击区域,这或许是避难舱能保留相对完整结构的原因。
维修机器人继续深入破洞,镜头扫过一处坍塌的储物架 —— 架子上残留的几个食品罐头已完全变形,罐身布满弹孔,内部的压缩食品碳化发黑;旁边的医疗箱敞开着,里面的注射器、绷带散落一地,一支未开封的抗生素药膏上,留有一道清晰的 “能量灼烧痕迹”,药膏的金属外壳已部分熔融,粘在地面的灰尘上。
“没有任何生命信号…… 没有任何活动迹象…… 这里就是一座太空坟墓。” 系统的提示音冰冷地响起,远程传感器的 “生命信号检测” 功能覆盖整个前哨站,结果显示 “无任何碳基生命信号,无任何机械生命信号(如机器人、无人机),无任何能量活动信号(如反应堆、电池)”。
雷诺靠在观测窗前,看着数据板上的废墟画面,心里的不祥预感越来越强烈。之前推测的 “避难舱内有幸存者”,此刻看来更像是一种 “自我安慰”—— 前哨站遭受如此惨烈的攻击,连指挥舱都被彻底摧毁,应急逃生舱段的避难舱,真的能有幸存者存活吗?那持续发送的异常信号,又到底是谁在发送?
他指令维修机器人返回避难舱外侧,重新聚焦避难舱的舱门 —— 舱门的破损处,金属划痕比之前观察到的更清晰,划痕边缘光滑,符合 “用工具强行撬开” 的特征,而非 “攻击导致的破损”;舱门内侧的应急灯虽未亮起,却能看到 “手动启动应急信号发射器” 的操作痕迹,信号发射器的电源线被临时接在避难舱的备用电池上,电池电量显示 “剩余 5%”,预计还能支撑信号发送 12 小时。
“信号是从避难舱内发出的,发射器是手动启动的…… 这说明攻击后,至少有一个人还活着,并且在避难舱内启动了信号发射器。” 雷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之前的绝望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他立刻指令:“机器人,小心撬开避难舱的舱门,不要破坏内部结构,重点探查舱内是否有存活的生命,是否有关于攻击的记录(如日志、录像)。”
维修机器人的机械爪轻轻抓住避难舱的舱门把手,缓慢用力 ——“咔嗒” 一声轻响,原本虚掩的舱门被彻底拉开,一股夹杂着灰尘和金属锈味的冷空气从舱内涌出,虽然在太空中无法传播气味,却能通过传感器的 “空气质量检测” 功能,感知到舱内空气的 “污浊程度”(含氧量 15%,二氧化碳浓度 0.8%,符合 “人类存活 1-2 天” 的空气特征)。
机器人的镜头探入舱内 —— 避难舱的面积约 10㎡,左侧的储物架上整齐摆放着 12 罐压缩饼干、6 瓶饮用水(其中 3 瓶已开封)、1 个应急医疗包(未开封);右侧的控制台旁,一个穿着联邦宇航服的身影靠在椅子上,头盔的面罩朝向舱门,宇航服的左胸位置,有一道清晰的 “能量灼烧痕迹”,灼烧痕迹穿透了宇航服的防护层,露出里面碳化的衣物;身影的右手垂落在控制台的按钮上,按钮正是 “应急信号发射器” 的 “启动键”。
“系统,检测这个身影的生命信号!” 雷诺的心脏狂跳,目光死死盯住屏幕上的身影。传感器的检测光束扫过宇航服,数据板上的 “生命信号指示器” 从 “无信号” 逐渐变为 “微弱信号”—— 心率 35 次 \/ 分钟,呼吸 8 次 \/ 分钟,体温 35c,均低于正常人类水平,却明确显示 “生命体征存在”。
“还活着!他还活着!” 雷诺忍不住在舰内欢呼出声,之前的震惊与不祥预感,瞬间被 “找到幸存者” 的喜悦取代。他立刻指令:“机器人,不要靠近身影,先检测舱内是否存在危险(如未爆炸的炸弹、有毒气体),确认安全后,尝试用应急医疗包中的设备,为他补充氧气,维持生命体征。”
维修机器人的机械爪小心翼翼地拿起舱内的应急医疗包,打开后取出一支 “应急氧气针”(可通过宇航服的接口注入氧气,提升血液含氧量)。传感器检测显示,舱内无有毒气体,无爆炸物信号,安全等级判定为 “高”。机器人缓慢靠近身影,将氧气针的接口对准宇航服的应急供氧接口 ——“咔嗒” 一声,接口成功对接,氧气针内的压缩氧气缓慢注入宇航服。
数据板上的生命信号指示器逐渐变化:心率从 35 次 \/ 分钟提升至 42 次 \/ 分钟,呼吸从 8 次 \/ 分钟提升至 10 次 \/ 分钟,体温维持在 35c,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雷诺松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震惊于前哨站的惨状,庆幸于幸存者的存活,更疑惑于 “攻击前哨站的势力是谁”“幸存者是否知道攻击原因”。
就在这时,维修机器人的镜头扫过控制台的屏幕 —— 屏幕虽然暗着,却在传感器的 “红外扫描” 下,显示出 “未保存的日志片段”,片段中隐约可见 “未知舰队”“绿色星云”“硅基生命” 等关键词,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 “这片星域危险” 的新谜团。
“老兵” 号在太空中静静停泊,前哨站的废墟在远处沉默矗立,像一座记录着悲剧的纪念碑;避难舱内,幸存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却依旧昏迷不醒;数据板上,“未知舰队”“硅基生命” 的关键词闪烁着,预示着雷诺与 “老兵” 号即将面临的,可能是比 “资源匮乏” 更可怕的危机。
雷诺的目光从数据板上移开,望向观测窗外的前哨站废墟 —— 这片死寂的废墟,不仅是 “悲剧的见证”,更可能是 “揭示真相的关键”。他知道,接下来的任务,不仅是救治幸存者,更要从这片废墟中,找到 “攻击势力”“星域危险” 的线索,否则,他与 “老兵” 号,很可能会成为这片星海里的下一个 “悲剧”。
绿色恒星的光芒洒在 “老兵” 号的舰体上,也洒在前哨站的废墟上,为这片充满死亡与希望的星域,增添了一层复杂而诡异的氛围。雷诺深吸一口气,指令维修机器人:“继续监测幸存者生命体征,同时扫描避难舱内的日志、录像等信息,我们需要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维修机器人的镜头重新聚焦控制台,前哨站的秘密,幸存者的身份,攻击势力的真相,正等待着被逐一揭开。而雷诺的心里,除了找到幸存者的喜悦,更多的是对 “未知危险” 的警惕 —— 这片星域,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