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的舰桥内,空气循环风扇的 “嗡嗡” 声格外清晰,却压不住雷诺心头的波澜。数据板屏幕上,淡紫色的异常信号波形仍在规律跳动,每 112 秒重复一次的核心序列像一句无声的召唤,从 18 公里外的碎片场深处传来。距离他决定 “1 小时后评估是否靠近” 的时限,还剩 30 分钟,可最初的好奇已被更强烈的警惕取代 —— 在这片未知星域,任何 “意外发现” 都可能是裹着糖衣的陷阱。
“系统,重新梳理信号已知特性,结合联邦星域历史案例(如‘幽灵信号陷阱’‘废弃信标误导事件’),列出所有可能的信号来源类型,标注每种类型的‘风险等级’与‘潜在收益’,我需要更全面的判断依据。” 雷诺的手指在数据板上敲击,声音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他刻意避开 “‘可能有幸存者’” 这类感性猜测,转而用理性分析搭建框架 —— 生存的本能告诉他,在没有足够实力前,任何 “诱惑” 都可能致命。
数据板的指示灯快速闪烁,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稳定在 1.92%(太阳能充电抵消了监测消耗),屏幕上很快弹出一份结构化分析表,每一项都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风险等级:
异常信号来源可能性分析(按风险等级排序)
信号类型
核心依据
风险等级
潜在收益
排除依据(部分)
1. 敌意陷阱信号
低功率特性可 “隐藏自身”,不规则编码可 “避免被识别”,常见于海盗或未知文明 “诱捕”
高(红)
无(若触发陷阱,可能导致舰体受损、暴露位置)
未检测到关联 “武器锁定信号”“动力追踪信号”,但无法排除 “被动触发式陷阱”(如靠近后引爆碎片)
2. 废弃自动信标
功率极低(1w 以下)符合 “能源耗尽的自动设备” 特征,重复序列可能是 “故障循环”
中(黄)
若为联邦或已知文明信标,可能包含星域坐标、资源点信息
编码方式与联邦所有已知自动信标无匹配,无法排除 “未知文明废弃设备”(可能携带未知风险)
3. 幸存者应急信号
低功率可能是 “能源不足” 导致,中断时长不规律可能是 “手动发送(紧张或虚弱)”
中(黄)
获得同伴、共享资源、获取星域信息,是当前最具 “正向收益” 的可能性
未检测到 “人类生命信号”(如体温、呼吸辐射),信号持续时间过长(已超过 24 小时,不符合常规应急发送逻辑)
4. 非自然宇宙现象
部分特殊星体(如脉冲星碎片)可能产生类似 “人工信号” 的辐射,被误判为非自然信号
低(绿)
无直接收益,但可排除 “危险”,消除后续监测消耗
信号存在 “刻意重复的核心序列”(宇宙现象多为随机辐射),且来源固定(非移动星体特征)
雷诺逐行阅读分析表,手指在 “幸存者应急信号” 那一行反复停顿 —— 这是他最期待的可能性,却也是最需要警惕的 “感性陷阱”。系统的分析客观冰冷:没有生命信号、发送时长异常,这些都与 “常规幸存者求救” 不符。他想起联邦星舰学校里学过的案例:曾有海盗用 “模拟应急信号” 引诱受损星舰靠近,待目标进入陷阱范围后,用隐藏的电磁炮摧毁对方,掠夺资源。
“系统,针对‘敌意陷阱信号’,补充分析‘我们当前的防御能力是否能应对’—— 包括舰体结构、能源储备、可用工具,给出‘生存概率评估’。”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他需要用 “最坏情况” 来敲打自己的好奇心。
屏幕上很快弹出防御能力评估:【当前 “老兵” 号防御能力:
1. 舰体结构:完整性 35%(右舷仍有未修复的装甲破损),无法抵御任何口径的能量武器或高速碎片撞击;
2. 能源储备:微型备用电池 1.92%(每小时充电 0.23%),临时电池组总储能 1.2kwh,无 “应急护盾” 或 “干扰装置” 能源支持;
3. 可用工具:仅维修机器人(未激活)、焊接工具(需消耗 0.02%\/ 次电量)、多功能工具刀(无远程攻击能力);
4. 生存概率(若遭遇陷阱):≤20%(仅能通过 “手动调整航向规避”,成功率极低)】。
20% 的生存概率像一盆冷水,浇灭了雷诺最后一丝 “侥幸”。他靠在观测窗前,望着碎片场深处的星尘 —— 那里的信号还在持续发送,却从 “希望的召唤” 变成了 “危险的诱饵”。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右舷的装甲破损处,那里刚用钛合金薄片修补好,若遭遇攻击,很可能再次裂开,导致舱体失压。
“那‘废弃自动信标’呢?如果只是无主的设备,靠近获取坐标信息,风险应该可控吧?” 雷诺仍不死心,试图在 “风险” 与 “收益” 间找到平衡点。系统的回复却依旧冷静:【“废弃自动信标” 存在两大未知风险:1. 信标可能携带 “未知病毒程序”(若接入数据板解析,可能导致系统瘫痪);2. 信标周围可能存在 “未引爆的爆炸物”(联邦早期货运星舰常携带应急炸药,解体后可能残留),靠近时的震动或信号干扰可能触发爆炸】。
每一种可能性都伴随着无法承受的风险。雷诺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两个画面:一个是靠近后发现幸存者,共享资源、一起寻找回家的路;另一个是遭遇陷阱,“老兵” 号被碎片撞击解体,自己漂浮在冰冷的太空中,看着绿色恒星逐渐变暗。两种画面交织,让他的心脏阵阵发紧 —— 好奇心在生存本能面前,终于败下阵来。
“系统,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雷诺突然问道,像是在问系统,也像是在问自己。数据板的回复简洁明了:【当前最紧缺资源 \/ 能力:1. 稳定的长期能源(当前电池组仅能支撑短期应急);2. 舰体结构完整性(需更多钛合金修复装甲与支撑梁);3. 基础防御 \/ 逃生能力(无推进系统,无法快速规避危险)】。
答案很明确:他们还没有 “冒险的资本”。无论是 w-01 残骸里可能存在的 ApU 能源模块,还是铁渣碎片场中未打捞的中型能源罐,都比那道未知信号更重要 —— 只有先修复 “老兵” 号,让它拥有稳定的能源、坚固的舰体、基本的移动能力,才能在 “探索未知” 时拥有 “退路”。
“那‘持续监测信号’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会不会影响后续修复工作?” 雷诺最后确认道。系统的分析让他松了口气:【持续监测仅需激活 1 个传感器探头,每小时消耗微型备用电池 0.01% 电量(太阳能充电可覆盖),不影响焊接工具、维修机器人等核心设备的能源需求;且可设置 “信号异常警报”(如强度突然增强、频率改变),无需持续人工监控】。
所有的权衡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暂不靠近,优先积累实力。雷诺睁开眼,目光变得格外坚定,他在数据板上输入最终指令:【1. 取消 “1 小时后评估靠近” 计划,将 “异常信号” 标记为 “长期监测目标”,设置 “信号异常警报”(触发条件:强度变化 ±20%、频率偏移>0.2Ghz、出现关联危险信号);2. 接下来 24 小时优先级任务调整:1 激活维修机器人,修复其动力模块与左臂焊接枪;2 打捞铁渣碎片场中的中型能源罐(优先级最高,预计可获取 5kwh 以上储能);3 用新获取的钛合金碎片,修复右舷剩余装甲破损】。
指令输入完成的瞬间,数据板屏幕上的 “信号监测界面” 自动缩小为右下角的小窗口,主界面切换为 “24 小时任务清单”,每一项任务都标注了 “所需时间”“材料”“预期效果”,清晰得像一张 “重生计划表”。淡紫色的信号波形仍在小窗口里跳动,却不再像之前那样 “诱人”,而是变成了 “需要耐心观察的背景”。
雷诺走到维修舱,看着角落里的维修机器人 —— 它的光学传感器还亮着微弱的红光,像在等待被激活。他从临时电池组中取出一节 Kt-400 低温电池,小心地接入机器人的动力接口 ——“嗡” 的一声轻响,机器人的机械爪开始缓慢活动,头部的传感器也转向雷诺,仿佛在 “确认指令”。
“先修复你,再去捞能源罐,一步一步来。” 雷诺轻声说道,手指在机器人的控制面板上敲击,开始传输 “动力模块修复程序”。维修舱的灯光洒在机器人银灰色的外壳上,也照亮了雷诺专注的脸庞 —— 他知道,此刻的 “放弃靠近” 不是 “懦弱”,而是 “理智”;暂时的 “等待” 不是 “退缩”,而是为了未来能更安全地 “探索”。
“老兵” 号依旧在铁渣碎片场边缘漂浮,传感器探头持续对准信号来源方向,却不再有 “急切的靠近欲”。远处的绿色恒星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舰体上的打捞痕迹映照得格外清晰 —— 那些钛合金补丁、修复的管线、堆积的资源,都是 “踏实积累” 的证明。
雷诺的好奇心并未消失,只是被 “生存的理智” 暂时包裹。他相信,当 “老兵” 号拥有足够的能源、坚固的舰体、基本的防御能力时,他会再次面对那道异常信号,亲手揭开它的秘密。而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眼前的每一项修复,每一次打捞,让 “老兵” 号真正拥有 “面对未知” 的底气。
信号的诱惑仍在,警惕却已占据上风。在这片浩瀚而危险的星海里,雷诺终于学会了 “用耐心对抗好奇,用积累换取未来”—— 这或许,才是 “绝境求生” 最关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