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桥的应急灯光还在微弱闪烁,雷诺靠在观测窗前,看着窗外逐渐清晰的 w-01 残骸剪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数据板的边缘。距离抵达还有 10 小时,虽然身体的疼痛在止痛剂作用下得到缓解,可 “老兵” 号的真实状况始终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头 —— 之前的粗略观察只看到表面损伤,真正的核心问题还隐藏在舰体深处,若不能提前掌握详细损伤情况,抵达残骸后很可能因准备不足错过关键修复时机。
“系统,能否借助数据板连接残存的舰载传感器,生成一份完整的损伤评估报告?” 雷诺在数据板上输入指令,指尖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不确定系统在最低功耗模式下,能否调动足够的传感器资源,毕竟大部分舰载系统早已离线,只剩下零星的反馈信号。
数据板的屏幕闪烁了几下,蓝色的加载进度条缓慢推进:【正在尝试连接残存舰载系统……10%→30%→60%!成功接入 3 个关键传感器(舰体结构传感器、能源核心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2 个辅助传感器(推进系统传感器、维生系统传感器)仅能提供部分数据,开始生成损伤评估报告,预计耗时 8 分钟】。
8 分钟的等待像一个世纪般漫长。雷诺将数据板放在操控台上,目光扫过舰桥内的狼藉 —— 破碎的显示屏、散落的金属碎片、裸露的管线,每一处都在诉说着 “老兵” 号的狼狈。他想起第一次登上这艘老舰时,虽然破旧却也算完整,而现在,它却像一位遍体鳞伤的战士,连站立都变得艰难。
终于,数据板的屏幕亮起,一份以蓝色文字为主、穿插红色警告标识的损伤评估报告缓缓展开,每一条内容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雷诺的心上:
一、核心系统损伤情况(优先级:紧急)
1. 推进系统:
? 主推进器:喷口因跃迁过载完全熔损,内部涡轮叶片断裂 3 片,能源供应线路烧毁 15 米,判定为 “彻底瘫痪”,无修复可能,需更换完整推进器模块。
? 姿态调整喷口:右舷喷口彻底损毁,左舷喷口残留 0.1% 推力(仅能维持船体微小转向,无法辅助移动),尾部辅助喷口因冷却剂泄漏离线,整体机动性评级:0\/10。
1. 能源核心系统:
? ApU 主核心:因跃迁时能源过载,核心线圈烧毁 70%,电容彻底击穿,外壳出现 2 厘米裂纹,判定为 “无法启动”,且存在轻微漏电风险,需彻底拆解后更换核心部件。
? 备用能源模块:3 个备用电池组中,2 个因撞击完全报废,1 个剩余 0.3% 电量(仅能维持数据板最低功耗,无法为其他系统供电),能源储备总量:0.3%(不含应急氧气瓶独立能源)。
1. 舰体结构:
? 右舷支撑梁:中部出现 15 厘米断裂口,周围金属结构因低温出现 2 处细微裂纹,导致舱体密封性下降,每小时泄漏 0.5% 空气,当前舱内气压已降至标准值的 85%。
? 舰尾装甲:破损面积扩大至 25㎡,部分装甲板因爆炸脱落,暴露内部管线(含冷却剂管线、能源管线),其中 3 根非关键管线存在缓慢泄漏,需紧急用金属板覆盖加固。
? 观测窗:驾驶舱主观测窗存在 8 道裂纹(最长 18 厘米),虽未完全破碎,但抗冲击能力降至原设计的 30%,无法承受外部撞击。
? 整体结构完整性评级:35\/100,判定为 “危急”,若遭遇太空碎片撞击或剧烈震动,存在舱体解体风险。
二、辅助系统损伤情况(优先级:高)
1. 生命维持系统:
? 供氧系统:主供氧泵因能源中断离线,备用供氧装置(与应急氧气瓶连接)仅能维持单人基础呼吸,无法为全舰供氧,且无空气循环功能,舱内二氧化碳浓度每小时上升 0.2%。
? 温度调节系统:加热器因能源线路烧毁离线,冷却系统因冷却剂泄漏失效,舱内温度完全依赖外部环境与化学加热袋,当前温度 - 2.8c,且随外部空域温度缓慢下降。
? 水循环系统:彻底离线,无法进行水净化与循环,剩余饮用水仅能维持 3 天(按单人最低消耗量计算)。
1. 导航与通讯系统:
? 主导航模块:因能源中断离线,仅能通过数据板连接基础导航传感器(左舷 1 号摄像头、简易距离传感器),实现 10 公里内粗略定位,无法获取星域坐标与航线数据。
? 通讯系统:主通讯天线因跃迁时撞击损坏,备用通讯器仅能接收 10 公里内微弱信号(当前空域无任何通讯信号),无法向外发送求救信号,通讯功能评级:1\/10。
1. 武器与防御系统:
? 近防炮:因能源中断离线,且炮管因撞击出现变形,无法正常开火。
? 应急护盾:护盾发生器因能源过载烧毁,无法启动,防御能力评级:0\/10。
报告读到一半,雷诺的手指已经冰凉。他靠在操控台上,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色警告标识,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 推进器彻底瘫痪、能源核心无法启动、舰体持续漏气、维生系统基本失效,每一项损伤都足以让 “老兵” 号沦为太空废铁,若不是他们及时找到应急物资,恐怕早已在这片空域失去生命迹象。
“怎么会…… 这么严重……”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之前虽然知道 “老兵” 号损伤惨重,却没想到核心系统几乎全毁,连最基础的移动和供氧都成了难题。w-01 残骸虽然可能有修复资源,可面对如此多的损伤,仅凭他一人和有限的工具,能修复多少?能否让 “老兵” 号重新拥有基础移动能力?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就在雷诺陷入绝望时,数据板的屏幕突然弹出一行绿色的提示,与之前的红色警告形成鲜明对比,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
三、特殊发现(优先级:中)
微型备用电池(编号:b-07)状态:
? 位置:驾驶舱操控台下方隐藏式电池槽(用于维持核心电脑最低运行的应急电池),因位置隐蔽,未受撞击与能源过载影响,当前剩余电量 1.2%。
? 充电功能:该电池配备微型太阳能充电板(镶嵌于舰体顶部,面积 0.5㎡)与温差发电模块(利用舱内外温差产生微弱电能),当前因外部空域存在微弱星光(绿色恒星照射),太阳能充电板每小时可产生 0.05% 电量;舱内外温差(舱内 - 2.8c,舱外 - 270c)可通过温差模块每小时产生 0.03% 电量,总计每小时充电 0.08%。
? 功能限制:该电池仅能为核心电脑基础模块(含系统最低功耗运行、传感器数据收集)供电,无法直接为推进器、维生系统等大功率设备供电,但可通过数据板转接,为小型工具(如焊接工具、微型传感器)提供临时供电(单次供电不超过 5 分钟,避免电池过度消耗)。
“微型备用电池…… 还能充电?” 雷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之前的沉重感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驱散了一半。虽然每小时 0.08% 的充电速度极其缓慢,虽然只能为小型设备供电,却意味着他们拥有了 “持续的微弱能源”—— 这不仅能确保系统和数据板不会彻底离线,还能在修复残骸资源时,为焊接工具等关键工具提供电力,避免因无电无法操作的困境。
他立刻按照报告提示,在操控台下方摸索 —— 果然,在一个隐蔽的金属槽内,找到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银色电池,表面的指示灯正微弱地闪烁着绿色,显示当前电量 1.2%,旁边的微型太阳能充电板连接线虽然有些松动,却依旧完好。雷诺小心翼翼地将电池取出,用手擦拭表面的灰尘,指尖能感受到电池传来的微弱暖意,那是温差发电模块在工作的证明。
“太好了…… 这简直是救命的能源!” 雷诺将电池重新放回电池槽,确保充电线路连接稳定。数据板的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电池的实时充电状态:【当前充电速度:0.08%\/ 小时,预计 15 小时后可充至 2.4%,可支持焊接工具连续工作 10 分钟(焊接工具功率:10w)】。
虽然充电速度缓慢,却为他们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关键保障。雷诺重新看向损伤评估报告,之前让他感到绝望的红色警告,此刻似乎也不再那么刺眼 —— 推进器瘫痪可以用残骸中的推进模块替换,能源核心损坏可以拆解残骸中的 ApU 部件修复,舰体漏气可以用残骸中的金属板加固,而这枚微型备用电池,就是完成这些修复工作的 “钥匙”。
他深吸一口气,将损伤评估报告逐字逐句地保存在数据板中,然后开始根据报告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抵达 w-01 残骸后,第一步先收集可用的金属板,加固右舷支撑梁与舰尾装甲,阻止空气进一步泄漏;第二步寻找残骸中的备用推进器模块与 ApU 核心部件,评估修复可行性;第三步利用微型备用电池的电力,启动焊接工具进行基础修复,优先恢复能源核心与维生系统的基础功能。
“虽然困难重重,但至少还有希望。” 雷诺靠在观测窗前,看着窗外的绿色恒星,心里重新燃起了斗志。损伤评估报告虽然揭露了 “老兵” 号的惨状,却也让他明确了修复方向,而微型备用电池的发现,更是为这场艰难的修复之战注入了关键动力。
他再次检查了应急物资:3 瓶应急氧气瓶(剩余 2.5 瓶)、4 包化学加热袋(剩余 3 包)、1 支止痛剂、2 瓶凝血剂、3 根金属管、1 套焊接工具,还有那枚正在缓慢充电的微型备用电池。这些物资虽然简陋,却足以支撑他完成初步修复工作,只要能在 w-01 残骸中找到关键部件,“老兵” 号就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数据板的屏幕上,时间显示 “距离抵达 w-01 残骸剩余 9 小时 45 分钟”,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缓慢跳动着:1.2%→1.21%(充电 10 分钟后)。雷诺的目光落在那缓慢增长的数字上,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 哪怕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行走,哪怕修复过程充满未知,他也会拼尽全力,让 “老兵” 号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重新焕发生机。
黑暗中,“老兵” 号依旧在缓缓漂移,朝着 w-01 残骸的方向前进。舰体的裂缝还在缓慢泄漏空气,核心系统依旧沉默,可那枚隐藏在操控台下方的微型备用电池,却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绝望的土壤里,悄悄孕育着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