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通道时,夜色已浓得化不开,船坞里的应急灯像风中残烛,闪烁着微弱的红光。我攥着个人数据板,引擎室的破败景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 空荡荡的引擎基座、断裂的涡轮叶片、垂落的管线,每一处都像在诉说 “不可能”。回到宿舍后,我瘫坐在椅子上,连晚饭都没心思吃,只是盯着光幕上的引擎部件清单发呆,心里反复纠结着临时推进器的风险,却始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就在我快要陷入绝望时,视网膜上的系统光幕突然自动亮起,机械音依旧是那种毫无波澜的平静语调,却抛出了一个让我瞬间僵住的提议:“基于主引擎室扫描数据,结合‘老兵’号应急系统冗余设计,已识别出 3 个状态尚可的紧急推进器(型号:mt-100 maneuvering thruster),位于船体两侧及舰尾,可作为低功率推进方案的核心设备,无需修复主引擎。”
紧急推进器?我猛地坐直身体,目光死死盯着光幕 —— 之前的体检报告只字未提还有可用的推进设备,系统怎么突然发现了新线索?“系统,这 3 个紧急推进器为什么之前没检测到?状态到底怎么样?能支持‘老兵’号移动吗?” 我连珠炮似的发问,心脏因突如其来的希望而剧烈跳动。
“此前扫描聚焦于主引擎系统,未启用‘应急设备冗余检测’功能。经补充扫描,3 个紧急推进器状态如下:” 光幕上弹出推进器的三维模型,红色标注损坏部位,绿色标注可用区域,“1 号(左舷):推进喷嘴锈蚀率 30%,燃料接口轻微堵塞,内部点火模块完好度 80%;2 号(右舷):姿态传感器失效,其余部件完好度 75%;3 号(舰尾):仅燃料阀存在轻微卡顿,完好度 90%。三者均未接入主能源与主控系统,处于独立休眠状态,因此未受主引擎故障影响。”
我凑近光幕,手指划过推进器模型的绿色区域 —— 完好度最低 75%,最高 90%,这比我预想的好太多!可随即又想到关键问题:“就算推进器能用,没有主能源供电,没有主控系统控制,怎么让它们启动?总不能靠手推吧?”
系统的机械音依旧平静,却说出了让我头皮发麻的话:“方案已生成,核心逻辑为‘绕开冗余、暴力对接’:1. 调整 ApU 电力输出路径,将原本供给照明与传感器的部分电力(约 200w)导向紧急推进器专用线路,通过临时接线实现供电;2. 绕开主控系统,使用个人数据板模拟紧急推进器控制信号,配合手动阀门调节燃料供给,实现基础的‘前进 \/ 转向’操作;3. 利用船体两侧压载舱的废弃金属块调整重心,弥补姿态传感器失效的缺陷。”
“绕开主控?暴力对接?” 我瞪大了眼睛,手里的个人数据板差点滑落在地。这哪是什么 “方案”,简直是疯狂的 “野路子”—— 正规星舰操作里,绕开主控系统直接对接应急设备是绝对的禁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电路短路,甚至引爆燃料罐。系统用这种毫无起伏的语气,说出如此颠覆常规的操作,反差感强烈得让我忍不住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 这疯狂的计划,居然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系统,你确定这方案可行?绕开主控系统会不会导致电路过载?ApU 那点电力够驱动推进器吗?” 我还是不敢相信,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试图从逻辑上找出漏洞。
“方案已通过 100 次系统模拟,关键风险点已规避:
1. 电力导向:ApU 输出功率 500w,照明与传感器仅需 300w,剩余 200w 可稳定供给推进器(mt-100 启动功率 150w,运转功率 80w),且已设计过载保护电路(从废弃数据终端拆解熔断片,串联在临时线路中,超过 220w 自动断电);
2. 信号模拟:紧急推进器预留‘应急手动控制接口’,位于推进器本体侧面,可通过杜邦线连接个人数据板,系统已编写信号模拟程序,将数据板的按键映射为‘前进 \/ 后退 \/ 左转 \/ 右转’指令,精度偏差可控制在 ±10°;
3. 燃料供给:紧急推进器独立燃料舱残留 5% 燃料(约 50L),足够支持 3 次短距离移动(每次移动 100 米,消耗 15L),且可通过外部燃料罐补充,无需依赖主燃料管线。”
光幕上同步弹出详细的操作示意图:ApU 电力接线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线路走向,甚至标出了 “需剥线 2cm”“缠绕绝缘胶带 3 圈” 的细节;信号模拟接线则附带了杜邦线的型号与针脚定义,连数据板的端口设置步骤都列得清清楚楚。我看着这些近乎 “手把手教学” 的指引,心里的震惊渐渐被一种 “死马当活马医” 的决心取代 —— 反正主引擎已经彻底没救,不如试试这疯狂的方案,就算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现在需要确认操作步骤,是否现在生成任务清单?” 系统的提示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光幕上已经出现 “任务 1:定位并检查 3 个紧急推进器”“任务 2:制作临时电力接线与信号模拟线” 等条目。
“生成清单,但先告诉我,第一步定位推进器需要去哪里?会不会遇到之前那样的危险通道?” 我想起之前钻狭窄缝隙的经历,后背还隐隐发麻。
“1 号推进器位于左舷中层甲板,可通过货运舱左侧的应急通道直达,无坍塌风险;2 号推进器在右舷维修舱旁,需拆除 1 块松动壁板;3 号推进器在舰尾引擎室附属区域,可从之前的观察口旁的侧门进入,无需再次穿越危险通道。” 系统的导航图实时更新,避开了所有高风险区域,甚至标注出 “推进器维护平台的踩踏点”,贴心得让人忘记这是个提出疯狂方案的 “机器”。
我深吸一口气,点击光幕上的 “确认执行” 按钮。清单立刻展开详细步骤,第一条就是 “准备工具:绝缘胶带、杜邦线(4 根,每根 1.5 米)、剥线钳、万用表(用于检测线路通断)、小型扳手(用于拆卸推进器保护罩)”。我翻出工具箱,逐一清点物品,发现缺少杜邦线和万用表 —— 这两样东西只能去黑市购买,幸好之前帮老疤修复过设备,说不定能以优惠价拿到。
第二天一早,我揣着仅剩的 300 星币,直奔黑市老疤的摊位。老疤看到我,依旧是那副粗声粗气的模样:“小子,又来淘什么破烂?这次要修哪块废铁?”
“疤叔,我要 4 根杜邦线和一个二手万用表,最好是能测电压和通断的,多少钱?” 我压低声音,生怕被周围的拾荒者听到。
老疤从摊位底下翻出一个布满划痕的万用表,又拿出一卷杜邦线,掂量了一下:“万用表是联邦军工淘汰的旧款,功能完好,杜邦线给你剪 4 根够长的,一共 80 星币,算你便宜点。”
我心里一喜,比预期少花了 20 星币,连忙付钱接过东西。正要离开时,老疤突然叫住我:“小子,你最近是不是在折腾第七船坞那艘老探索舰?我听人说昨晚看到那里有灯光,别是你弄的吧?”
我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表面却强装镇定:“疤叔,你可别开玩笑,我哪有那本事?估计是巡逻机器人的灯光吧。”
老疤盯着我看了几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管是不是你,第七船坞那地方邪门得很,二十年前死了不少人,你最好少去招惹。” 说完,他挥挥手让我离开,不再多问。
我快步走出黑市,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 看来 “老兵” 号的动静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必须加快进度,否则夜长梦多。
回到第七船坞,我第一时间登上 “老兵” 号,按照系统指引前往左舷中层甲板寻找 1 号紧急推进器。通道比预想中通畅,很快就看到一个半埋在杂物里的圆柱形设备 —— 这就是 mt-100 紧急推进器,直径约半米,表面覆盖着薄薄的灰尘,顶部的保护罩完好无损。
我用扳手小心地卸下保护罩,露出里面的推进喷嘴和接线接口。喷嘴边缘确实有明显的锈迹,但用砂纸打磨后,露出了金属原色;燃料接口处有少量黑色残渣,用酒精棉片擦拭后,接口恢复了光滑。“系统,检测推进器内部状态,确认点火模块是否完好。”
淡蓝色的扫描光线笼罩推进器,光幕上弹出检测结果:“点火模块电阻值正常(15Ω),燃料管路通畅,无堵塞,可正常启动。需接入 12V 直流电源与控制信号,即可激活。”
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开始按照方案接线:先将 ApU 的临时电力线接入推进器的电源接口,用万用表确认电压稳定在 12V;再将杜邦线一端连接推进器的控制接口,另一端接入个人数据板的扩展端口。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打开系统编写的信号模拟程序,屏幕上出现四个简单的按钮:“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点击 “前进” 按钮 —— 没有立刻反应,几秒钟后,推进器内部传来 “滋滋” 的电流声,紧接着,一股微弱的气流从喷嘴喷出,推动推进器轻微震动,地面的灰尘被吹起,形成一小团漩涡。
“成功了!真的启动了!” 我忍不住低呼出声,声音在空旷的甲板上回荡。虽然推力微弱,甚至不足以推动 “老兵” 号,但这证明系统的 “野路子” 方案真的可行!
就在这时,系统的机械音再次响起,依旧是那种平静得有些欠揍的语调:“1 号推进器测试成功,建议继续测试 2 号、3 号推进器,同时准备燃料补充方案。根据模拟,3 个推进器同时启动时,可产生约 500N 的推力,足以推动‘老兵’号以 0.5m\/s 的速度移动,在 15 分钟监控盲区时段内,可完成从船坞到出口的 100 米移动距离。”
我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测试数据,心里的不安渐渐被决心取代。这疯狂的计划,或许真的能让 “老兵” 号逃离这座牢笼。虽然风险依旧存在,虽然操作充满了 “野路子” 的粗糙,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我收拾好工具,准备前往右舷寻找 2 号推进器。走过通道时,应急灯的白光洒在身上,我突然觉得,所谓的 “不可能”,或许只是没找到打破常规的勇气。而系统这个总是用平静语气说疯狂计划的 “伙伴”,恰恰给了我这份勇气。
接下来,只要完成另外两个推进器的测试与接线,准备好燃料补充,就能在下次监控盲区时段,尝试这场 “孤注一掷” 的撤离。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但我已经不再畏惧 —— 因为我知道,我和 “老兵” 号,还有这个疯狂的系统,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属于我们的 “野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