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亮起应急灯的中层通道向前走,ApU 舱室的金属门在白光下泛着锈迹斑斑的光泽。刚推开舱门,一股混杂着机油、灰尘与焦糊味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比之前任何舱室的味道都更刺鼻 —— 这是机械长期闲置、零件老化腐朽的味道,让我下意识地捂住口鼻,手电筒的光束瞬间对准舱室中央的设备。
那就是辅助能源机组(ApU)。半人高的圆柱形机身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黑色油污,像被泼过一层沥青,原本银灰色的金属外壳早已失去光泽,只在边角处还能看到零星的原色。机身侧面的检修面板歪歪扭扭地挂着,几颗固定螺丝早已脱落,露出里面缠绕成团的线缆 —— 有的线缆外皮被烧得焦黑,铜芯裸露在外,甚至能看到熔断后凝结的金属小球;有的则被油污浸透,变得硬邦邦的,像一条条僵硬的蛇。
最刺眼的是机身底部的电池组区域 —— 原本应该整齐排列的三块应急电池,现在只剩下空荡荡的电池槽,槽内积满了褐色的锈迹和黑色的灰尘,金属触点被腐蚀得坑坑洼洼,连原本的形状都难以辨认。旁边的能量转换器更是惨不忍睹,散热片上积满了油腻的灰尘,形成厚厚的黑色油泥,风扇叶片被卡死在中间,连转动的痕迹都没有,外壳上还留着一道明显的灼烧痕迹,显然当年曾发生过短路故障。
“这就是系统说的‘部分可用’?” 我蹲下身,手指轻轻碰了碰能量转换器的散热片,油泥瞬间粘在指尖,黑得发亮。我忍不住皱起眉头,之前激活 ApU 时只看到机身主体还算完整,没仔细观察内部细节,现在近距离一看,这设备简直是 “破败到骨子里”,别说启动,能不能修复都是个问题。
“系统,扫描 ApU 的详细状态,重点检查电池组、能量转换器和接线情况。” 我在心里默念,指尖的淡蓝色纹路亮起,扫描光线瞬间笼罩住整个 ApU 机组,光幕上很快弹出密密麻麻的检测数据:
【ApU 机组详细状态报告】
1. 电池组:
? 原配置:3 块 E-90 型应急电池(串联供电)
? 当前状态:电池完全缺失,电池槽金属触点锈蚀率 95%,供电线路熔断 2 处,无法直接接入新电池
? 修复难度:★★★(需清理电池槽锈迹、更换熔断线路,且需重新匹配电池型号)
1. 能量转换器:
? 核心部件:型号 ct-150 能量转换器(负责将电池直流电转换为机组可用交流电)
? 当前状态:散热片油泥堆积厚度 5mm,风扇卡死(轴承锈蚀),内部电容鼓包 2 个,输入接口松动
? 修复难度:★★(清理油泥、更换电容可恢复基础功能,风扇可暂时拆除,依赖自然散热)
1. 接线系统:
? 总线路数:28 根(含供电线、控制线、信号线)
? 当前状态:6 根线路熔断(主要为供电线路),8 根线路外皮破损(存在短路风险),10 根线路接线端子松动,4 根线路标识模糊(无法确认用途)
? 修复难度:★★★(需逐一排查线路用途、更换熔断线路、重新固定接线端子,耗时较长)
1. 核心电机:
? 状态:主体完好度 80%,轴承轻微锈蚀,启动线圈无明显损坏,仅需润滑即可正常运转
? 修复难度:★(最低难度,使用普通机械润滑油即可解决)
看着这份比之前更细致的状态报告,我心里一阵发凉 —— 电池组完全报废、6 根线路熔断、能量转换器电容鼓包,光是这些问题,就需要至少更换电池、线路、电容三种零件,而我现在手里只有从垃圾场捡来的备用滤芯和几节应急电池,根本没有适配的零件。
“系统,按照这个状态,修复 ApU 需要哪些必要零件?我现在手里的资源够吗?” 我在心里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绝望。之前激活 ApU 时用的是外接应急电池临时供电,现在要让它长期运转,必须修复内部供电系统,可我连最基础的电池都没有。
“基于宿主当前资源(无备用电池、仅有 5 米备用线路、无适配电容),常规修复方案(更换电池组 + 修复线路 + 更换电容)无法实施。” 系统的机械音停顿了一下,光幕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方案图标,“已生成‘临时替代方案’:放弃修复内部电池组,采用外部电源接驳方式为 ApU 供电;优先修复关键线路(仅保留供电、控制核心线路),非必要线路暂时断开;能量转换器仅更换鼓包电容,风扇拆除,依赖自然散热 —— 该方案可实现‘最低限度运转’,满足基础照明与环境监测需求,且无需额外采购大量零件。”
“外部电源接驳?只修复关键线路?” 我瞪大了眼睛,这方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 在我看来,修复设备就该 “修到完好”,可系统居然提出 “断舍离”,只保留最核心的功能,用 “凑活” 的方式让设备运转,这简直是 “骚操作”。
“系统,这样‘凑活’真的可行吗?会不会导致 ApU 二次损坏?” 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是 “老兵” 号目前唯一可用的辅助能源机组,要是因为临时方案弄坏了,后续修复会更麻烦。
“‘临时替代方案’已通过系统模拟验证,核心逻辑为‘优先保障关键功能,非必要功能舍弃’:
1. 外部电源接驳:使用宿主背包内的 E-90 应急电池(3 节串联,提供 12V 电压),通过临时线路接驳至 ApU 核心供电端子,绕过损坏的内部电池组,仅满足核心电机启动与基础系统供电,能耗较低(每小时耗电 0.5kwh),3 节电池可续航约 12 小时,后续可通过更换电池持续供电;
2. 关键线路修复:仅保留‘电源输入线(2 根)、电机控制线(3 根)、能源输出线(2 根)’共 7 根线路,其余 21 根非必要线路(如故障报警线、远程控制线)暂时剪断并做好绝缘处理,避免短路风险,同时减少修复工作量;
3. 能量转换器简化修复:仅更换 2 个鼓包电容(可从宿主之前收集的废弃数据终端中拆解获取适配电容),拆除卡死的风扇,利用 ApU 舱室的自然通风散热,经模拟,在 500w 低功率运转下,转换器温度可控制在安全阈值内(≤60c)。”
系统的解释条理清晰,甚至在光幕上弹出了 “外部电源接驳示意图”“关键线路标识图”,连从废弃数据终端拆解电容的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看着这些详细的方案,心里的惊讶渐渐变成了佩服 —— 原来修复设备不一定非要 “完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凑活能用” 才是最实用的选择,这大概就是系统作为 “废品改造专家” 的核心思路。
“现在开始执行‘临时替代方案’,第一步:拆解废弃数据终端获取适配电容。”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之前在船员休息区捡到的废弃数据终端 —— 这是一个巴掌大的设备,屏幕碎裂,外壳锈蚀,但内部的电容很可能与 ApU 的能量转换器适配。
我用螺丝刀小心地拆开数据终端的外壳,里面的线路板暴露出来,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电容。系统的扫描光线瞬间锁定其中两个:“检测到 2 个 1000μF\/16V 电容,与 ApU 能量转换器鼓包电容型号一致,可直接替换。” 我用镊子小心地将这两个电容拆下来,放在一旁的工具盒里,又将数据终端的外壳装好 —— 虽然设备已经废弃,但里面的其他零件说不定以后还能用。
第二步,修复关键线路。我按照系统标注的 “关键线路标识”,蹲在 ApU 机身旁,逐一梳理缠绕的线缆。那些被标注为 “非必要” 的线路大多是细号线,我用绝缘钳小心地剪断,然后用绝缘胶带将线头包裹好,避免铜芯裸露导致短路。这个过程格外繁琐,每一根线路都要对照光幕上的标识确认,生怕剪错关键线路。
当只剩下 7 根关键线路时,我开始检查熔断情况 ——2 根电源输入线中有 1 根熔断,3 根电机控制线完好,2 根能源输出线中有 1 根接线端子松动。我从背包里掏出备用的 5 米线路,剪下合适的长度,替换掉熔断的电源输入线,又用螺丝刀将松动的能源输出线端子重新固定好。当最后一根线路连接完成时,光幕上弹出提示:“关键线路修复完成,无短路风险,可正常供电。”
第三步,更换能量转换器的电容。我打开能量转换器的检修面板,里面的景象比外面更糟糕 —— 黑色的油泥覆盖了整个线路板,两个鼓包的电容像鼓起的小灯笼,格外显眼。我用毛刷小心地清理掉表面的油泥,露出线路板的焊点,然后用电烙铁(从工具箱里翻出的二手货,幸好还有电)将鼓包电容焊下来,再把从数据终端拆解的新电容焊上去。焊接时,系统实时提示 “焊点温度控制在 350c左右,避免烫坏线路板”,我屏住呼吸,手尽量保持稳定,直到最后一个焊点完成,才松了一口气。
最后一步,外部电源接驳。我从背包里掏出 3 节 E-90 应急电池,用导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然后按照光幕上的 “接驳示意图”,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 ApU 的核心供电端子,另一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的瞬间,ApU 机身侧面的一个绿色指示灯突然亮起,发出微弱的光芒 —— 证明外部电源已经成功接入。
“临时替代方案执行完成,启动 ApU 核心电机,测试运转状态。”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 ApU 顶部的启动按钮。
“嗡嗡 ——” 电机运转的声音从 ApU 内部传来,虽然比之前临时启动时更微弱,却异常稳定。机身表面的指示灯依次亮起:绿色的 “电源接通” 灯、黄色的 “电机运转” 灯、蓝色的 “能源输出” 灯,没有任何红色故障灯亮起。光幕上实时刷新着数据:“ApU 当前功率:480w(接近最低功率模式),电机转速:1500r\/min(正常范围),能量转换器温度:32c(安全),能源输出电压:220V(标准)。”
“成功了?真的能用!”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之前的担心和绝望一扫而空。眼前的 ApU 虽然看起来依旧破败 —— 外壳沾满油污、侧面线路裸露、底部没有电池组,像一个 “缺胳膊少腿” 的病人,却真的通过系统的 “骚操作”,实现了最低限度的运转。
我走出 ApU 舱室,沿着中层通道向货运舱走去,沿途的应急灯依旧明亮,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也稳定在 “安全” 范围。虽然这个临时方案只能维持 12 小时,需要频繁更换电池,能量转换器也没有风扇散热,但至少,它解决了 “老兵” 号基础能源的问题,为后续修复争取了时间。
“系统,你这方案也太‘凑活’了吧?要是能量转换器温度过高怎么办?要是外部线路松动导致断电怎么办?” 我在心里吐槽,却忍不住带着一丝佩服 —— 在资源极度有限的情况下,能想出这样的 “骚操作”,也只有系统能做到了。
“‘临时替代方案’设计寿命为 72 小时(3 天),期间系统会实时监测 ApU 状态,温度超过 55c时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线路松动会触发声光报警。” 系统的机械音依旧客观,“72 小时内,宿主需完成两件事:1. 从学院垃圾场寻找适配的二手电池组(替换外部临时电源);2. 收集足够的备用线路和电容(彻底修复能量转换器与接线系统),否则 ApU 将再次停止运转。”
我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 明天一早就去学院垃圾场,那里常年堆放着淘汰的训练舰零件,说不定能找到适配的电池组和线路。现在,我终于明白系统教给我的不仅是 “能源优先”,还有 “灵活变通”—— 在修复废品的路上,没有 “必须完美” 的规则,只有 “先解决眼前问题” 的实际。
我回到 ApU 舱室,仔细检查了一遍外部电源的接线,又用绝缘胶带将裸露的线路固定好,确保不会轻易松动。看着眼前这个 “凑活能用” 的 ApU,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 这不是一次 “完美的修复”,却是一次 “最实用的修复”,它让我明白,作为 “破烂王”,面对破败的设备,专注于具体问题、灵活寻找替代方案,比追求 “完美” 更重要。
离开舱室时,我最后看了一眼运转中的 ApU,绿色的指示灯在白光下格外醒目,像一颗在黑暗中坚持跳动的心脏。我在心里默念:“再坚持几天,等我找到零件,一定让你彻底恢复健康。”
沿着明亮的通道走出 “老兵” 号,夜色已经笼罩了船坞。虽然 ApU 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但至少,我找到了暂时的解决方案,有了继续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