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那石破天惊的猜想——“它们是在困住我们,而非强攻”——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新生之城”指挥中心每一个人的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最初的震惊过后,一股更刺骨的寒意顺着脊椎爬了上来。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他们面临的就不再是一场简单的防御战,而是一个目的未知、规模宏大的阴谋中心。
“困住我们?为什么?”大牛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干涩,“我们一个小小的前沿哨所,有什么值得它们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动用这种……这种近乎战略级别的电磁屏蔽?”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林逸走到通讯控制台前,看着那些依旧在不断闪烁报警、却无法连接任何信号的指示灯,目光深邃,“找出这个‘为什么’,或许就能找到破局的关键。”
支援军官眉头紧锁,习惯性地从军事角度分析:“如果是困敌,通常有几个目的:一是围点打援,但我们的援军根本进不来,信息也传不出去,这招无效;二是消耗我们的物资和士气,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尸潮维持这种规模和组织度,消耗恐怕比我们更大;三是……为了活捉,或者确保‘困住’的目标不会逃脱或毁掉。”
“活捉一整个哨所的人?还是想确保某个‘东西’不外流?”王磊疑惑地环顾四周,“我们这里除了士兵和武器,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或许问题不在我们本身,而在我们‘带来’或者‘接触’过的东西。”林逸引导着思路,“大家仔细回想,在通讯中断前,我们,或者更广义上的‘新生之城’及同盟,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尤其是可能触及静默区核心,或者缴获了不同寻常物品的行动?”
会议室里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回忆。
“要说特别,最近最大的行动就是打通和‘铁道公社’的合作,还有向其他Fop铺设铁路。”一个参谋说道。
“但铁路工程是公开的,而且进展顺利,没遇到太强烈的异常抵抗啊。”
“会不会是之前和韩铭小组冲突时,我们缴获的那些静默区科技造物?”雷豹提出,“那些东西的能量特征很独特,韩铭那么看重,说不定静默区深处的东西也很在意?”
周教授立刻调取了数据库里关于那些缴获物的资料,主要是些能量电池碎片、奇特金属样本和一些数据残片。“这些物品的能量签名确实特殊,但根据我们的监测,它们被带回‘新生之城’研究期间,并未引发放射性的大规模异常。而且,如果是因为这些,尸潮应该早就围攻‘新生之城’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这时,负责后勤和物资管理的军官犹豫地开口:“如果说……是更近期,而且直接发生在我们‘新生之城’的事情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大概在通讯中断前三四天,我们的一支巡逻小队在西南方向15公里处的峡谷里,发现了一处小型的坠毁点。不是飞机,更像是什么……装置的空投舱。里面有一些散落的、非制式的零件和一块看起来很奇怪的、像是核心动力的东西,黑乎乎的,像块石头,但能检测到微弱的能量反应。因为当时忙着铁路支线的勘测,就把东西带回库里封存了,准备下次通车时送回总部研究。这件事不算大,我就没在初期汇报里重点提……”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那块‘石头’现在在哪?”林逸立刻追问。
“就在地下二层的临时仓库里,和其他待转运的杂物放在一起。”
虽然这块突然出现的“石头”成为了一个可疑点,但林逸并没有立刻下结论。“除了可能的外来物品,我们‘新生之城’本身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的位置,我们的任务?”
王磊走到地图前,指着‘新生之城’的位置:“我们哨所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监控静默区东南边缘的能量波动,以及警戒从那个方向可能出现的威胁。位置说重要也重要,是防线上的一个支点,但并非不可替代。比我们更深入、更关键的哨所还有好几个。”
技术官补充道:“我们哨所的监测设备是标准型号,和其他哨所没什么区别。唯一有点特别的是,大概一个月前,总部升级了我们的一套地底深层震动监测仪,说是为了收集更详细的地质数据,用于铁路路基的长期稳定性评估。但这套设备也是好几个哨所同步升级的。”
周教授检查了那套设备的日志:“设备运行正常,数据一直在后台采集并自动传输……等等!”他突然发现异常,“自动传输日志显示,在通讯中断前大约6小时,设备记录到一组极其短暂但强度超高的异常震动波,来源深度……非常深,而且震波模式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地质活动或爆炸!当时系统将其标记为‘疑似干扰’并尝试重新校准了。”
这又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和异常事件。
“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看。”林逸将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屏蔽的、死寂的天空,“这一切的源头,最终还是指向静默区。韩铭之前就提到过静默区能量不稳,边界异动。这次的事件,会不会是静默区某种更大规模变化的先兆?而我们‘新生之城’,恰好位于这个变化的关键节点上?封锁我们,是为了防止我们观测到或者干扰到某种……‘进程’?”
这个猜想更为宏大,也更为惊悚。如果整个静默区是一个活着的、正在发生剧变的巨大生命体,那么封锁一个哨所,就如同人体免疫系统隔离一个感染点一样,只是其宏大行动中的一个微小环节。
面对这几个方向的可能性,众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坠毁核心”说:支持点在于时间点接近,且物品来源不明,能量特征未知。疑点在于,如果这东西如此重要,为何只用一个小型空投舱坠毁在此?而且尸潮的反应更像是早有预谋的包围,而非追踪一个意外坠落的物品。
“深层震动”说:支持点在于异常震动发生在通讯中断前,且深度和模式异常。疑点在于,这震动似乎是一次性的,而且其意义不明,很难直接与尸潮的封锁行为挂钩。
“静默区剧变”说:支持点在于能解释电磁屏蔽这种大规模、高成本的行为,且与韩铭之前的警告吻合。疑点在于,缺乏直接证据,过于宏观,难以验证,且无法解释为何偏偏是‘新生之城’被重点关照。
经过反复权衡,林逸做出了判断:“几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我们目前能着手调查的,只有前两者。尤其是那块‘石头’和那组异常震动数据。”
他立刻下令:
立即彻查“坠毁核心”:由周教授带领技术小组,在严密防护下,对那块黑色“石头”进行非破坏性的深度能量扫描和结构分析,务必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深度分析震动数据:调取那组异常震动波的原始数据,由周教授和地质专家一起,尝试破解其来源和含义,看是否能找到规律或与其他事件关联。
持续外部观察:继续严密监视尸潮的一举一动,记录任何细微的变化,寻找其行为模式的规律或弱点。
几个小时后,初步的分析结果出来了,却带来了更大的困惑。
周教授汇报:“那块‘石头’……非常奇怪。它的外部结构极其致密,几乎无法探测内部。能量反应非常微弱,但有一种……独特的‘共鸣’特性,似乎能对某种特定频率的能量场产生极其微弱的放大效应。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它的用途,甚至无法排除,它是自然造物。”
而关于那组异常震动波,分析显示其波形复杂,蕴含的信息量巨大,不像自然现象,更像是一种……加密的编码信号?但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完全无法破译。
两块关键的拼图都指向了“异常”和“未知”,却无法拼凑出一个清晰的图像。敌人封锁的原因,依旧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新生之城’这座孤岛,不仅是一个囚笼,更像是一个舞台,而他们这些被困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已经触碰到了某个足以影响整个静默区,乃至整个废土命运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