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之城在“安居工程”的尘埃与“晶核发电机”的低鸣中,度过了短暂而宝贵的喘息期。然而,正如林逸所预料,废墟世界的生存法则从未改变——当你展现出成长的迹象时,猎手与竞争者便会不请自来。
“锁喉”高地观测站,哨兵李锐紧盯着热成像屏幕。屏幕上,代表生命活动的红色光点,不再是以往那种漫无目的、汹涌而来的潮汐,而是变成了数股纤细、敏捷、不断变换队形的“溪流”。
“报告指挥所,西三区再次出现小股高速目标,数量五,移动轨迹飘忽,疑似新型‘猎杀者变种’。它们在外围雷区边缘反复试探,触碰感应器后迅速撤离,未发动实质攻击。”李锐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压抑的紧张。
这已经是本周第七次类似的“骚扰”。静默区的攻击模式发生了显着变化:大规模尸潮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精锐、狡猾的小队。它们像幽灵一样在防线外围游弋,测试着防御系统的反应速度、火力盲区,甚至工事的坚固程度。一次,一股变异体甚至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悄无声息地渗透到距离主阵地仅五百米的地方,在被无人机发现后,又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前线指挥官秦风在指挥所里眉头紧锁。“它们在‘摸底’。”他对副官说,“用精锐小队当探针,一寸寸地感知我们的防线。它们在找我们的弱点,等待一个最佳的攻击时机。”这种被毒蛇暗中窥视的感觉,比直面千军万马更让人脊背发凉。东线的压力,从纯粹的暴力对抗,升级为了令人不安的智力博弈。
几乎在同一时间,西部资源区的边缘哨所,也传来了紧急通讯。
“报告!发现不明身份车队!三辆武装越野,涂装疑似‘曙光’基地制式!他们停在五公里外的山脊上,用高倍望远镜持续观察我们的开采作业,已超过一小时!我方发出警告信号,对方未回应,也未撤离!”
消息传到指挥中心,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曙光基地?他们想干什么?”内政官张明首先表示不解,“我们不是有默契,互不侵犯资源区吗?”
军事主官刀疤冷哼一声:“默契?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默契薄得像张纸!我们的晶核发电机成功并网,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他们肯定是得到了风声!现在过来,要么是眼红,想分一杯羹;要么就是来看看我们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评估威胁!”
林逸沉默地看着地图上那个被标记出的点。资源区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和一处小型铁矿脉,是新城工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曙光”基地的巡逻队出现在那里,绝非偶然。这是一种无声的示威,一种战略上的试探和挤压。他们不再满足于远距离的贸易和情报交换,开始将触角伸向新城的核心利益区。
面对东西两线同时传来的压力报告,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
“东线的丧尸小队必须清除!否则士气会垮!我建议派出特种侦察分队,主动出击,设伏干掉它们几股,让静默区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秦风主张强硬反击。
“不可!”张明立刻反对,“静默区巴不得我们主动出击!它们的战术就是要引蛇出洞,在野外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我们绝不能上当!”
“那西线呢?难道就任由‘曙光’的人在我们家门口窥探?”秦风质问道。
“或许可以尝试外交沟通?”有人提议。
“沟通?在他们带着武器不请自来的时候?这只会被视作软弱!”
争论声中,林逸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战略态势图前。他的目光扫过西线蜿蜒的防御工事,又落在东线那个刺眼的标记点上。
“命令。”他的声音清晰而冷静,瞬间压过了所有争论。
“东线:各防御单位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但严禁主动出击。增加无人机巡逻频次和范围,扩大传感器覆盖网。动用‘蜂群’侦察器,对静默区外围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几股侦察兵,而是织一张更大的网,让它们的‘指尖’无处可探。我们要让静默区的‘意志’明白,试探的代价是暴露它自己。”
“西线:命令守备部队,保持警惕,但依计划正常作业。增派一个装甲排前出至警戒位置,进行实弹演练。同时,以我的名义,向‘曙光’基地陈光委员发送一份加密通讯,内容如下——”
林逸顿了顿,字斟句酌:“‘获悉贵方巡逻队抵近我方资源区进行‘友好观摩’,已令部队予以便利。然边境地带情况复杂,为免误判,建议后续交流通过既定外交渠道提前通报,以策安全。’”
命令下达,众人品味着其中的含义。对静默区,是以静制动,强化侦察,反客为主;对“曙光”基地,是外松内紧,展示肌肉,同时用看似礼貌的外交辞令划下明确的红线。既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事态升级,又毫不掩饰地展现了扞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实力。
这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既要有狮子的力量,也要有狐狸的警觉。
新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东线的天空,更多的无人机如同警惕的鹰隼般盘旋;西线的山谷,坦克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
静默区的丧尸小队似乎察觉到了变化,活动变得更加诡秘。“曙光”基地的巡逻队在收到通讯后,停留了片刻,最终缓缓撤离,但谁也不知道他们下一次会出现在哪里。
林逸站在指挥中心,感受着这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新生之城的崛起,已然触动了这片废土上原有的力量平衡。静默区的深度试探,“曙光”基地的战略挤压,都预示着未来的道路将更加艰险。他深知,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