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蛋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王龙飞和李强在深加工的路上越走越远。账本上,“咸蛋”和“松花蛋”两栏的数字虽然还不算丰厚,但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一种可能——把低价值的农产品,变成高价值的商品。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咸蛋和松花蛋虽然耐放,但邮寄起来依旧麻烦。真空包装的咸蛋成本高,松花蛋更是娇贵,稍有不慎就碎,差评和赔偿让人头疼。
李强又开始刷手机找灵感。这天晚上,他猛地一拍大腿,把手机怼到王龙飞眼前:“飞哥!看这个!真空包装机!小型的,家用那种!不贵!”
屏幕上,一台银白色的小型真空包装机正在嗡嗡工作,抽走袋内空气,封口,变成一袋袋平整的干货。旁边摆着真空包装的腊肉、菜干、甚至熟食。
“咱要是有了这玩意儿,”李强眼睛放光,语速飞快,“咸蛋松花蛋抽真空,不怕碎不怕漏,能卖更远!还能…还能把咱那吃不完的菜做成菜干!腊肉!腊肠!都能真空包装!保质期长!价钱能翻倍!这开源…不就开大了吗?!”
王龙飞盯着屏幕,心脏也跟着怦怦跳。这主意…太诱人了。真空包装,意味着他们的产品能突破易碎、短保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腊肉、菜干这些,附加值更高,利润空间更大。
但…他瞥了一眼账本上那点可怜的结余。一台最便宜的小型真空机,也得大几百块,再加上配套的真空袋、耗材…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他们刚缓过点劲,这笔钱掏出去,账上又快见底了。
“钱…”他吐出两个字,眉头又皱了起来。
“投资!飞哥!这是投资!”李强急吼吼地劝,“咱算笔账!真空包装的咸蛋,一斤能多卖五块!松花蛋更贵!菜干腊肉更别提!机器钱一两个月就能回本!往后都是净赚!”
王龙飞没立刻回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炕桌。风险他懂。万一机器买回来,东西卖不动,或者做坏了,钱就打水漂了。但机会他也看得见。网店的老客户越来越稳定,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很高…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李强都快以为没戏了,才猛地一咬牙:“买!买最便宜的!先试试!”
“得嘞!”李强欢呼一声,立刻掏出手机下单,生怕他反悔。
几天后,一个不大的纸箱送到了。两人像拆宝贝一样打开,一台崭新的、闪着金属光泽的小型真空包装机出现在眼前,附带几卷真空袋。
“真家伙啊!”李强摸着冰凉的机器外壳,爱不释手。
王龙飞则拿起说明书,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操作不复杂,但注意事项不少:袋口要干净,抽气时间要准,封口温度要合适…
第一次试验,两人选了最成功的咸蛋。煮好的咸蛋剥壳,擦干水分,小心放进真空袋,卡入机器槽口。按下按钮,机器嗡嗡作响,袋子迅速收缩,紧紧包裹住蛋体,封口线亮起红光。
“成了!”李强紧张地盯着。
“啪”一声,封口完成。取出袋子,蛋被真空包裹得严严实实,像个琥珀标本,用手捏,硬邦邦的,根本不怕磕碰。
“太神了!”李强举着真空蛋,兴奋地晃悠,“这玩意儿!摔都摔不坏!”
王龙飞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第一步,成了。
接下来,他们开始尝试更多东西。吃不完的豆角、茄子焯水晒成半干,真空包装;萝卜切条晒干,真空包装;甚至试着腌了点五花肉,风干后也真空包装…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菜干湿度没控制好,抽真空后返潮发霉,废了一批;腊肉盐抹不均,有的太咸有的变质;真空袋封口不严,漏气…浪费了不少材料和心血。
两人一边摸索,一边记录,调整着各种参数:晒制时间、盐量、抽真空时长…
视频记录了这一切: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懊恼,以及越来越多的、排列整齐的真空包装产品。
标题带着新的希望:《装备升级!真空包装搞起来!菜干腊肉试验中!》
网友们再次被点燃:
“博主越来越专业了!”
“真空包装好!送礼有面子!”
“求腊肉配方!看着流口水!”
“菜干炖肉香死了!预订!”
“期待博主品牌化!”
“黄土坡老农”发来语音,带着赞许:“娃们路子越走越宽了!真空好,延保质期,拓市场。菜干务必晒透,防霉变。腊肉盐、糖、酒比例是关键,花椒八角可增香。注意储藏温度。”
第一批真空包装的咸蛋、菜干和少量试验成功的腊肉上架网店,很快被抢购一空。反馈好评如潮,尤其是腊肉,都说肥而不腻、咸香适口,有“老味道”。
账本上,“真空产品”这一全新的栏目下,终于填上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虽然前期的试错成本不低,但未来的利润空间,肉眼可见地拓宽了。
地窖里,挂起了风干的腊肉腊肠;院子里,晒着各色菜干;操作台上,真空机嗡嗡作响…
希望,被抽真空,封存在一个个平整的袋子里,等待着发往远方。这条路,似乎真的越走越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