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苗种下了,新大棚运转起来了,网店订单稳定增长…摊子越铺越大,王龙飞却感觉手里的钱袋子越来越轻,心里的那根弦越绷越紧。
这天晚上,炕桌上的账本摊开得格外久。煤油灯的光晕下,王龙飞捏着那支快秃了的铅笔,对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一遍遍核算,眉头拧成了死疙瘩。李强凑在旁边,大气不敢出,眼巴巴地看着他越来越沉的脸色。
“不行…”王龙飞终于放下笔,声音干涩,“钱…转不动了。”
他手指点着账本上几个刺眼的数字:
“沙棘园投入,买苗、整地、肥料…这笔贷款下去,还没见回头钱。”
“新大棚电费、耗材、人工…每月开销翻着跟头涨。”
“网店订单多,但包装、快递、损耗…成本压得利润薄如纸。”
“最要命的是…”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贷款每月要还的利息,像催命符一样。”
收入栏的数字看着喜人,但刨去一项项刚性支出,最后落到“可动用现金”那栏的数字,竟然岌岌可危,甚至出现了负数预警!
“这…”李强脸色发白,声音发颤,“飞哥…咱…咱是不是摊子铺太大了?忙活半天…白忙活了?还得倒贴?”
一股冰冷的恐慌攫住了两人。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得罪人,背贷款…最后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
“不能慌。”王龙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产业没问题,是咱没管好钱。得…优化。”
“优化?”李强茫然,“咋优化?钱就这么多,活儿就这么多…”
“砍。”王龙飞吐出一个字,眼神锐利起来,“不赚钱的,拖后腿的,投入太大的…先砍掉。集中力量,保核心。”
他拿起笔,在账本上划拉:
“首先,沙棘线。野生采摘…停掉。费力不讨好,供不上货还破坏资源。集中人力管好新种的五亩园,等自家果子。”
“其次,网店产品线。利润薄的叶菜快递,缩减。损耗大的娇贵菜,少种。主攻高附加值、耐储运的:真空咸蛋、松花蛋、腊肉、菜干,还有…试验成功的沙棘原浆(限量预售)。”
“第三,人工。优化排班,减少窝工。绩效挂钩更严格,干得多拿得多,混日子的…清退。”
“第四,耗材包装。再找供应商谈!量上来了,价必须再压!探索更省钱的环保包装。”
“最后…”他顿了顿,看向李强,“咱俩…工钱再降降。紧日子,得一起扛。”
李重重点头,没半点犹豫:“成!飞哥你说咋干就咋干!”
一场残酷的“瘦身运动”开始了。
王龙飞硬着心肠,跟帮忙采摘野沙棘的乡亲们说明了情况,结清了工钱。大家虽然理解,但难免有些失落。网店上,一些利润微薄或损耗率高的蔬菜链接被下架,客服需要耐心跟询问的客户解释。绩效改革也引发了小范围波动,有两个干活磨洋工的临时工被劝退了。
过程阵痛,但效果立竿见影。支出栏几个刺眼的数字开始回落,现金流压力稍稍缓解。
但王龙飞知道,节流只是止血,开源才是生血。
他把目光投向了那几个已经打出名气的“明星产品”。
咸蛋、松花蛋:优化配方,提升品质,尝试推出礼品装,价格上浮。
腊肉:研究不同风味(花椒、果木),推出试吃装,收集反馈,为提价做准备。
菜干:开发混合装(豆角、茄子、萝卜干组合),提高客单价。
沙棘原浆:严格限量预售,强调野生、无添加、高营养,定价直接瞄准中高端市场。
同时,他加大了视频内容中对这些产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的透明化,突出其独特价值和匠心,潜移默化地提升客户的价值感知,为提价做铺垫。
“黄土坡老农”也发来语音建议:“娃们思路对!做精不做多。拳头产品立住了,口碑来了,价才好提。可尝试‘会员制’或‘年度套餐’,锁定老客,提前回笼资金。”
王龙飞深受启发,开始设计简单的会员积分和预付优惠方案,虽然初期响应不多,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每晚的账本时间,变成了更精细的核算。不再只看总收入总支出,而是分产品线核算毛利率,分析哪个产品真正赚钱,哪个是“赔钱赚吆喝”,据此调整生产和推广重心。
希望,有时不是盲目的扩张,而是痛苦的聚焦;不是虚假的繁荣,而是健康的现金流。它藏在每一次壮士断腕的抉择里,藏在每一分钱的精打细算里,藏在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打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