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些微凉意,吹得燕园的银杏叶簌簌落了一地,像铺了层碎金。袁姗姗踩着落叶往苗圃走,脚下发出“咔嚓”的轻响,怀里抱着个粗布袋子,里面装着薛奶奶寄来的草木灰——昨天给幼苗施肥时发现土有些板结,老人说草木灰能松土,连夜让镇上的班车捎了来。
刚走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旁,就看见矮个女生正蹲在毛线保暖罩边,手里拿着支小毛笔,蘸着清水往幼苗的叶片上轻扫。“别碰坏了绒毛。”袁姗姗放轻脚步走过去,看见叶片上沾着些细碎的尘土,女生扫得格外小心,像在给婴儿擦脸。
“薛奶奶说叶片上的绒毛能挡寒气,”女生头也不抬地说,笔尖悬在叶尖半寸处,“沾了灰就不顶用了,得天天擦。”她忽然指着叶片背面,那里有几个针尖大的小孔,“你看,昨晚肯定有虫子来试过,幸好绒毛挡着,没咬穿。”
袁姗姗蹲下身,果然看见绒毛丛里卡着个细小的虫蜕,像片褪色的指甲。她想起雪湖的布套,外层总缠着层细麻,薛奶奶说麻丝能挡露水,还能缠住小虫子,“万物都有自己的法子护着自己,人得顺着它们的性子帮衬,不能瞎添乱。”那时她总嫌麻丝缠得麻烦,现在看着这幼苗的绒毛,忽然懂了那层细麻里藏的心思。
远处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林栋和姜小龙,车后座绑着个竹筐,里面装着些用报纸包好的东西。“薛奶奶寄的冬肥到了,”林栋停下车,解开绳子,“说是用芝麻饼和羊粪堆的,比上次的草木灰劲儿更足,适合这时候追肥。”姜小龙已经拿出小铲子,在幼苗周围隔远挖了四个小坑:“薛奶奶特意交代,不能离根太近,烧着根就糟了。”
“你们看这个,”姜小龙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几块碎瓷片,边缘磨得很光滑,“昨天在旧物市场淘的,薛奶奶说以前给布套补补丁,就用这种碎瓷片压边,不容易磨破。我想着给保暖罩加个边,毛线总磨到泥土,容易脏。”
袁姗姗接过瓷片,指尖抚过光滑的边缘,上面还留着点淡淡的釉色,像雪湖冰面反射的光。“薛奶奶的布套上,总贴着这种碎瓷片当装饰,”她说,“说是以前家里的碗摔了,舍不得扔,就剪碎了贴在布套上,‘碎碎平安’的意思。”女生已经拿起针线,小心地把瓷片缝在毛线罩的边缘,针脚走得又密又匀:“这样就不怕泥土蹭脏啦,还能挡挡风吹过来的沙粒。”
正忙着手,有几个学生抱着画板走过来,是美术系的,昨天看见那幅“藏在风里的暖”,特意来画幼苗。“能不能让我们拍几张照片?”一个扎马尾的女生问,“想画组‘守护’主题的插画,就用这幼苗、毛线罩、艾草当素材。”袁姗姗点点头,看着他们围着幼苗散开,镜头和画笔都对准那两片小小的子叶,忽然觉得这场景很像雪湖的夏天——那时总有人来画布套,说那是“雪湖的守护神”,薛奶奶就坐在旁边纳鞋底,谁要问起布套的故事,她就笑眯眯地讲,手里的针线从不闲着。
“薛奶奶还说啥了?”女生一边给瓷片缝边,一边问林栋。“说让咱们留意天气,过几天要降温,”林栋往北边望了望,天空有些发灰,“得给幼苗搭个小棚子,用竹条和塑料布就行,不用太复杂,透气最重要。”他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字,“这是薛奶奶说的护苗口诀,我抄下来了:‘晨浇根,午擦叶,晚松表土,夜防霜’,还挺顺口的。”
袁姗姗凑过去看,本子上除了口诀,还有林栋画的示意图,给幼苗浇水的小水壶、擦叶片的毛笔、松土的小耙子,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标着尺寸。“你这画得比美术系的还好,”她忍不住笑,“薛奶奶看了肯定高兴。”姜小龙已经拿起小耙子,按照口诀里说的,轻轻松了松幼苗周围的表土,动作轻得像怕惊醒睡着的孩子:“薛奶奶说松土不能太深,就挠挠表面,让空气能钻进去,根就长得欢。”
阳光慢慢爬到头顶,银杏叶落得更勤了,有片叶子正好落在毛线罩上,女生赶紧捡起来,夹进画夹:“这片叶子黄得正好,留着当书签,以后给幼苗的成长日记当纪念。”袁姗姗看着她小心翼翼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薛奶奶也是这样,把掉落的布套碎片都收起来,缝成个小布袋,说“都是跟着咱们过日子的物件,得留着念想”。
美术系的学生已经画得差不多了,马尾女生举着画板过来看:“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把毛线罩画成了布套的样子,上面贴着碎瓷片,周围的艾草画得像守护的小士兵。”画板上,幼苗被一圈带着碎瓷片的“布套”围着,艾草丛里藏着只小麻雀,正歪头看着叶片,阳光透过银杏叶洒下来,在地上画满了光斑。
“真好,”袁姗姗看着画,眼里有些发热,“就像薛奶奶说的,万物都在互相帮衬着过日子。”林栋和姜小龙收拾着工具,竹筐里的冬肥已经埋好,碎瓷片在毛线罩边缘闪着光,艾草在风里轻轻摇。远处的银杏树下,有老人在捡落叶,说要回家做个小坐垫,“落叶攒多了,也能捂出点热气”。
袁姗姗站起身,拍了拍沾着泥土的手。幼苗的枝叶又舒展了些,绒毛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个揣着满肚子暖意的小家伙。她知道,过不了多久,这小小的幼苗就会抽出新叶,长出枝桠,就像雪湖的布套,在岁月里慢慢生出韧性,把所有的牵挂和守护,都长成看得见的模样。
风又起了,吹得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盖在泥土上,像给大地盖了层软被子。毛线罩上的碎瓷片在光里闪了闪,像是在说:“放心吧,我们都在好好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