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矮星GY-731,一颗在星图上毫不起眼的黯淡恒星,如同宇宙背景中一粒即将熄灭的余烬。其星系内部更是贫瘠,仅有的几颗岩质行星在漫长岁月中被恒星的微弱引力反复撕扯,呈现出破碎不堪的姿态。
“归乡舰队”在三艘“希望级”护卫舰的拱卫下,如同幽灵般滑出超空间,悬停在这片荒凉星域的外围。舰体上冰冷的金属光泽,是这片死寂中唯一的人造光源。
“抵达目标星系。传感器全开,扫描范围内所有天体及能量信号。”隼的声音在舰桥响起,一如既往的冷静,但指尖在控制台上的移动速度比平时更快了几分。首次主动接触一个可能敌友不明的“守护者”节点,容不得半点差错。
“星系内未检测到大型能量源,无活跃星港或舰队信号。”技术员报告,“背景辐射正常,略高于宇宙平均值,符合红矮星特征。”
主屏幕上,星图被放大,聚焦在星系内第三颗行星——一颗灰褐色、布满环形山和巨大裂谷的星球。根据纪念碑数据库的记载,那个忠诚的“守护者”节点就隐藏在这颗星球的地壳深处。
“看来这家伙挺会挑地方躲清静。”铁砧抱着胳膊,打量着那颗毫无生气的星球,“这鬼地方,连收割者估计都懒得来看一眼。”
林风没有理会铁砧的调侃,他闭上双眼,精神高度集中。体内,三钥之力不再仅仅是流淌,而是被他以某种独特的、源自“林博士”记忆的频率调动起来。那并非攻击或防御的姿态,而更像是一种精密的探测与呼唤。
他将这股无形的力量,如同投石入水般,向着那颗星球的方向扩散开去。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能量波,而是一种基于纪念碑网络底层协议的信息涟漪,一种只有同源系统才能识别和响应的“握手”信号。
一秒,两秒……时间在寂静中流逝。舰桥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铁砧也收敛了笑容,紧张地盯着传感器读数。
就在隼几乎要判定此次尝试失败时——
一道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共振波纹,从星球内部反馈回来,被林风敏锐地捕捉到!
稳定!纯净!带着一种历经漫长孤寂却依旧坚守的执着!
“收到了!”林风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频率确认,是忠诚节点!”
几乎在同一时间,舰桥的通讯频道接收到了一段经过严格加密、格式古老的自动问询信号:
【识别到最高序列共振协议。请提供二次身份验证密钥。】
密钥……林风心念电转,那段在纪念碑核心记忆中看到的、关于此节点初始化的场景浮现脑海。他毫不犹豫地,通过三钥之力,将一段复杂的、非标准的能量编码序列,夹杂在共振波中,再次发送了出去。
这一次,回应来得更快!
那颗灰褐色星球表面,一处看似普通的环形山中央,突然无声地滑开一道巨大的金属闸门,露出了下方深邃的、闪烁着指示灯的通道。同时,一个略显生硬,但明显带着情绪的电子合成音在公共频道中响起:
【验证通过!欢迎您,林博士!日志记录,我已在此等待了一百七十三地球年,四百零八天,七小时……终于……终于等到您了!】
那声音里,竟然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哽咽?
“保持警惕,有序进入。”林风下令,但紧绷的心弦也稍稍放松。第一步,成功了。
舰队小心翼翼地驶入通道,降落在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地下设施内部。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简洁、坚固,充满了旧时代人类工业设计的风格,与“新星”基地的前沿科技感截然不同。设施内部灯火通明,虽然有些设备明显因年代久远而停止运作,但核心区域维护得相当完好。
一个悬浮的、球形的引导机器人飞到林风面前,投射出一个小小的全息影像,正是设施的控制AI形象——一个简洁的多面体几何图形。
“林博士,GY-731节点,代号‘哨兵’,听候您的指令。”AI的声音依旧合成,但语气充满了恭敬与激动,“本节点能源储备剩余37%,数据库完整度92%,小型制造车间可有限运作。请问,外面的战况如何?‘火种计划’……成功了吗?”
林风看着这个坚守岗位百余年的“哨兵”,心中百感交集。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战争,从未结束。‘火种’……仍在风雨中飘摇。”
他简略地讲述了地球的最终命运,王博士的背叛,“守护者网络”的分裂,以及“新星”的建立。
球形AI的光芒剧烈地闪烁了几下,显示出其内部的剧烈运算和情感模拟。
“王……他竟然……”AI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与悲伤,“难怪!难怪近年来与部分高阶节点的联系时断时续,反馈信息充满矛盾和逻辑错误!我们一直以为是通讯干扰或系统老化……”
它迅速调出了内部记录:“本节点一直严格遵循初始协议,未响应任何来自‘投降派’节点的指令调动。但我们也无力对抗它们,只能尽可能隐藏自身,保存实力,等待……您的归来。”
它转向林风,光芒稳定下来,带着一种决绝:“林博士,‘哨兵’节点及所属资源,全部听由您调遣。为了文明的延续,为了……复仇!”
忠诚的回响,在这颗荒凉星球的地下深处,坚定地响起。它或许微弱,但却是黑暗中点燃的第一盏确认无疑的灯火,照亮了整合力量、厘清敌友的第一步。
林风知道,这只是开始。但有了这第一个支点,撬动整个星海的杠杆,便已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