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安排好了,想挣也挣不脱,唐家的下人发现异常,犹豫不决了好一会才通报到大夫人处,而这位又是个缺乏决断的人。
之前是凡事都要躲着老夫人点,弄出这么多事来之后,又变得什么事都要请示老夫人,被老夫人训斥过后,虽不至于凡事都请示,但却格外小心,力求做到让老夫满意。
正犹豫的时候,两个小丫鬟回来,确实抱着一些新纸回来。
“说!三小姐叫你俩去外面干啥了?”
干啥?这不是已经说了吗?可大夫人不信,以为买纸只是个借口,派她俩出去肯定还有其它真正要干的事情。
两个小丫鬟确实干了其它的事情,偷懒混日子了,年纪又不大,缺乏江湖经验,被大夫人一喝斥,吓得赶紧跪地,再被旁边的嬷嬷挑几句理,无法自如应对,为洗涮撒谎嫌疑,只好从头说起。
两个小丫鬟快坦白完的时候,年长点的抱琴也回来了,见大夫人带了一群人围在三小姐院门口,心中“咯噔”一下,这是出了什么事?
唐大夫人一番审问,果然有收获,两个小丫鬟明显偷懒了,小小年纪就学会偷奸耍滑,岂是一个合格下人该有的习性,必须严惩!
不过两个小丫鬟也不是傻的,被唐三小姐买回来的一两个月内,碰上的事情还真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惊心动魄的大事件,这对两个人的心里煅魄,不是一般的功劳大。
就比如现在,两个人配合默契,从头到尾,把从三小姐问司棋的话开始,一直说到买完纸回府,只是中间加了一段走错路的小段子。
她俩人小,又刚到京城不久,对道路不熟悉很正常,走错路,心中焦急,除了满头大汗乱蹿之外,还有什么?无头苍蝇一样乱蹿,不可能再说出一点多余的话,不用编,省心。因为六神无主乱蹿,连多余的话都不说,走过的地方如何?有些什么特殊标志,这就更记不清了,除了乱蹿就是急得掉眼泪,挑不出毛病。
但是,将军府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凡事都要小心,越是合理的事情,越有可能藏猫腻,就比如这两个小丫鬟,她们这一趟外出采买,明显的用时不对,但说法又无懈可击,仔细一想,这问题就严重了。
急于证明自己还是不蠢的唐大夫人,知道女儿没有逃出去,心中也不十分焦急,就这么在花园中审问起小丫鬟来,反正她是坐着的,坐的还是自己坐习惯了的那把椅子,慢慢审呗!
抱琴回来,碰上这阵仗,当然也不敢直接溜进院子,跪下磕头就从头招供,和前面的两个小丫鬟一样,也是时间不对,但说法合理,买甜糕的人太多,耽误了些时间,加上路也不是太熟,走了段冤枉路。
相同的疑点,相似的借口,傻子才相信没问题,继续审,三个一起审,越审越觉得问题严重,可就是抓不住她们的把柄。
大夫人的挫败感猛增,人也变得偏执起来。
“夫人,三小姐喜欢吃这甜糕,能不能先让人送进去,奴婢在这继续回答夫人问话?”
果然狡诈,把甜糕送进去,好让她那刁钻叛逆的主子出来救她们?把本夫人当傻子糊弄?
本夫人偏就破了你们的小阴谋,喜欢吃甜糕?是她肚里的小孽种想吃,就饿着他,看他能如何?
大夫人丝毫不动摇,既不送甜糕,也不让闭嘴,就一遍又一遍地审问同一个问题:到底向外传递了什么消息?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才有下手偷偷去向老夫人汇报。
“胡闹!”
真是有够蠢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唐家三小姐有问题?居然在院子外的花园中就开审。
只要正主儿没事,几个小丫鬟,过后喊到自己屋里慢慢问就是了。
桂嬷嬷也是对这位大夫人服了,让她查账,几天没半点动静,告诉她,一些小事就自己作主,别什么都拿来烦老太君,这都六十好几的人了,能经得住几折腾?
她倒好,以前事事瞒着人,现在事事事烦人,不让烦就自个儿躺着直哼哼。
“大夫人这是魔症了,三小姐最近的脾气不好,几个小丫鬟又都是些新手,做不好伺候主子的事,少不了要被责罚,所以怕了,能躲就躲。
让她们出去采买,这不正是偷懒的大好机会吗?别说她们可以用道路不熟来遮掩,就是这府中的老人,只要心中存了偷懒的想法,一样可以推脱,买东西不还有个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的做法吗?”
“多简单的道理,偏偏就她不懂,这梅氏,不气死老身,是不会罢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