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前某朝·午门刑场)
我跪在铡刀下的青石板上,喉间泛着铁锈味——那是昨夜牢狱里,狱卒用带血的鞭梢抽我脊梁时留下的铁腥。抬头看天,本该圆满的月,被一块黑云啃去大半,像极了我裴家军被宇文述撕碎的军报。
三十一年前,我率三万精锐出玉门关,斩匈奴左贤王于贺兰山下,血洗雁门关时,匈奴人的头颅堆得比城墙还高。捷报传入京城,皇上在紫宸殿亲解龙袍为我披甲,说“裴琰乃我朝擎天柱”。可不过半月,宇文述那阉贼竟揣着伪造的“密信”闯入宣政殿——信笺上“裴琰勾结匈奴,欲里应外合”的朱砂字,像毒蛇信子般舔着皇上的龙案。
“将军!那是阉贼偷换的军报!”副将崔珏撞开殿门时,我已被铁链锁了琵琶骨。他怀里抱着真正的军报拓本,血水从他肩头的箭伤涌出来,把黄绸浸成绛紫。可皇上眼一瞪,御林军就把崔珏踹翻在地,弩箭钉穿了他的右膝。
刑场东侧,宇文述坐在紫檀椅上,手里转着我的虎头湛金枪。那枪是我在雁门关外,亲手从匈奴可汗尸身上拔下来的,枪尖还淬着他的血。“裴琰,你可知罪?”他笑起来,脸上的疤跟着抖,像条蜈蚣。
我啐他一脸血:“阉狗!你篡改军报时,可想到今日?”他起身,靴底碾碎我掌心的血痂:“你教教我,怎么让皇上相信,你裴琰会叛国?”
铡刀落下的瞬间,我咬破舌尖,把血抹在盔甲内衬的软皮上。锋利的刀刃割开脖颈时,血珠渗进字缝——“宇文述冒功!崔珏存证!裴琰魂魄不散,必索命!”最后一笔落下,刑场突然起了月蚀,浓黑的云把月亮囫囵吞了,四周暗得像坠入地狱。
我听见崔珏的哭嚎被风扯碎,听见百姓的唾骂声突然变成呜咽——原来他们被人塞了银钱,才会在我喊冤时扔菜帮子。可那些骂声里,有我亲手教过的士卒,有我救过的孩童…我突然笑了,笑自己忠义两难全,笑这盛世竟容不下一个真英雄。
月蚀到了最盛时,我的魂魄突然被无数怨气缠住。是那些战死的弟兄?还是被我辜负的百姓?他们的眼泪凝成冰棱,扎进我魂魄里。刑场东侧的朱漆柱,是我当年凯旋时刻的“零落”二字,如今第三十道刻痕刚满,血还没干透,就被我的血染得更红了。
“将军!您说过要看着崔珏娶媳妇、抱儿子的!”崔珏的魂魄突然撞开怨气,他右膝的箭伤还在渗血,却死死抓住我的手腕,“您不能走啊!”我望着他年轻的脸,想起他十七岁跟着我出征时,连弓都拉不满…
可怨气越来越重,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崔珏的喊声远了,刑场的喧闹远了,只有宇文述的狞笑还在耳边绕。我把染血的盔甲夹层撕下来,塞进朱漆柱的裂缝里——那里,是我能留给这世间的最后证词。
“若有来世…我要亲手…揭了宇文家的皮…”话没说完,魂魄突然被怨气拽进黑暗。最后一眼,我看见刑场月光裂开一道缝,朱漆柱上的“零落”二字,正一寸寸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