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七年三月中旬,天津行宫。
春和景明,议事偏殿却压着层无形的沉。
鎏金兽首香炉青烟袅袅,绕不开君臣眉宇间的凝。
“边锋”骨架已立。然血肉怎么填?经络怎么通?才是真考验。
一步踏错,这寄予厚望的情报利器,便可能成党争温床、贪腐巢穴,甚至反噬自身的怪物。
万历帝高坐龙椅,指尖无意识敲着紫檀扶手,目光扫过殿下:
太子朱常洛、护国郡主朱徵妲、太孙朱由校;
紧急召来的熊廷弼、申用懋、锦衣卫骆思恭、郭维城;东厂邓全;
首辅叶向高、次辅方从哲,.户部尚书赵世卿和孙承宗及满殿核心重臣。
今日议事,名是补细节,实为定“边锋”生死。
“诸位爱卿。”万历帝开口,声音裹着疲惫后的锐:“‘边锋’人选初定。
可运作之法、制衡之术、如何避厂卫之祸,朕心仍有疑。今日畅所欲言,务必议个稳妥章程。”
殿内死寂,问题太大,牵扯太广,没人敢先开口,就在这沉滞里,一声脆如玉石相击的童音炸响:
“皇爷爷!妲妲有法子!让‘边锋’既锋利,又不伤己手!”
众.人闻声转头,三岁的朱徵妲,从特制高椅上滑下来,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走到殿中。
杏黄宫装,双丫小揪揪,模样天真得晃眼,可那双眼睛,清透,又笃定。
“哦?妲儿有何妙策,速速道来!”万历帝精神一振,身体微微前倾。
朱徵妲却不急着说,她先是像个小大人似的。
对着万历和太子朱常洛的方向规规矩矩行了个礼,然后转向众臣,奶声奶气却条理清晰地说道:
“皇爷爷,各位大人,‘边锋’像一把很快很快的刀,用得好,能保护我们;用得不好,也会割到自己。
所以呢,我们要给它定下规矩,还要让拿刀的几只手,互相看着,谁也不能乱来。”
“针对各人选的协作机制与风险规避之部门情报联动方案如下:”
一、立“四方会商制”。
目的:破单一组织垄断,防关键情报遗漏。
每周,锦衣卫、东厂、边帅熊廷弼(可派代表)、内析司主事申用懋,齐聚兵部衙门。
各交情报报告,交叉验证真伪。
“郡主此言差矣!”东厂提督邓全第一个炸声反对。
“情报贵在机密。”嗓音尖细,裹着厂公独有的阴柔气:“岂能如集市般定期会商?”
“厂卫职责特殊!与边帅、文官共享一切,万一泄密——谁担其责?”
他眼风扫过锦衣卫同知郭维城、指挥使骆思恭,盼三人抱团。
邓全话音未落。
朱徵妲“噗嗤”一笑,小揪揪晃得欢快:“邓公公,你怕泄密,建州人更怕我们知道真相呀!”
骆思恭眉头紧锁,没立刻附和。
眼神里的疑虑藏不住——锦衣卫与东厂,表面并称,内里斗得厉害。
让他把辛苦得来的情报,白白给邓全看?不情愿。
“邓公公是怕我等武夫看不懂东厂密报,还是怕被看出些猫腻?”熊廷弼冷哼一声,声线沉硬
他性情刚直,向来瞧不上厂卫。
申用懋没说话,眉头却拧着,只觉这法子太理想化,情报来源杂,彼此没几分信任,怎么可能真心交叉验证?
殿内气氛瞬间僵住,空气都凝了。
“邓公公!”朱徵妲仰着小脸,眸光亮得惊人,直直对上邓全的眼。
“你说情报贵在机密,那要是,你的情报是假的或是郭大人的情报为真,却漏了关键,熊大人那边正好补上呢?”
“就像拼图呀!一个人容易拼错,四个人一起看,是不是就难错多啦?”她眨了眨大眼睛,语气天真却掷地有声
“这……”邓全一时语塞。
“至于泄密嘛……”朱徵妲转向万历帝,“皇爷爷,我们可以给情报分等级呀!‘
绝密’的只给您和熊爷爷看;‘机密’的给兵部、内阁的大人们看;‘普通’的才给下面的将军。
这样一来,该知道的都知道,不该知道的也拿不到,不就好啦?”
“分级共享……交叉验证……”申用懋喃喃自语,眼中渐渐亮起光芒:
“郡主此法,看似繁琐,实则大善!可最大限度避免因单一信息源误判!”
众人以为这就完了,朱徵妲却拍手:“抬上来!”两面白板被人扛进殿,上面早已画好简单框架。
“刚才说的是,不让‘边锋’做坏事。”
她抓起特制炭笔,踮着脚尖,在白板上画了起来。
小手里的炭笔,竟如神兵般利落,寥寥几笔,一张权谋图谱已现雏形,令人惊叹。
“现在,妲妲要说——怎么让‘边锋’做得更好:“让人选们,一加一,大于二!”
她先在黄克缵、杜松的名字间画了条粗线,旁侧圈了个圆。
“比如黄爷爷和杜将军,黄爷爷在刑部,最会审坏人、抓内奸!杜将军守蓟镇,手下斥候最能跑,能探到千里外的动静!”
“若他俩合作呢?”炭笔顿了顿,画了个锋利的箭头:“黄爷爷审出坏蛋,供出建州藏粮地!”
“杜将军立刻派斥候去确认!是真的,就带兵烧了它!”
“这叫‘内防外查’——让坏蛋无处遁形!”
杜松虎目骤亮,猛地看向黄克缵。黄克缵捻须,微微颔首,眼里藏着认可。
炭笔一转,又连了黄承玄和申用懋。
“黄承玄大人在福建,最会跟渔民、商人打交道!”
“让他们当我们的眼睛耳朵,能捞到好多零碎消息!”
“申大人呢?最会从乱糟糟的消息里,扒出最关键的!”
“申大人把黄大人送来的零碎,整理成清清楚楚的《军情简报》!”
“告诉皇爷爷、熊爷爷——建州有多少兵、多少粮!”
“这就解决了‘情报碎片化’的大问题!”她拍了拍白板
“嗯,四方会商,相互制衡,确能防止一家独大,垄断情报,重蹈权阉乱政之覆辙。”叶向高抚须沉吟
邓全和骆思恭对视一眼,虽仍有不甘,但在皇帝和阁老都倾向于赞同的情况下,也不敢再明着反对。
紧接着,朱徵妲抛出了更具体的约束措施。
“光会商还不够,还得立规矩管着他们,她小手叉腰,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
“皇爷爷,您得下旨,锦衣卫和东厂,只能负责‘听’和‘传’,不能插手军队怎么打仗,也不能借着查案子的名头去欺负好人。”
“周爷爷这样的御史,就可以去看着他们,看他们的钱有没有乱花,人有没有乱抓。”她看向一旁的御史周起元
“臣,愿领此责!”周起元闻言,立刻出列,肃然道:他乃清流领袖,对厂卫早有不满,此刻听得小郡主竟要约束厂卫之权,心中大为震动与赞同。
“还有熊爷爷和申大人,”朱徵妲又看向熊廷弼和申用懋:“你们报上来的情报,得写上是从哪里听来的。
是线人说的,还是斥候看的,这样万一错了,才好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因为情报错了。
就算打了败仗,也要承担责任的哦。”
熊廷弼脸色一肃:“理应如此!若因某情报失误致将士殒命,熊某甘当军法!”他行伍出身,最重责任。
臣必恪尽职守申用懋也躬身:“确保情报来源清晰,研判审慎。”
朱徵妲咂叭着嘴,感觉口渴。
四岁的太孙哥哥朱由校悄递冰糖梨膏糖,她默契接过含入口中,回头对着哥哥甜笑眨眼。
万历帝见此纯真手足情,老怀大慰,深感权术之外的温暖与希望。
“最后呀,”朱徵妲走到御阶下,仰头看着万历,声音甜糯:
“所有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要调动很多很多的兵都必须有皇爷爷您盖了章才能做!
这样,就谁也不能偷偷用情报做坏事了!”
万历帝看着小孙女,心中激荡。这层层设计,环环相扣。
不仅考虑到了情报的准确性,更考虑到了权力的制衡与最终的皇权掌控!
这真是一个三岁孩童能想出来的?想起她梦中穿道袍的老爷爷,心里也就释然了。
“好!妲儿思虑之周详,远超朕之预期!”万历帝龙颜大悦:
“邓全、骆思恭,郭维城,尔等可听明白了?日后厂卫便依此例行事!”
“奴卑\/臣,遵旨!”邓全、骆思恭郭维城心中凛然,知道从今往后,厂卫的权力将被套上缰绳。
朱徵妲碾压式的布局,让所有质疑者哑口无言。
碾压式的制度演示
申用懋恍然大悟,看向黄承玄的目光充满了期待。黄承玄也抚掌微笑,深感此设计之妙。
最后,炭笔连向张鹤鸣与文震孟。
“张大人在陕西,最会练斥候、教猎户!”
“教他们怎么看清建州兵的动向!”
“文大人是翰林大才子,读过的书比我们吃的米还多!”
“他可以翻旧史,看看建州以前怎么跟蒙古合作!”
“猜猜他们以后会不会再勾结,提前告诉皇爷爷!”
“这就是‘实操’加‘远见’——双保险!”
文震孟浑身一震,眼底燃起光。
身为翰林,他总叹学识无用武之地。
郡主这法子,竟让他的笔墨能化作经国伟略!
三套“组合拳”落下,殿内众臣早已心潮澎湃。
原来人选之间,竟能这般互补协作,撞出如此惊人的化学反应!
可朱徵妲的“表演”,还没结束。
朱徵妲画完协作图谱,放下炭笔后退审视,忽觉不完美,又跑上前,在“建州”方框上笨拙画了个大“”。
这童真又具象征意义的举动,让众臣会心一笑,笑后却心头一凛:
这小帝姬既有构建体系的智慧,更有对敌人毫不含糊的决绝。
朱徵妲小步走到殿中,用最天真的语气,抛出最震撼的核心制度。
“光有人配合不够呀!”
“‘边锋’自己,也要有规矩,才能一直好好的!”
她伸出三根肉乎乎的小手指。
“第一,‘经费双轨管控制’!”
“赵爷爷,给‘边锋’的钱”,她歪着小脸,看向户部尚书赵世卿:“不能谁想用就用!”
“得开个专门的箱子,两把钥匙!一把在‘边锋’管事手里,一把在您派的管钱官手里!”
“用钱要两人同意,写清用途、数目,每月请周爷爷这样的御史查账本,没问题,才给下个月的钱!”
“这样就没人偷偷拿钱买糖吃啦!”她晃了晃小脑袋,童言无忌。
紧绷的气氛瞬间一松,可赵世卿、周起元等臣,心头早已巨震,此法从根上掐死了贪腐!
“第二,‘情报三级复核制’!”
她扳下第二根手指:“下面报来的消息,不能直接信!”
“先让副手查,不同线人说的对不对得上!”
“再让申大人这样的专家看,消息重不重要,会不会影响打仗!”
“最后,请皇爷爷指定最公平、不结党的老大人,做最终检查!”
“假消息混不进来,重要消息也漏不了!”
叶向高、孙承宗等阁老频频点头。
这设计最大限度保了情报质量,避了误判!
“第三呢?”有大臣忍不住追问。
朱徵妲眨眨眼,小脸上满是认真,等着揭晓最后一张底牌。
第三,‘籍贯回避制’。
”她扳下最后一根手指,小脸严肃起来,“不能让管情报的人,去管他自己老家那边的事情。
“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亲戚朋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
她歪头笑得天真,话锋却字字见血:“也不会有人偷偷跟敌人做买卖,坏了‘边锋’的大事!”
每隔半年至一年,就得换个地方,不然时间长了,就会跟那里的人变成好朋友,说不定就会一起骗皇爷爷了!”
“嗡——”这番话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响!
前两条是精密严谨,这第三条,直戳人性弱点、洞穿世情!
多少王朝痼疾,就卡在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剪不断的乡土人情!
郡主此法,狠辣又精准,正中要害!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泪滚落的声响。
众臣怔怔盯着那三根肉乎乎的小手指,仿佛望见重塑大明江山的三大支柱!
“噗通——”年过花甲的御史周起元,第一个绷不住。
“陛下!郡主三策,乃安邦定国的良方!”他直直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严格执行,可保‘边锋’数十年无虞,更能推及吏治、财政!郡主……真乃神人也!”
他这一跪,如惊雷破静,叶向高、孙承宗、赵世卿,熊廷弼、申用懋,
所有懂深意、知利害的重臣,尽数心潮澎湃,或躬身,或跪倒,齐齐俯首!
“陛下圣明!天降祥瑞于大明!郡主之智,臣等……望尘莫及!”
万历帝看着跪倒一片的臣子,再看看殿中那个小小的孙女,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震撼。
“众卿平身!”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坚定。
“郡主朱徵妲所陈各策,深谋远虑,切中时弊!朕决意,悉数采纳,颁为‘边锋’铁律!”
“着太子朱常洛总揽,护国郡主朱徵妲参详,内阁、兵部、户部、都察院协力,据此细化条例,刊印成册,严格执行!”
“朕之‘边锋’,今日起,方算真正利剑出鞘!”声震殿宇,余音绕梁。
朱由校紧紧拉着妹妹的手,小脸上满是骄傲。
朱徵妲则眨了眨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激动的皇爷爷和众位大臣,心里偷笑:
“不好意思,喜欢历史,还是有点用处的,震撼下历史名人爽歪歪。”
如比,大明第六局,代号“边锋”,其制度的骨架,人才的血肉,监督的经络,都已然齐备。
大明最隐秘的利剑“边锋”,在这一刻,终于淬火完成,
“边锋”指向所有潜藏在暗处的敌人。
而执剑者,是那高踞九重的帝王,更是那个年仅三岁,却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小小帝姬。
【本章金句】
1. “给情报分等级呀!‘绝密’的只给您和熊伯伯看;‘机密’的给兵部、内阁的大人们看;‘普通’的才给下面的将军。”
2. “就像拼图呀!一个人容易拼错,四个人一起看,是不是就难错多啦?”
3. “三根肉乎乎的小手指,仿佛望见重塑大明江山的三大支柱!”
4. “情报官员,须避籍贯任职,防乡党徇私!”
5. “朕之,今日起,方算真正利剑出鞘!”
【小剧场】
标题:老臣们的深夜食堂
周起元:(揉着膝盖)今日这一跪,跪得心服口服
叶向高:(夹菜)三岁稚子,竟能想出籍贯回避制,直戳吏治要害
熊廷弼:(拍桌)那经费双轨制才叫绝!看谁还敢贪墨军饷
邓全:(阴着脸)咱家以后这日子...难过了
众人齐声:(举杯)为郡主贺!为大明贺!
预告
边锋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