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935年的春寒比往年来得更久,正月底的上海闸北,巷口的积雪融了又冻,青石板路滑得能照见人影,踩上去咯吱响,像极了难民们冻得发僵的骨头在打颤。朝歌膳房的木门早被潮气浸得发黑,门轴缺了油,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哀鸣,跟巷子里断断续续的咳嗽声混在一起,透着股说不出的凄凉。

朱成碧正蹲在灶前刮锅垢,铁铲蹭着发黑的锅底,发出刺啦刺啦的响——锅里熬的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野菜粥,粥面上飘着几片枯黄的荠菜叶,是阿强冒着雪从郊区的野地里挖的,还掺了点去年剩下的碎玉米,颗粒分明,却带着股陈腐的霉味。“粮农说,今年华北旱得更凶,黄河边的地裂得能塞进拳头,连种子都留不下,”阿强早上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这碎玉米还是他藏在炕洞里才没被日军搜走的,说‘给逃难的乡亲们填肚子,比被鬼子抢去喂马强’。”

灶台上摆着个豁口的粗陶碗,碗里盛着半块硬邦邦的糠饼,饼上还沾着点草屑,是今早一个从北平逃来的学生留下的。那学生叫沈青,十七八岁的年纪,穿的蓝布学生装满是补丁,袖口磨得露了棉絮,手肘处还破了个洞,露出里面的旧棉花。他怀里紧紧抱着个铁皮收音机零件盒,盒盖用铁丝捆着,生怕散了:“日军占了北平的学校,说我们‘宣传抗日思想’,把课本全堆在操场上烧了,火苗窜得比屋顶还高。我连夜逃出来,走了二十多天,白天躲在庄稼地里,晚上赶路,就靠这点糠饼撑着,有时候一天就啃一口。”

阿福蹲在旁边擦竹篮,竹篮的提手断了一根,用麻绳紧紧捆着将就用,竹条上的毛刺刮得他手心发红。“陈太太,巷口的日军岗哨又加了铁丝网,”少年的手冻得发紫,指节上裂着好几道小口子,渗着血丝,他却浑然不觉,“今早送粥去难民营,看见两个伪军在搜难民的包袱,连孩子的尿布都要翻开看,还骂骂咧咧的,说‘防着藏抗日传单’。有个老婆婆不肯让搜,被他们推在地上,包袱里的半袋小米撒了一地,老婆婆趴在地上捡,他们还笑着踩……”

朱成碧停下手里的铁铲,往灶里添了根湿柴,火苗蔫蔫地跳了跳,冒出的浓烟呛得她不住咳嗽,眼泪都流了出来。“张婶呢?让她把后院那批旧棉衣拆了,重新絮点芦花,”她抹了把眼角的泪,声音带着点沙哑,“昨儿个来的那个张老太,冻得连路都走不动,身上的单衣薄得像张纸,风一吹就贴在身上,再不添点暖和的,怕是熬不过这几天。芦花是阿强上礼拜去河边割的,晒得干,比棉花轻便,也能挡点寒。”

话音刚落,张婶就扶着个拄拐杖的老木匠进来了。老木匠姓周,六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全白了,梳得却整齐,左手少了两根手指,空荡荡的袖口晃着,是在天津修铁路时被日军的刺刀砍的——当时他不肯给日军抬炮,被日军抓住,硬生生剁了两根手指。“姑娘,求口热粥喝,”老人的声音发颤,拐杖头磨得发亮,一看就拄了很多年,“天津的铁路被日军占了,他们抓我们去修炮楼,白天干十五个时辰的活,晚上就关在茅草棚里,吃的是掺沙子的高粱米。我偷偷跑出来,老伴和儿子都被他们杀了,儿子才十六岁,就因为多说了句‘鬼子不是人’,就被他们用枪托活活打死……”

朱成碧赶紧舀了碗热粥递过去,粥勺碰到碗沿,发出清脆的响。她又从灶台上拿了块冻豆包——是前几天蒸的,用的是最后一点小米面,蒸出来的豆包又小又硬,却带着股淡淡的米香:“您慢点喝,粥烫。后院有柴房,铺了稻草,您先住着,等天暖和点,再想办法。要是您不嫌弃,以后就帮着膳房修修桌椅,咱们有粥一起喝。”

周木匠接过粥碗,手抖得厉害,粥洒了些在手上,他却没擦,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眼泪掉在粥碗里,漾起一圈圈涟漪。

陈玄这时从外面回来,灰布棉袍上沾着雪,领口别着个铜制烟盒,烟盒很旧,表面的铜绿都磨掉了些——这是地下党联络员老吴给的,里面藏着张用米汤写的密信,得用醋熏才能显影。他进门先跺了跺脚上的雪,雪沫子落在青砖地上,很快化成水:“华北出事了,”他把烟盒轻轻放在灶台上,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外面的人听见,“日军逼着国民政府签了《何梅协定》,把河北、察哈尔的主权全让出去了,现在北平、天津到处都是日军的岗哨,老百姓稍微多说一句‘抗日’,就被抓去‘问话’,好多人进去了就没出来。”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传单,传单边缘都磨破了,上面印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黑体字,是沈青从北平带来的:“沈青说,北平的学生都在罢课游行,举着标语喊口号,却被军警用水龙和警棍打,水龙里的水是冰的,浇在身上,冻得人直打哆嗦。好多学生都被抓进了监狱,监狱里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只能睡在地上,每天就给一碗冷粥。”

朱成碧接过传单,小心地折好,藏进账本夹层——账本已经用了两年,纸页都泛黄了,里面还夹着去年张营长留下的半块冻豆包和那片干枯的枫叶,冻豆包早就硬得像石头,枫叶却依旧红得刺眼。“咱们藏在灶膛夹层的草药,没被发现吧?”她问,眼里满是担忧——那是老魏上月从皖南送来的柴胡和金银花,是治感冒和痢疾的良药,现在外面根本买不到。

陈玄摇头,走到灶膛边,用铁铲轻轻拨开灶灰,露出里面的夹层:“放心,我用‘掩气诀’把药味盖住了,就算日军来查,也只会以为是灶灰味。只是粮越来越少了,刚才去米行,王老板说,日军把上海周边的粮库都封了,只许卖掺了沙子的‘混合米’,还卖得死贵,一斤要五十文,比上个月贵了两倍。”

入春后,天还是冷得刺骨,刮的风像刀子一样,割在人脸上生疼。难民营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从华北逃来的,有的衣衫褴褛,有的带着伤,还有的怀里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朝歌膳房的粥锅从早到晚都没停过,却还是不够分,晚来的人只能喝到些粥水,连野菜叶都捞不着。

有天早上,朱成碧刚推开店门,就看见巷口躺着个奄奄一息的女人。女人穿的棉袄破得露了棉絮,怀里紧紧抱着个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用块破布裹着,脸冻得发紫,连哭声都微弱得像小猫叫,只有胸口微微起伏,证明还活着。“这是从保定逃来的,”旁边一个卖烤红薯的老汉叹着气说,“她男人被日军抓去当劳工,说是去修工事,到现在都没回来。她怀着孕逃出来,在路上生的孩子,没吃的没喝的,已经两天没合眼了,昨晚就躺在这儿,我给了她块烤红薯,她舍不得吃,全喂给孩子了。”

朱成碧赶紧上前,小心翼翼地把女人扶起来,女人的身体烫得吓人,嘴里还喃喃地说着“水……孩子……”。她让阿福去烧锅热水,又从自己的箱子里翻出件旧棉袄,是陈玄给她做的,虽然有点旧,却很厚实,她毫不犹豫地拆了,取出里面的棉花,给婴儿做了个小襁褓。陈玄这时也回来了,见状赶紧用指尖在婴儿眉心点了点,一缕淡金色的暖光注入——婴儿的哭声终于大了些,小手还抓了抓襁褓,女人看着孩子,眼泪掉在襁褓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谢谢你们,你们是我们娘俩的救命恩人……要是孩子能活下来,我一定让他记着你们的好。”

沈青这时也过来帮忙,他蹲在旁边给女人喂水,动作很轻,生怕弄疼了她。沈青会修收音机,前几天把膳房里那个破旧的收音机修好了,每天晚上都能收到北平的抗日广播。“今晚有重要消息,”沈青调试着收音机,旋钮上的漆都掉光了,露出里面的金属,“听说红军到了陕北,要跟东北军合作抗日,咱们终于有盼头了!以后再也不是咱们自己跟鬼子拼了,会有更多人跟咱们一起抗日!”

难民们听到这话,都围了过来,挤在收音机旁,屏住呼吸听着。收音机的信号不太好,滋滋啦啦的,却没人抱怨。当广播里传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时,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一个从东北逃来的老汉抹着泪说:“要是早这样,咱们的孩子也不用遭这份罪了……我儿子要是还在,也能跟着红军一起打鬼子了。”

入夏后,上海的天气变得闷热,像个大蒸笼,让人喘不过气。难民营里开始流行痢疾,不少难民上吐下泻,浑身无力,却没药治。朱成碧和陈玄急得团团转,老魏送来的草药早就用完了,去药铺买,药铺老板却摇着头说“日军把治痢疾的药都扣了,说是‘军用物资’,老百姓想买都买不到,就算有,也贵得离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

周木匠这时拄着拐杖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一把野菜,叶子绿油油的,是马齿苋。“姑娘,这种草能治痢疾,”老木匠的声音很肯定,“我在天津的时候,村里闹痢疾,没钱买药,就靠吃这个好的。这种草到处都是,郊区的田埂上、河边都有,咱们去挖点回来,煮水给生病的难民喝,肯定管用。”

朱成碧听了,赶紧让阿福和阿强跟着周木匠去挖马齿苋。中午的太阳晒得人头晕,地面滚烫,他们却不敢停,手里的镰刀不停地割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很快就干了。周木匠虽然少了两根手指,却割得很麻利,他说“多挖点,能救一个是一个,咱们不能看着乡亲们活活病死”。

挖回来的马齿苋洗干净,放进大锅里煮,水开后,一股清苦味飘了出来。朱成碧给每个生病的难民舀了一碗,看着他们喝下去,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没想到第二天,真的有难民说“不拉肚子了,身上也有力气了”,朱成碧松了口气,赶紧让张婶把剩下的马齿苋晒干,藏在腌菜缸底,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周师傅有办法,”朱成碧笑着说,“等以后太平了,咱们请您做套新家具,放在膳房里,让大家都记住您的功劳。”

周木匠摆了摆手,笑得很朴实:“姑娘,别说这些客气话,咱们都是中国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只要能把鬼子赶出去,我就算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七月的一天,天阴得像要下雨,却没掉一滴泪。日军突然在闸北进行“大搜查”,说是“抓捕共党分子”,街上到处都是穿黄军装的日本兵和伪军,手里拿着“可疑人员名单”,挨家挨户地查,稍有不顺从,就拳打脚踢。

十几个日本兵踹开朝歌膳房的门,军靴踩在青砖地上,发出沉重的响声。他们翻箱倒柜地查,碗碟摔得满地都是,连腌菜缸都要掀起来看,缸里的咸菜撒了一地,散发着酸味。沈青藏在柴房的收音机零件盒被搜了出来,一个满脸横肉的日本兵举起军刀就要砍,嘴里还喊着“八嘎!抗日分子!”。

周木匠突然扑上去,用身体挡住沈青,他的拐杖掉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响:“他只是个学生,你们别杀他!要杀就杀我!我是中国人,我不怕你们!”

日本兵一脚把周木匠踹倒,周木匠摔在地上,嘴角流出血来,却还是挣扎着要爬起来。日本兵的军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冰凉的刀锋贴着皮肤,周木匠却没怕,眼睛瞪着日本兵:“你们这些鬼子,迟早会被我们赶出去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

陈玄赶紧上前,从怀里掏出几盒日本烟,又塞了些银元给那个日本兵,脸上陪着笑:“太君,误会,都是误会!他只是个木匠,脑子不太好使,这学生是来投奔亲戚的,不懂事,您别跟他们计较。这些烟和钱,您拿着,买点酒喝。”

日本兵收了烟和银元,脸色缓和了些,对着其他日本兵摆了摆手:“走!”说完,还狠狠踹了周木匠一脚,才扬长而去。

等人走后,大家赶紧把周木匠扶起来,张婶用布条帮他擦嘴角的血,沈青扶着周木匠,眼泪掉了下来:“周师傅,谢谢您……都是我不好,连累了您。”

周木匠笑了笑,拍了拍沈青的手:“傻孩子,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咱们都是一家人,我不保护你,谁保护你?你是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以后还得靠你们建设国家呢。我这把老骨头,挨几脚没事,只要你没事就好。”

入秋后,时局更乱了。日军在上海增兵,军舰停在吴淞口,炮口对着闸北,像一头凶猛的野兽,随时准备扑上来。每天都有飞机在天上盘旋,撒着“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传单,传单飘在地上,被难民们踩在脚下,谁也不看。

难民们越来越怕,有的想往南方逃,却发现路都被日军封了,路口设了岗哨,盘查得很严,“说是‘防止流民闹事’,其实就是不让咱们走,想把咱们困在这里,当他们的‘顺民’。”一个从南京逃来的难民说,“我听说南京那边也不太平,日军在周边修了很多炮楼,怕是迟早要打过来。”

朱成碧和陈玄商量着,得把膳房的物资转移到租界里,闸北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被日军搜查,物资要是被搜走,难民们就没了指望。他们找杜先生帮忙,杜先生在租界里有个小仓库,平时用来放洋行的货物,现在正好空着。“现在闸北太危险了,”杜先生坐在膳房的板凳上,喝着小米粥,“日军随时可能动手,你们得早做打算,最好把难民也转移到租界边缘,至少租界里有工部局管着,日军不敢太放肆,能安全点。”

朱成碧点了点头:“谢谢您,杜先生。我们这就准备,明天一早就转移物资。”

转移物资那天,天还没亮,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阿福、阿强、沈青、周木匠一起帮忙,把草药、棉衣、粮食装进竹篮,陈玄用“掩气诀”盖住物资的味道,避免被日军的军犬闻到。大家趁着日军换岗的间隙,悄悄往租界走,每个人都提着心,生怕被发现。

路上遇到伪军盘查,伪军手里拿着手电筒,照得人睁不开眼。“干什么的?这么早要去哪里?”伪军的声音很粗,带着不耐烦。

沈青赶紧上前,从怀里掏出张假的“租界洋行工作证”——是周木匠用木头刻的,虽然粗糙,却能糊弄人:“长官,我们是洋行的伙计,去租界送货物,要是晚了,老板要骂人的。”

伪军接过工作证,看了看,又用手电筒照了照竹篮,竹篮里盖着布,看起来像是普通的货物。他又问了几句,见沈青回答得流利,才挥了挥手:“走吧走吧,别耽误老子睡觉。”

大家松了口气,赶紧加快脚步,往租界走。到了仓库,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人抱怨,赶紧把物资搬进去,摆得整整齐齐。朱成碧看着堆在角落里的物资,心里却沉甸甸的:“还有好多难民没转移出来,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也接过来,不能把他们留在闸北。”

陈玄点头:“我跟老吴联系,他说地下党有秘密通道,能把难民从闸北送到租界,就是通道有点窄,只能容一个人走,得慢慢来。”

十月的一天,秘密通道开通了。通道入口在闸北一个废弃的菜窖里,出口在租界边缘的一个破庙里,很隐蔽,不容易被发现。朱成碧和陈玄带着难民,沿着通道往租界走。通道又窄又黑,伸手不见五指,只能靠前面的人拿着火把照明,火把的光忽明忽暗,映着难民们疲惫的脸。

孩子们吓得哭,大人们就抱着他们,小声安慰:“别怕,很快就能到安全的地方了,到了那里,就有热粥喝,有暖和的衣服穿。”有个三岁的小男孩,一直紧紧抓着妈妈的手,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妈妈,我不怕,我要跟叔叔阿姨一起打鬼子”,引得大家都笑了,通道里的紧张气氛也缓解了些。

走到一半,通道突然塌了一块,石块掉下来,压住了一个老奶奶的腿。老奶奶疼得叫出声,大家都慌了,陈玄赶紧上前,用仙力把石块移开,自己的手却被石块划伤了,流着血。“陈老板,您没事吧?”难民们围上来,眼里满是愧疚,“都怪我们,要是我们走快点,就不会出事了。”

陈玄摇了摇头,用布条包扎好伤口:“没事,一点小伤,不碍事。大家赶紧走,别耽误时间,要是天亮了,就危险了。”

等把最后一个难民送进租界,天已经亮了。朱成碧看着难民们在仓库里安顿下来,有的在铺草席,有的在煮热水,有的在给孩子喂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沈青调试着收音机,广播里传来红军在陕北打胜仗的消息,大家都欢呼起来,有的还鼓起了掌,仓库里充满了久违的笑声。

十一月初,下起了冷雨,淅淅沥沥的,下得人心里发闷。租界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日军的特务经常来查,问东问西,还盯着仓库里的难民,说“这些人都是‘不稳定因素’”。杜先生的洋行也被盯上了,日军说他“资助抗日分子”,要封他的洋行,还好杜先生找了租界的工部局帮忙,送了些钱,才暂时没事。

朱成碧和陈玄开始在租界里摆摊,卖些自己做的腌菜和冻豆包,赚点钱买粮食和草药。腌菜是用租界里买的白菜做的,虽然不如家里的好吃,却也能下饭;冻豆包用的是从粮农手里买的杂粮面,蒸出来的豆包有点糙,却很顶饿。

阿福和阿强负责摆摊,他们把摊子设在租界的菜市场旁边,每天天不亮就去占位置。阿福会吆喝:“腌菜嘞!冻豆包嘞!自家做的,干净又好吃!”阿强则负责收钱,他把钱放在一个铁盒子里,小心翼翼的,生怕丢了——这可是大家的救命钱。

沈青负责传递消息,他经常去租界里的学校,跟学生们联系,把北平、天津的抗日消息告诉大家,再把上海的情况传给地下党。周木匠则帮着租界里的居民修些家具,桌子、椅子、柜子,只要能修的,他都修,居民们会给些粮食或者钱,周木匠把这些都交给朱成碧,用来补贴难民。

张婶带着女人们缝棉衣,她们把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旧衣服拆了,重新絮上芦花,缝成棉衣,给孩子们穿。虽然条件艰苦,却没人抱怨,大家都觉得,只要能在一起,能为抗日出份力,再苦也值得。

有天摆摊时,阿福遇到了之前在闸北认识的报童阿毛。阿毛的腿被日军打断了,只能拄着拐杖卖报,报纸用绳子挂在脖子上,声音沙哑地喊着“卖报嘞!卖报嘞!北平学生大游行!”。“阿福哥,”阿毛看到阿福,眼里泛起了光,“闸北好多房子都被日军烧了,朝歌膳房也被烧了,我路过的时候,看见膳房的木门都被烧黑了,里面的东西全没了……”

阿福听了,眼泪掉了下来,手里的腌菜坛子差点掉在地上:“咱们的家没了……咱们在闸北的家没了……”

朱成碧知道后,心里很不好受,却还是安慰大家:“只要咱们人在,家就还在。膳房烧了没关系,以后咱们再建一个,比以前的更好。等把鬼子赶出去,咱们就回闸北,重新开起朝歌膳房,还做小米粥,还蒸冻豆包,让大家都能吃上热乎的。”

十二月初,上海的学生们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游行,从南京东路走到外滩,学生们举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标语,喊着口号,声音震天响。不少工人和商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越来越长,像一条长龙,在上海的街头涌动。

朱成碧和陈玄带着难民们,推着板车,车上放着凉粥和冻豆包,给游行的学生送水和吃的。“你们辛苦了,喝点水,吃点东西,有力气继续游行!”朱成碧把水递给学生们,“你们是好样的,中国有你们,才有希望!”

沈青也加入了游行,他举着传单,大声喊着口号,脸涨得通红:“咱们不能再忍了,要跟鬼子拼到底!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

游行结束后,沈青带回了个好消息:“北平、天津的学生也举行了游行,全国的学生都在响应,咱们的救亡运动越来越大了!好多爱国商人也开始捐钱捐物,支持抗日,以后咱们的物资会越来越多,抗日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大!”

大家听了,都很兴奋,围在一起讨论着,眼里满是希望。周木匠说:“要是我儿子还在,肯定也会参加游行,他从小就有志气,说长大了要当军人,打鬼子。”张婶也说:“等我孙子长大了,我也要让他去抗日,把鬼子赶出去,让他过上太平日子。”

除夕那天,租界里的仓库很热闹。朱成碧煮了锅红薯粥,红薯是从郊区的农民手里买的,虽然有点小,却很甜。她还做了些冻豆包,用的是最后一点白面,虽然不多,却让大家感受到了年味。

周木匠用剩下的木头,给孩子们做了些小玩具,有小木枪,有小木马,孩子们拿着玩具,在仓库里跑着闹着,笑声不断。沈青给大家讲北平的故事,讲学生们如何罢课,如何跟军警对抗,听得大家都很入迷。张婶带着女人们唱着抗日的歌谣,歌声虽然不专业,却很响亮,在仓库里回荡。

陈玄看着大家,心里很感慨:“虽然咱们现在在租界里,日子很苦,没什么好东西,却很热闹,像一家人一样。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就一定能熬过去。明年,咱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人站起来抗日,一定会把鬼子赶出去,一定会迎来太平的日子。”

朱成碧点了点头,从账本里拿出那片干枯的枫叶和半块冻豆包,放在桌上:“这是张营长留给咱们的,也是咱们的念想。明年,咱们要把这些念想变成行动,为抗日出更多的力,帮助更多的难民,让更多的人加入抗日的队伍。”

窗外的雨还在下,却挡不住仓库里的暖意。大家围在一起,喝着热粥,吃着冻豆包,聊着天,虽然身处乱世,却充满了希望。朱成碧知道,1935年的日子虽然苦,有离别,有伤痛,却也有团结,有坚持。只要大家心中的抗日之火不熄,只要大家还在互相支撑,就总有一天能把鬼子赶出去,能迎来家国平安的那一天。

账本的最后一页,朱成碧用铅笔写下:“一九三五年除夕,雨,与难民四十余人共度于租界仓库。粥虽稀,情却暖;屋虽小,志却坚。愿来年,抗日烽火燎原,百姓重归家园,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写完,她把账本合上,放在桌上。火光映在账本上,照亮了“家国平安”四个字,也照亮了这乱世里,大家心中那团不灭的希望之火。这火苗虽然微弱,却能汇聚成燎原之势,支撑着大家,熬过一个又一个黑夜,等着春天的到来,等着胜利的那一天。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火影:我春野樱会算命!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重生穿越,渣男放养改造法医毒妃凤爷,您家小龙鲛又带崽出逃了失忆后我发现自己在柯学世界维京:北欧悍妇猎户家的神医小娘子病态!疯批!s级们都爱观察员青丘天狐执念之权谋与邪炁星穹铁道,开局直砸饮月君双绝皇后清妍传寻仙长春宫她总调戏我一些关于渡魂的诡异传说穿越符文之地找老婆从回94年代黑化鸣人的演技派人生四季无常偷窥发现高冷校草的另一面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锦上添香撞鬼实录之灵异科穿书七十年代之我以我手绣我心快穿之我的复仇计划在惊悚世界努力还贷款原神:吹回起点的风林海边和陈心的爱情故事斗极品,勇摘金,重生八零不做娇妻规则怪谈:我本疯批,何惧诡异清纯男朋友,婚后竟然成了魅龙云海修仙家族传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替身后她成了霸总白月光重生在末世堡垒里吃香喝辣盗墓之欠债还钱转生约:修仙徒弟家的神女师尊机械战士惜花芷护夏一世穿越之逆袭侯门千金快穿反派辅助系统竟然是恋爱番?打倒系统!亲吻我的小怪物奥特之星我欲修仙,奈何无灵根,点背!神医娇妻:摄政王的心尖宠快穿:抱歉男主,你老婆是我的了转生到仙界后,我创飞了大宗门细腰美人重生后,被禁欲太子狂宠重生后我靠创业征服校霸
天才小说搜藏榜:情陷女上司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末法我混成了茅山老祖黑化鸣人的演技派人生我竟是异界的大反派?征服王:塔尔塔洛斯嫡姐逼我做侧房,重生二嫁上龙床穿书七零,小作精嫁给男主他叔啦中元纪一个逗逼的成长历程贵族学院,少爷们吻了上来元素光魔法师重生末日后小撩精每天都在要贴贴重生之双面厨娘遇冷面秦王魔头郡主的摆烂日常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血色京都坠入仙道从乱葬岗爬出,我嘎嘎杀疯了美强惨上神:娇妻大我两万岁B城爱情霸总前妻带球跑失败了梵极魔尊乱刀砍死!重生回宫嫁首辅,夫家悔哭了综影视景甜甜的穿越之旅侠岚:开局废物的我居然是双属性诸天抽奖:从一人开始光之国盘点之你那眼泪算什么1995,我终结乔丹兽世豆芽菜又强抢兽夫啦!天才的吃瓜修仙日常半个纸人也能干翻全场星辰之约:时光之舟的冒险糖炒年糕大叔溺宠小可怜妃来居上七零,我在城里吃瓜看戏一家三口带厨房穿越六零年代杂言诗集疯批霸总读我心后,被他按墙索吻苍碧大陆诡秘怪谈帝姬她又要暴走了第一邪师归港有雨八零沪市:和冷面军爷的风月官司神秘总裁的心尖宠末世何惧,看我浪翻全球娘要摆烂,娃却要改命精灵世界的德鲁伊一个书名咱这么难搞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在六个不同时空生下的崽来找我了在拥挤的人潮中不惧爱你保胎娘娘她鲨疯了斩神:拯救遗憾的仙境九尾小说世界的路人重生了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灵蔬天价?抱歉,有钱也得排队爵爷,你夫人马甲A爆了稳健十万年却被师妹看穿了四合院之开局从扛大包开始我专精恶系却成了水系天王万古剑髓风水王者归来哭天喊地七仙女快穿:普通的我,靠美貌攻略?重生70,老娘物资堆成山魂穿珞珈,但是忠诚派世家囚凰女将心重生九零,情场金丝雀九霄帝医咒回:甚尔有个妹妹青冥问心录兽世之妥协双日凌空,魔剑觉醒,求魔问道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半夏柒清欢逃出宫的第99次焚寂枪神开局仙子大师姐,我真不是靠山王快穿,神明退休指南杀手帝师:开局继承破烂书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超甜妥俗!打工妹的流水情债西游系统纪元假面骑士:元素纪元六零奶团被读心,带飞全家成团宠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星际战争?我的新品发布会罢了HP白眼给你顶级魔药天赋穿越流民的腹黑小夫郎别叫我老祖,我只是个筑基修士京圈大佬们的重生妹宝,又甜又乖宇宙地球人类三篇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宁尊仙途星轨蚁途人民的名义:胜天半子,与天争命爱情公寓: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