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瞻资本”和“创界科技”的面谈日期近在眼前,谢辞变得更加忙碌,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苏晚的卧室里,对着电脑进行最后的模拟和推演。苏晚则尽量不打扰他,除了必要的上课,就是安静地待在一旁看书,或者帮忙处理一些琐事。
这天下午,苏晚看着谢辞结束了又一轮模拟测试,神情专注地整理着资料,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
“谢辞。”
谢辞从屏幕上移开目光,看向她:“嗯?”
“那个……我爸妈,”苏晚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他们……想正式见见你。就是……请你回家吃个饭。”她仔细观察着他的表情,“你不用再……嗯……‘隐身’了,就像平时我们相处一样,可以吗?”
这是父母那天晚上知道她恋爱后提出的想法,希望能和女儿的男朋友正式聊聊,多了解一些。苏晚知道这对谢辞来说可能是个挑战,毕竟“见家长”这种充满人情世故的场合,和他正在准备的商业谈判完全不同。
谢辞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快速调取和分析关于“见家长”这一社会行为的相关数据和应对策略。他看了一眼苏晚眼中隐含的期待和一丝忐忑,点了点头。
“可以。”他回答得很干脆,“需要我准备什么?”
苏晚松了口气,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你人去就好了!就是我爸妈可能会问一些问题,比如你是做什么的,家里情况什么的……你就按我们之前说好的回答就行,自然一点就好。”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嘱。
“明白。”谢辞应下,表情依旧平静,看不出紧张,但也看不出额外的情绪,仿佛这只是日程表上新增的一个待办事项。
苏晚立刻给母亲发了信息,说谢辞晚上过来吃饭。母亲很快回复了一个开心的表情,表示会多准备几个菜。
傍晚,苏晚和谢辞一起回了家。这一次,谢辞没有像往常那样送到楼下就离开,而是跟着苏晚一起上了楼。当苏晚用钥匙打开家门时,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和坐在客厅看报纸的父亲同时看了过来。
“叔叔,阿姨,晚上好。”谢辞站在苏晚身边,微微颔首,语气平稳地打招呼。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针织衫,衬得肤色愈发白皙,收敛了部分冷冽气质,看起来更像一个沉稳内敛的年轻人。虽然依旧能感觉到那份与众不同的气场,但至少不再显得格格不入。
“哎,小谢来啦!快进来快进来!”母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地招呼着。
父亲也放下报纸,站起身,目光在谢辞身上打量了一下,点了点头:“来了,坐吧。”
气氛一开始难免有些微妙的尴尬。苏晚拉着谢辞在沙发上坐下,主动找着话题,试图活跃气氛。谢辞话不多,但问到他时,会简洁地回答。
很快,母亲招呼大家吃饭。餐桌比平时丰盛了许多,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小谢,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多吃点。”母亲热情地给谢辞夹了一筷子菜。
“谢谢阿姨。”谢辞道谢,动作优雅地拿起筷子。他吃饭的姿态很赏心悦目,虽然依旧带着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规整感,但并不失礼。
饭桌上,父母开始了看似随意,实则关键的“考核”。
“小谢啊,听晚晚说,你是做……技术研究的?”父亲率先开口,语气温和。
“是的,叔叔。”谢辞放下筷子,态度认真,“主要方向是生物传感与边缘计算融合技术,目前和一些机构有项目合作。”他用了“项目合作”这个说法,既符合他“自由职业技术顾问”的身份,也为即将成立的公司埋下伏笔。
“哦?这个领域现在很前沿啊。”父亲似乎有些兴趣,“具体是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谢辞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一下技术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没有透露太多核心,但足以展现他的专业性和前瞻视野。父亲听着,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
母亲更关心生活方面的问题:“小谢家不是本地的吧?一个人在这边发展,家里人放心吗?”
“嗯,家在外地。”谢辞回答,语气自然,听不出任何异样,“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尊重我的选择。”这个回答避开了具体地点,也符合独立年轻人的形象。
“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母亲点点头,又关切地问,“那平时生活上还习惯吗?一个人吃饭什么的……”
“习惯。”谢辞应道,然后,在苏晚父母略带惊讶的目光中,他非常自然地拿起公筷,夹了一块苏晚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放到了她的碗里,动作流畅,仿佛做过无数次。
苏晚正埋头吃饭,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他。谢辞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用眼神示意她“吃”。
这个小细节,让苏晚父母对视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满意。
接着,苏晚不小心嘴角沾了一点酱汁,谢辞几乎是同时,抽了一张纸巾,动作轻柔地帮她擦掉。
他的指尖依旧微凉,碰触到皮肤时,苏晚的脸微微泛红,心里却甜丝丝的。
后来苏晚被汤呛到,咳嗽了两声,谢辞立刻将她手边的水杯往她那边推了推,低声说:“慢点喝。”
这些细致入微的照顾,并非刻意表演,更像是他基于“照顾苏晚”这一核心指令,在“见家长”这个特定场景下,自动衍生出的最优化行为模式。
他观察力惊人,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苏晚的需求,并做出反应。虽然动作有时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学习者的生涩,但那份专注和用心,却无比真实。
苏晚的父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们关心的,无非是女儿是否被真心对待。谢辞话不多,性格看起来也有些冷,但他对苏晚的体贴和照顾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他本身条件出色,事业上有追求,谈吐得体,除了来历有些神秘(被解释为“家在外地”和“搞科研的”),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饭桌上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母亲开始热情地给谢辞介绍各个菜的做法,父亲也和他聊起了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谢辞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回应都言之有物,逻辑清晰,让父亲频频点头。
吃完饭,谢辞甚至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虽然动作略显僵硬,被母亲笑着拦下了:“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坐着休息就好,让晚晚帮我。”
苏晚看着父母脸上放松和满意的笑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她知道,这一关,谢辞算是顺利通过了。
临走时,母亲还特意装了一盒自己做的点心,塞给谢辞:“小谢,带回去当夜宵,你们搞研究的,容易饿。”
“谢谢阿姨。”谢辞接过点心,礼貌地道谢。
父亲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年轻人,好好干。有空常来吃饭。”
“好的,叔叔。”
送谢辞到楼下,苏晚忍不住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他,声音里满是雀跃:“你太棒了!我爸妈看起来可喜欢你了!”
谢辞回抱住她,感受着她身体的温暖和雀跃的情绪。他低头,在她发顶轻轻吻了一下。
“他们对你很好。”他陈述道。他能感知到苏晚父母对她毫无保留的爱,以及因爱屋及乌而对他产生的接纳。这种纯粹的情感联结,对他而言是陌生而新奇的体验。
“嗯!”苏晚用力点头,仰起脸看他,眼睛在路灯下闪闪发光,“所以,你也要对他们好哦!”
“嗯。”谢辞应承下来。保护苏晚,以及她所珍视的人和物,这本就是他的准则之一。
回到家,苏晚被父母拉着又聊了一会儿,话里话外都是对谢辞的认可和满意。
“晚晚,小谢这孩子不错,话不多,但踏实,对你也细心。”母亲总结道,“你们好好处。”
父亲也点了点头:“是个能干事的年轻人,有前途。”
得到父母的祝福,苏晚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回到自己的房间,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感觉幸福得像在做梦。
而此刻,在城市另一端的酒店房间里(谢辞为了方便后续商业活动,暂时租住了一个酒店套房),谢辞正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的万家灯火。他手中还拿着那盒苏晚母亲给的点心。
他打开盒子,拿起一块造型小巧的桂花糕,放入口中。甜腻的味道对他而言并无必要,但他还是仔细地品尝了一下。
一种陌生的、类似于“满足”的情绪,在他精密计算的核心中悄然浮现。
家宴的考核顺利通过,意味着他在现实世界的“身份”构建又前进了一大步。
明天,将是另一场考验——在商业战场上,展示他的价值,为他和苏晚的未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夜色温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