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泉州后渚港的晨光像融化的金箔,漫过宋代古船遗址的玻璃展柜。程远的指尖隔着三层钢化玻璃,抚过一根碳化的竹尺。尺身八格刻度在冷光灯下显露出细密的纵向磨损痕,第三格边缘的“寸”字虽被海水侵蚀得只剩轮廓,却在3d扫描图上与《海道经》记载的“量天尺”形制完美重叠。“碳十四测年结果出来了,绍兴十八年。”他侧头看向身后的张瑜,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韩振华先生半个世纪前的推测没错,这就是航海用的测天仪——一寸合2°50,正好对应北极星高度的测量单位。”

张瑜抱着刚修复的《海道指南图》走来,麻纸的边缘还沾着古船第十三舱的舱底泥。她将图卷在操作台上铺开,泛黄的纸面立刻散发出海泥特有的咸腥气。图中“成山角”旁用朱笔标注的“北极星出六寸”,与竹尺的刻度完全对应,旁边的小字注着“舟行至此,需校针路”。“你看这航线标注,”她指尖划过从长江口到直沽的虚线,旁侧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舟行每日千里,夜观星六寸”的字样格外清晰,“这是典型的定量记录——把航程、星高、时间精确对应,正是定量航海的标志。”她忽然指着图卷角落的朱砂印记,“这‘市舶司验’的印章,颜料成分与你发现的竹尺末端完全相同,都是泉州湾特产的辰砂。”

郑海峰的潜水服还在滴着黑水洋的冷冽海水,他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将一个包裹严实的样品箱放在桌上。“长江口甘草沙有重大发现。”他解开防水布,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青铜浮标,底座刻着组奇特的符号:“昼见幡,夜见灯”。这与《大元海运记》记载的“至大四年,苏星立标志浅”完全吻合。“是元代最早的人工航标。”他按下浮标底部的机关,中空结构立刻发出“呜呜”的共鸣声,“潮涨时海水灌入发声腔,能传出三里地警示;潮落则静默——用声音定量标示浅滩位置。”他用磁力计检测浮标内部,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剧烈波动,“里面裹着半块天然磁石,磁性强度恰好能吸引指南针偏转15度,显然是与罗盘配合使用的定位装置。”

林珊在市舶司档案库泡了三天,终于在一堆虫蛀的文书里找到突破口。她抱着卷残破的《舟师手记》冲进实验室时,额前的碎发都沾着灰尘。“看这个!”残存的纸页上用朱墨交替记录着:“己巳年五月,过七洲洋,北极星出四寸,针路壬丙。”纸页边缘画着简易的十字测天仪,横木长度与后渚宋船竹尺完全相同。她突然将手记残页与程远发现的竹尺拼合,破损处竟严丝合缝,正好补上“每寸对应更漏两刻”的字样。“是定量计时法!”她指着页脚的沙漏图,漏管上的刻度与泉州开元寺元代漏刻一致,“漏沙每两刻,船行十里,与星高变化完美对应——这就是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里说的‘舟师识地理’,不只是认方向,是精确判定位置。”

潜水钟沉入成山角外三十海里的沉船遗址时,程远盯着舷窗外的货舱。整排磁罗盘整齐码放在樟木箱里,盘面的“二十四方位”刻度被海水蚀得只剩轮廓,却在侧光下显露出暗刻的“寸”字——与量天尺的单位完全一致。郑海峰操控机械臂取出最底层的罗盘,盘面中心的磁勺虽已氧化,却仍保持着23.5度倾角,与泉州湾出土的宋代罗盘精度相同。“是定量导航的核心设备!”程远通过对讲系统喊道,他放大舱壁的刻痕,“过成山,星高增三寸”的字样清晰可辨,与《海道指南图》标注的纬度变化完全吻合,“他们用星高定纬度,用罗盘定方位,形成完整的定量体系——这就是宋代能横渡印度洋的技术底气。”

张瑜在清点出水文物时,指尖被枚铜制更漏划破。血珠滴在刻度盘上的瞬间,她突然看清“一更”对应“六十里”的字样,与《岛夷志略》记载的“船行一更,约六十里”完全一致。“是元代的航速计量工具!”她立刻翻出后渚宋船的尾舵残件,舵杆上的刻度果然与更漏的时间单位一一对应,“每更调整舵角一次,根据星高变化修正航向——这就是‘定量’的精髓。”她用x射线扫描更漏内部,发现漏壶的孔径精确到0.3毫米,“水流速度恒定,计时误差不超过十分钟,相当于航距误差不到一里。”更漏的铜质成分显示含锡量达20%,与泉州老君岩出土的元代计时器完全相同,漏管里残留的沙粒经检测来自黑水洋,证明曾在北洋航线使用。

深夜的实验室里,程远对着激光光谱仪分析罗盘的磁石成分。在氧化铁的峰值旁,突然出现个异常波峰,与阿拉伯航海仪器“卡玛尔”的磁石成分完全相同——含有0.3%的钴元素。“是中西合璧的技术!”他翻出林珊找到的《舟师手记》,其中“番人测星用木片,宋人用竹尺,今合二为一”的记载正与波峰数据对应。他忽然注意到罗盘底座的刻痕深度与量天尺的“寸”完全匹配,显然是用同一种工具制作的,“他们把阿拉伯的测天术与中国的罗盘结合,创造出更精确的定量方法——你看这刻度,既有中国的‘寸’,又有阿拉伯的‘指’,1指合1.5寸,完美兼容两种体系。”

林新宇在清理沉船的船医舱时,发现个银质星盘。盘面上刻着北斗七星与阿拉伯黄道十二宫,边缘的刻度同时标注“寸”与“指”,两种单位的换算关系用朱砂标注得清清楚楚。他用电子天平称量星盘,发现重量恰好是“三十两”,与《元史·天文志》记载的“航海星盘重三十两”完全吻合。“是定量天文的融合见证!”他指着盘底的汉文标签,“至元二十二年制——正好是马可·波罗来华那年。”星盘的轴承里还藏着半张羊皮纸,上面用波斯文写着“星高六指,对应纬度三十度”,与程远团队用现代公式测算的元代成山角纬度误差不到0.2度。

当中阿联合考古队在实验室拼合《舟师手记》与沉船文物时,程远突然注意到货舱木板的拼接缝很特别。用激光扫描后,三维图像显示这些缝组成了“北洋航线”的经纬度网格,每个网格边长正好对应“星高一寸”的纬度差。“是用船体记录的定量海图!”他调出卫星地图,木板的接缝竟与现代黄海的等深线精确重合,误差不超过五里,“难怪朱清、张瑄的海漕能‘咫尺无异’,这木板就是活的坐标系统。”最外侧的木板上,还刻着行小字:“昼测日影,夜量星高,两相印证,方为定论”,笔迹与市舶司档案中“海道都漕运万户府”的批文完全相同。

盗墓团伙的新据点在成山角被捣毁时,警方搜出了批令人震惊的文物。程远作为专家证人赶到现场时,正撞见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试图吞咽块竹片。“是王奎,前测绘工程师。”刑警队长低声介绍,“朱世昌的同伙,专盗航海文物。”在证物袋里,程远发现件元代铜盘的表面用梵文刻着“量天尺”,边缘却镶嵌着明代的珐琅。“这是用元代仪器改的赝品。”他用放大镜观察珐琅,“铅含量显示是16世纪产物,元代还没有这种低温釉工艺。”但铜盘内侧的刻度却是真的,与后渚宋船的竹尺完全吻合——显然是盗墓者根据《海道经》线索伪造,铜盘的碳十四年代确为至元年间,含有的海水盐分来自北洋航线。

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外,程远看着王奎在供词上签字。这个曾参与过港口测绘的工程师,对定量航海技术的理解远超一般盗墓贼。“他说要找到‘定量航海的核心算法’,卖给出价最高的海外买家。”刑警队长递来卷宗,“但他不知道自己最看重的珐琅铜盘是赝品,真正有价值的是那套从沉船盗出的量天尺与罗盘。”程远翻到王奎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星高与纬度的换算公式,有些甚至与《舟师手记》里的记载不谋而合。“他懂技术,却不懂这些仪器的真正意义。”他对张瑜说,“定量航海不是为了垄断航线,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安全远航——《舟师手记》里写的‘技术当共享,海路无阻隔’,才是祖先留下的真正遗产。”

次年旱季,中阿联合考古队在泉州湾的宋代造船厂遗址展开发掘。程远的洛阳铲刚探入地下四米,就带出块带字的船板。上面“星高五寸,船宽五丈”的字样清晰可辨,与后渚宋船的尺度完全吻合。往下清理时,整座船台渐渐显露出来:滑道的间距恰好是“十寸”,与量天尺的单位一致,船台边缘的刻痕记录着“造船长三丈,需星高数据三则”,证明造船时就融入了定量航海的要求。

船台的夯土里,发现了些散落的竹片。上面用朱砂标注着“龙骨长,星高增”的公式,与现代船舶设计中“吃水深度与纬度的关系”原理惊人相似。“是元代的造船定量手册!”张瑜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片,发现上面还记录着不同海域的星高数据:“七洲洋星高四寸,黑水洋星高六寸,成山角星高七寸”,与《岭外代答》《岛夷志略》的记载完全对应。竹片的纤维中检测出檀香成分,与俱兰国出土的元代香料完全相同,证明这些技术参数曾随船队传播到印度洋。

郑海峰的潜水队在七洲洋发现了艘宋代沉船。船板上的“星高四寸,水深四丈”刻痕与《岭外代答》记载的“七洲洋水深,星高四寸”完全吻合。船体的肋骨间距精确到“半寸”,与量天尺的最小单位一致,货舱的容积标注着“容粮五十石,对应星高五寸航段”,显然是为特定航线设计的标准船。“是专门用于定量航海的标准船!”他对着水下摄像机说,“船载的磁石与量天尺成套出现,证明定量技术已形成体系——这就是宋代能横渡印度洋的技术基础。”潜水员还在船长舱发现了本《星高表》,上面记载的二十八个航点数据,与现代卫星定位的误差全部在0.5度以内。

当程远团队将元代的星高数据与现代卫星定位对比时,屏幕上的曲线突然显示出惊人的吻合度。从泉州到波斯湾,每个航点的星高记录与实际纬度的误差都在0.5度以内,相当于量天尺的“半寸”。“是有意识的精确测量!”张瑜调出《马可·波罗行纪》的电子版,其中“北极星高度六古密”的记载,换算成量天尺正好是“六寸”,与波斯湾的实际纬度完全一致,“他记载的‘古密’就是‘寸’,只是翻译时的单位差异——这证明定量航海技术曾通过使团传播到欧洲。”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新展厅里,量天尺与罗盘并列陈列。中间的展柜放着那枚铜制更漏,旁边标注着“定量航海的三大支柱”。展厅的另一侧,宋代的星高数据与现代GpS定位的对比图正在循环播放,两组曲线几乎重叠,像两条跨越时空的航线。开幕式上,程远与阿拉伯学者共同按下按钮,全息投影展现出七百年的技术传承:从宋代的竹尺,到元代的星盘,再到现代的卫星导航,每个节点都标注着“定量”的进步,最终在屏幕上组成“寸寸精准,里里平安”的字样。

朱明远特意从泉州赶来参加开幕式。他带来了家族珍藏的《航海定量口诀》,泛黄的纸页上“星高三寸,舵角三分”的记载,与沉船出土的罗盘刻度完全吻合。“祖父说这是朱家祖上从市舶司抄来的,”他指着口诀旁的注释,“‘每增星高一寸,船身需偏三度’,原来就是现代航海学里的‘纬度修正角’。”将口诀与泉州现代造船工艺对比,发现当地工匠仍保留着“按星高定龙骨倾角”的传统,证明这段技术传承确非虚言。“之前总想独占这些秘诀,”朱明远看着展柜里的量天尺,突然对程远说,“现在才明白,共享才能让航海更安全——就像祖先把星高数据刻在船板上,不是为了保密,是为了让每条船都能平安归来。”

返航的前夜,程远在泉州湾的考察船甲板上铺开《海岛指南图》的复刻本。海风掀起纸页,露出夹在里面的照片:他和张瑜站在后渚宋船遗址前,背景是元代船台与现代造船厂,远处的海面上,落日把波光染成金红色,像极了宋代舟师看到的晚霞。“你看这航线的转弯角度。”张瑜指着图中“过成山,星高增三寸,舵角转三度”的标注,与现代航海的转向参数完全相同,“是巧合吗?”程远调出洋流模型,发现北洋航线的流向与星高变化的关系,竟与图中记载完全一致——原来定量技术早已把自然规律转化为可测量的数字。

郑海峰举着无人机遥控器跑过来:“快来看!”屏幕上,泉州湾的稻田里,农民用传统农具耕出的田垄,从高空看竟组成了“量天尺”的图案。“是林珊联系的农户,”他笑着说,“用GpS定位种的‘航海稻’。”程远突然想起那枚银质星盘,北斗七星与黄道十二宫在七百年后,竟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新的对话。

程远在航海日志的最后画了把量天尺,旁边写着:“定量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在未知的海洋里,找到确定的方向。当星高数据与船板刻度重合的瞬间,我们读懂了祖先的智慧——所谓精确,是对生命的敬畏;所谓定量,是对未知的坦诚。”当船驶过成山角时,他将半片元代罗盘的残片撒向大海,残片在浪涛中缓缓下沉,与七百年前的沉船罗盘遥遥相对——铜质的“寸”字与木质的“里”字在海水中形成奇妙的呼应,就像那些精确到“寸”的星高数据,终将在现代的数字海洋里,完成最精准的相遇。

回到泉州后,程远团队在市舶司遗址旁建起了“定量航海技术博物馆”。开馆那天,林珊带来了新发现的《星高换算表》,其中记载着元代航海者用“勾股定理”计算星高的方法,与现代三角函数的误差不到1%。“数学和航海一样,”她笑着说,“都是跨越时空的语言。”郑海峰用激光扫描仪还原了宋代量天尺的使用场景:虚拟的舟师站在船舷,手臂伸直握着竹尺,尺的上端对准北极星,下端与海面相切,舱壁上的刻度自动记录数据——这场景与《萍洲可谈》记载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完美重合。

程远站在博物馆的中央,望着玻璃墙外来来往往的参观者。从杨廷璧的俱兰航线,到杨枢的波斯湾贸易,从汪大渊的东非远航,到马可·波罗的欧亚之旅,那些散落的定量数据最终连成完整的网络,像一张覆盖地球的智慧之网。“下一站?”张瑜递来新的考古申请,上面标注着《岛夷志略》记载的“北溜国”,那里曾是元代航海者校准星高的重要航点。程远的指尖划过地图,从泉州到七洲洋,再到新的未知之地——那些沉睡在海底的沉船、藏在船台的竹片、被时光模糊的刻度,都在等待着被重新唤醒,就像那些永远在迭代的定量技术,永远在讲述着关于精确与探索、敬畏与勇气的故事。

夜色中的泉州港,博物馆的灯光与后渚港的航标灯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晕。远处的货轮鸣着汽笛进出港口,船上的GpS导航系统正以“米”为单位修正航向,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七百年前那把刻着“寸”字的竹尺。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亮着,程远团队正在破解《舟师手记》里的最后一组数据——那是关于“月相变化与潮汐关系”的定量记录,与现代海洋学的潮汐公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林新宇用计算机建模还原后,屏幕上的潮汐曲线与元代记录的涨落时间误差不超过一刻钟。“他们不仅测量星高,还定量记录潮汐。”他指着模型里的关键节点,“这才是完整的定量航海体系——天、地、海的数据相互印证。”

程远突然想起王奎笔记本里的一句话:“定量的终极是预测。”此刻他终于明白,宋元航海者记录星高、航速、潮汐,不只是为了定位,更是为了预判航线中的风险。就像《海道指南图》在“半洋礁”旁标注的“星高五寸处,礁浅三尺”,本质上是用定量数据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

张瑜在整理博物馆的互动展项时,设计了个有趣的游戏:让参观者用复刻的量天尺测量虚拟星高,再用罗盘确定方位,最终计算出航船位置。“昨天有个老渔民玩了三次,”她笑着对程远说,“他说这和他父亲教的‘看星辨位’一模一样,只是多了刻度。”程远看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不同年龄层的参观者计算出的航点误差正在逐渐缩小——就像七百年前,定量技术从少数人掌握的秘诀,变成水手们共享的常识。

盗墓者王奎的二审开庭时,程远作为专家证人出示了那套从沉船盗出的量天尺与罗盘。当法官问及文物价值时,他展示了组对比数据:元代航海因定量技术的普及,海难率较宋代下降了62%。“这些刻度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重量。”他指着量天尺上的磨损痕,“每道刻痕都是对安全的追求,这才是它们真正的价值。”最终,法庭将文物判给了博物馆,王奎的辩护律师在最后陈述中说:“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类,而非成为牟利的工具——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

朱明远将家族珍藏的《航海定量口诀》捐赠给博物馆那天,特意带来了新收获的“杨公稻”。他用元代的更漏计时,煮了一锅与当年漕运船上相同的糙米饭。“尝尝,”他给每个人盛了一碗,“按口诀里的‘水米比三比一’煮的,和我祖父煮的味道一样。”程远嚼着米饭,突然意识到定量不仅存在于航海技术中,更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船板的尺度到饭锅的水量,精确的追求早已刻进文明的基因。

深秋的泉州湾迎来了场特殊的比赛。中阿两国的航海爱好者驾驶着仿古船,用宋元的定量技术重走“刺桐—波斯湾”航线。程远团队在岸边设立了监测点,实时比对古法计算与GpS定位的误差。当阿拉伯船队用“卡玛尔”测星仪报出“星高六指”时,程远举起量天尺回应:“合九寸,对应纬度三十度——我们算的一样!”夕阳下,两艘仿古船的帆影在海面重叠,像量天尺上的两道刻度,标注着不同文明相遇的坐标。

比赛结束后,阿拉伯学者送给程远一本13世纪的阿拉伯航海手册。其中记载的“印度洋星高表”与《舟师手记》的数据惊人相似,只是计量单位换成了“腕尺”。“这不是巧合,”学者指着手册里的竹尺插图,“是你们的技术沿着航线传了过来。”程远突然想起泉州清净寺的元代碑刻,上面用汉文与阿拉伯文刻着相同的祈祷语:“愿海路平安”——定量技术或许是不同文明对话的最佳语言。

实验室的深夜,程远对着显微镜观察那根宋代竹尺的横截面。在第八格刻度的纤维里,发现了半粒炭化的稻种。基因测序显示与“杨公稻”同源,颖壳上的灼痕正好组成“平安”二字的雏形。“是水手们留下的祝福吧。”张瑜凑过来看,“用稻种标记最关键的刻度,希望每次测量都能带来平安。”程远小心地将稻种放入培养皿,他知道,这粒种子将在博物馆的试验田里发芽,就像那些古老的定量技术,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长。

博物馆的年度特展命名为“寸里乾坤”,程远在序厅写下这样一段话:“当我们用现代仪器测量出元代星高数据的误差时,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未知的永恒探索。那些刻在竹尺、罗盘、船板上的刻度,本质上是文明的坐标——它们标注的不是距离,而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开展那天,程远在展厅遇见了位特殊的参观者。她是王奎的女儿,手里拿着本笔记本,上面抄满了《舟师手记》的片段。“我爸爸让我来的,”女孩有些腼腆,“他说想让我明白,技术真正的价值是什么。”程远指着墙上的航海图,给她讲每个刻度背后的故事。当讲到“七洲洋星高四寸”时,女孩突然说:“就像我们数学题里的公式,知道了参数,就能算出答案。”程远笑着点头——或许定量的本质,就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可理解、可预测。

郑海峰的无人机拍摄到组震撼的画面:泉州湾的盐田与稻田组成了巨大的量天尺图案,渔民们用传统的“看星”方法确定播种时间,远处的集装箱码头里,现代化的吊车正按精确的坐标装卸货物。“传统与现代在这儿重叠了,”他把照片设为电脑桌面,“就像量天尺上的刻度,老的没消失,新的又加上去。”

程远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红海。《岛夷志略》记载的“古里佛”国(今印度喀拉拉邦)出土了块元代石碑,上面刻着“星高五寸,舶至其地”。初步检测显示,石碑的石料来自泉州,上面的星高数据与当地纬度完全吻合。“是宋元航海者在海外设立的‘定量路标’,”程远收拾着行囊,“就像在说‘到这儿了,按这个数据走准没错’。”张瑜正在整理出发清单,她特意放了把复刻的量天尺:“带着它,就像带着所有前辈的智慧。”

出发前夜,程远最后次检查实验室的仪器。质谱仪屏幕上,那粒从竹尺里发现的稻种基因图谱正在闪烁,与泉州湾现代水稻的基因序列比对后,出现了段新的变异——能更好地适应盐碱地。“就像定量技术,”他轻声说,“在传承中不断进化。”窗外,泉州港的航标灯正规律地闪烁,每道光都是对“定量”的注解:在未知的海洋里,精确是最温暖的承诺。

当考察船驶离泉州湾时,程远站在甲板上回望。后渚港的宋代古船遗址与远处的现代港口在视野里重叠,像幅跨越时空的航海图。他翻开新的航海日志,在第一页画下量天尺的图案,旁边写道:“定量航海的故事,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那些刻在竹片、石碑、船板上的刻度,终将在新的航程里,标注出更遥远的坐标。”

海风吹动日志的纸页,露出夹在里面的照片:中阿航海爱好者在仿古船上握手,背景是同时升起的中国星盘与阿拉伯测天仪。程远知道,这场关于精确与探索的故事,还将继续写下去——就像量天尺上的刻度,永远有新的空间等待填充,永远有未知的海域等待丈量。而那些沉睡在海底的秘密、藏在时光里的智慧,终将在定量的语言里,获得跨越时空的共鸣。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我只想安静的打游戏收养幼小女帝,我当面被男主杀害比老祖数量?我最擅长了!凌天至尊极道铁拳高万丈仙道我为主润入江湖傲剑天穹从神话开始,逼疯易小川许你一方净土气哭,穿成真千金还要跟反派假装恩爱至尊箭神龙魂双生吞仙修罗血道帝尊美兽成灾:最渣召唤兽神徒弟个个想造反天道清理工,天选打工人妖孽娘亲带崽虐渣,轰动九天了高武:悟性超绝,我真的出息了!这个火影不热血破万山万界剑系统变强,和狐妖师尊双修开始太古魔体陆压后传之洪荒杀劫吞噬武魂!三重进化:我被休眠四千年废柴逆袭之风啸九天妖兽大学堂有个傻狍子丹武毒尊重生之狂傲仙医日夜东流无歇时修仙种田之我以分身灵宠群殴诸天御妖至尊重生千金梦想家反派怎么净干正事夺舍反派魔修让你炼得肌肉霸道?影视世界之岁月流金霸体帝尊异世界:开局捕获女勇者HP魔法领域祖脉源邪帝霸永恒荒野直播:在求生综艺嗑糖上头了我为洪荒添武栽树元神觉醒化身为凯死神陈纵横卧底十年,师尊让我当她奴隶震惊!团宠小师妹在修真界搞内卷了!
天才小说搜藏榜:顶流闺女四岁半,她被全国观众团宠了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神枪手我的肉真不好吃引神决骑砍霸主志歌武新纪元骷髅主宰洪荒:莽撞有奖励,大力出奇迹他是我的海她是我的星小虎哥的虚拟人生篡命铜钱吃错药的仙王我的小萌娃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废物赘婿被休,诸天圣女疯狂了全民庇护所,开局融合剑圣模板楼上楼下修仙模拟千万次:我横推当世,镇压万古我加载了猎奇游戏历劫神妃阴阳鬼诀综合影视从小欢喜开始攻略琴师木叶之绝世无双万古最强病公子九龙夺嫡:我有一个人生模拟器凰后请开恩从剑宗杂役开始签到成为无敌剑仙剑域神王刀剑战神程序员转行去修仙一首劝学诗,我成儒道标杆了我在凡人修仙美漫之光属性不够所以全点悟性了崩坏星河傲娇双宝:总裁的神秘宠妻灵赘重归Pk时代前沿天渊地球疯狗出笼记洛兰领主叫我无名我加载了火影游戏温暖的骸骨醉了世竹马专宠:腹黑小青梅赵长河洛七全文免费阅读小说萌妃志觉醒前世记忆,以天帝修为赴三年之约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杀手重生之毒妃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剑傲川灵如意请我去修真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修仙吗?社死那种无题岁岁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手持天道穿越,点化苍生就可无敌【凤临墨庭】我的灵根是混沌!收徒万倍返还师傅我超厉害风云际会:杨仪传山海少年遥碎月接骨道恒师星际来客!只有我不在卷的世界半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