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深海生花,星穹织网
大暑时节,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处,“蛟龙号”深潜器的探照灯刺破幽蓝。慕白盯着声呐屏幕上跳动的光斑,忽然感到颈间的灵脉泉结晶发出蜂鸣——这是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高频震动。
“慕司长,”副驾驶王景行指着舷窗外,“海底裂缝在发光!”
只见万米深的海床上,一条长达百公里的地壳裂缝正渗出淡金色的液体,周围漂浮着类似兰草根须的生物荧光体。当深潜器靠近时,那些荧光体突然向船体涌来,在玻璃上形成神秘的图腾纹路。
“这是……活的?”王景行的声音带着颤抖。
慕白取出随身携带的“冰火兰”种子,撒入深海。种子在接触到裂缝液体的瞬间剧烈膨胀,胚根穿透种皮的刹那,竟发出类似激光的蓝光。更惊人的是,根须在海水中迅速编织成三维网格,将裂缝渗出的液体转化为固态结晶。
“这是地核的原始脉气!”慕白惊呼,“兰草的根系在固化地核辐射!”
消息传回地面,全球科学界为之震动。联合国紧急召开海洋峰会,决定成立“深海兰护联盟”,由藏锋谷主导,各国派遣顶尖科学家参与。陈默在会上展示了深海拍摄的全息影像:“这些根系不仅能固化地核辐射,还能分解海洋塑料垃圾,其效率是现有技术的万倍。”
波斯国王连夜送来死海珍珠培育的“深蓝兰”种子:“这种子在咸水浸泡千年,或许能适应深海环境。”
三个月后,“深蓝兰”在马里亚纳海沟试种成功。其根系分泌的黏液与地核脉气反应,形成了透明的“蓝水晶”,不仅固化了辐射,还将海沟底部的甲烷水合物转化为清洁能源。
“这根本不是植物,”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逊惊叹,“这是地球自我修复的免疫系统!”
与此同时,小石头在国际空间站培育的“星穹兰”也取得突破。这种兰草在失重状态下能编织出类似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纤维,其强度是现有材料的千倍。当第一株“星穹兰”在月球南极生根时,根系分泌的荧光黏液竟在太空中形成了人造极光。
“慕姐姐,”小石头在月球基地的全息投影中挥手,“星穹兰的根系能捕获宇宙射线,我们正在用它建造‘太空长城’!”
秋分时节,喜马拉雅山脉传来地动预警。陈默带着“极地暖泉兰”火速驰援,在珠峰北坡发现了正在苏醒的古冰川。当兰草种在冰川裂缝时,根系分泌的黏液遇冷迅速膨胀,形成巨大的冰网,将可能引发的雪崩拦截在千米之外。
“这就是传说中的‘冰棱锁’,”西藏高僧合十赞叹,“兰草的根系竟能读懂雪山的心跳。”
消息传回朝廷,皇帝下旨将“山河司”升级为“天地司”,统管海陆空生态治理。新铸的玉玺上,兰草根系与星轨交织,铭文曰:“经纬天地,兰心可鉴。”
冬至那日,慕白带着国际团队前往复活节岛。他们在石像群的基座下埋下灵脉泉结晶,当兰草根系穿透火山岩时,石像的眼睛突然泛出淡金色光芒。随行的考古学家发现,石像基座上的古老文字与兰草根系纹路惊人相似。
“这是摩艾石像的‘语言’,”智利学者卡门惊叹,“兰草正在复活失落的文明!”
除夕夜,藏锋谷的灯笼照亮了整个山谷。双脉堂的书架新增了《深海兰志》《星穹兰录》等典籍,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复活节岛石像的微型复制品,与因纽特鲸骨图腾、波斯圣火兰金冠交相辉映。
陈默在《天地司志》的最后一页写下:“兰草非草木,实为天地之经络。其根须所通之处,皆为文明与宇宙对话之地。”
慕白站在灵脉泉边,看着月光下泛着金芒的泉水,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当兰草的根系触及星辰时,人类将明白,守护地球就是守护宇宙的心跳。”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国际空间站传来捷报:“星穹兰”在火星奥林匹斯山扎根,根系分泌的黏液将红色土壤改造成蓝色,形成了太阳系中首个“类地生态圈”。小石头附来的信里写道:“慕姐姐,火星的夕阳和兰草花交相辉映,美得让人窒息。”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藏锋谷的兰草在暖泉的滋润下轻轻摇曳,宛如连接天地的琴弦。那些曾为守护而战的人,终将在岁月里,与兰草一起,成为宇宙中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