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的第二天,奉天殿再次举行了盛大朝会,核心议题便是论功行赏,定鼎新朝格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比昨日更加紧张和期待的气息。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封赏名单,将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王朝的权力格局。
首辅商辂手捧圣旨,立于丹陛之前,声音洪亮地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嗣守丕基,新承景命。慨自多难以来,忠良砥柱,将士用命,乃克削平祸乱,奠定邦家。功勋卓着,宜沛恩纶,用彰酬庸之典……”
开场白后,便进入了实质性的封赏。
首先被提及的,自然是擎天保驾第一功臣,林枫。
“镇国大将军、太子太保、平北王林枫,忠贯日月,智勇双全。内则运筹帷幄,平定逆乱,护卫社稷;外则亲冒矢石,奇袭破虏,克奏肤功。可谓国之柱石,朕之肱骨。兹特加封为‘摄政王’,总摄朝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嘶——”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摄政王”三个字从商辂口中清晰念出,并伴随着“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几乎等同于权臣最高礼遇的特权时,殿内还是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
这意味着,林枫在新朝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摄政王,虽非皇族,却代行皇权,尤其是在新帝年幼的情况下,其权柄之重,不言而喻。一些文官眉头微蹙,但想起林枫的赫赫战功与稳定局势的不可或缺,又看到龙椅上年轻皇帝那平静甚至带着鼓励的眼神,终究无人敢在此刻出声反对。
商辂顿了顿,继续宣读对林枫的其他赏赐:食邑万户,黄金万两,绸缎千匹,特许王府护卫增至八千(远超常规亲王标准),其麾下核心将领、幕僚亦各有封赏。
林枫面色平静,出列谢恩,语气沉稳,并无丝毫骄矜之色。他深知,这“摄政王”的头衔既是荣耀,更是烫手的山芋,是将他置于天下人目光焦点之下的火炉。他必须更加如履薄冰。
紧接着,封赏到了宣府血战的英雄马奎。
“宣府总兵、都督同知马奎,忠勇性成,浴血奋疆。守孤城于累卵,挫强虏之凶锋,功在社稷。擢升为‘征北将军’,封靖安伯,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仍总督宣大军事务,赏金五千,帛五百……”
马奎因伤势未愈,由其子代领圣恩。封伯,且世袭罔替,这是对武将极高的荣宠,足以酬其血战之功。这也向天下武人表明,新朝绝不会亏待任何为国效死的忠勇之士。
随后是稳定京城的沈岳。
“神策卫指挥使、都督佥事沈岳,沉毅有谋,靖难安内。于京城惊变之夜,指挥若定,迅平叛乱,护卫宫禁,功莫大焉。擢升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封定远侯,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仍掌神策卫,兼京营提督,赏金三千,帛三百……”
沈岳同样封侯,世袭,并且实际掌握了京营的指挥权,这无疑是林枫稳定京城乃至整个北方防务的关键布局。
接下来,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陌生又好奇的名字——苏小小。
“民女苏小小,虽处江湖之远,而心怀社稷之安。创立‘星罗’,侦缉奸宄,传递机密,于平乱、御虏皆有力焉。其功虽隐,其效甚着。特封为‘靖玄司主事’,领正三品俸禄,赐金牌一面,可密折直奏。另赏金千两,珠玉锦缎若干……”
“靖玄司?”众臣低声议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构。但“密折直奏”的权力,以及其背后隐约显现的庞大情报网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看似柔美的女子,实则是新朝一位极其特殊且手握重权的人物,是摄政王林枫隐藏在暗处最锋利的匕首和最明亮的眼睛。苏小小并未现身朝堂,但她的名字,从此正式进入了帝国高层视野。
此外,商辂因定策、辅政之功,加封太师,仍任内阁首辅;英国公张辅加太傅,以示对勋贵集团的安抚;其他如于谦(若存活)、王直等在此次风波中保持气节或有所贡献的官员,也各有升赏。
封赏完毕,新帝朱见深,不,现在应该称为天顺帝,用尚显稚嫩却努力保持威严的声音开口说道:“众卿之功,朕铭记于心。望诸位爱卿,自摄政王以下,皆能体念时艰,同心协力,辅佐朕躬,共克振兴大明之伟业!”
“臣等必竭忠尽智,以报皇恩!”百官齐声应和。
封赏大典在看似圆满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林枫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权力和尊荣,他的核心团队也各得其所,占据了军政要津。一个以摄政王林枫为核心,融合了北疆边将、部分京营勋贵、务实派文官以及隐秘情报力量的新权力架构,已然成型。
然而,退朝之后,林枫与商辂并肩走出奉天殿,望着远处宫墙上湛蓝的天空,心中并无太多轻松。
“王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商辂低声提醒,带着一丝忧虑,“今日封赏,虽酬功绩,亦将王爷置于风口浪尖。日后,言官之议论,勋贵之嫉妒,乃至……宫闱之猜疑,恐将接踵而至。”
林枫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太师所言,我岂不知。然国事维艰,北疆未靖,也先虽败,部落犹存,草原之上,新的威胁或许正在酝酿。内政百废待兴,百姓亟待休养。此时此刻,非我林枫贪恋权位,实乃形势所需,不得不行非常之事,担非常之责。”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至于那些明枪暗箭,尽管来便是。只要于国有利,于民有益,林枫何惧之有?只愿能与太师及诸位同僚,同心协力,助陛下开创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商辂看着林枫坚毅的侧脸,心中感慨,此子确非常人,既有匡扶天下之志,又有应对权谋之智,或许,他真是这个时代大明所需要的“擎天巨柱”。
但他们都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朝堂之上的平衡极其微妙,北方草原的狼烟并未彻底熄灭,而深宫之内,那位退居幕后的太皇太后,以及随着皇帝逐渐成年而必然产生的皇权与相权(摄政权)之间的矛盾,都如同潜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这艘刚刚驶出风暴的帝国巨轮再次触礁。
天顺元年的开端,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况之下,隐藏的是更加错综复杂、波澜云诡的未来。林枫的摄政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