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军成军的欢呼声犹在砺锋谷回荡,更为严酷的第二阶段训练——野外实战对抗,便已拉开序幕。三千将士被分为红蓝两军,由徐锋亲自指定双方指挥将领,投入至北疆边境一片地形复杂的荒原与丘陵地带。这里没有预设的剧本,没有固定的路线,只有林枫下达的最终目标:红方坚守位于“鹰嘴崖”的模拟军旗据点七十二个时辰,蓝方则需不惜代价夺旗。
徐锋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台上,对红蓝双方指挥官只说了最后一句话:“记住,王爷要看的,不是一场漂亮的演习,而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处变不惊的铁军。把这次对抗,当成真正的战争。”
对抗伊始,蓝方凭借初生牛犊的锐气,试图依靠新式火器的优势,发动迅猛的正面强攻。然而,红方指挥沉稳老练,依托鹰嘴崖的险要地势,构筑了层次分明的防御工事,巧妙地布置交叉火力,将蓝方的数次冲锋都打了回去,蓝方甚至一度出现了火力衔接不畅、小队之间配合生疏的问题。
“看见了吗?”林枫在远离战场的一处山巅,通过千里镜观察着战局,对身旁的徐锋说道,“光有武器和勇气还不够。战场上的默契,是在一次次失败和磨合中锤炼出来的。”
战至第三日,情况突变。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笼罩了演习区域,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火绳受潮,燧发枪的哑火率陡然升高。恶劣的天气对双方都是严峻的考验。
蓝方指挥,一位名叫韩猛的年轻营官,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放弃了正面强攻,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冒着瓢泼大雨,沿着一条采药人遗弃的险峻小径,进行长途迂回。士兵们在泥水中爬行,火器用油布层层包裹,身体的热量是唯一能依靠的东西。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鹰嘴崖侧后方的悬崖之下。
“上!”韩猛低吼一声,率先将带钩的绳索抛上崖顶。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红方因天气放松了警惕,认为蓝方不可能在如此大雨中发动有效进攻。就在哨兵缩在了望哨里躲避风雨时,韩猛的小队已经成功攀上悬崖,如一把尖刀,直插红方指挥部!
后方遇袭,红方阵地顿时陷入混乱。尽管红方指挥试图稳住阵脚,但腹背受敌的恐慌在雨中蔓延。蓝方主力趁势发动总攻。
眼看蓝方就要逆转战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在混乱中与小队失散的红方士兵,名叫李二狗,他所在的班在之前的防御战中被打散,他独自一人躲在一个山洞里,火铳受潮无法击发,干粮也快吃完。当他听到后方传来的喊杀声和越来越近的蓝方士兵搜索的动静时,恐惧攫住了他。
然而,当他摸到怀中那本在讲武堂学习时发的、已被雨水浸湿的《士兵守则》,想起教官所说的“神策军,绝不抛弃战友,绝不放弃阵地”时,一股莫名的勇气涌了上来。他抓起身边一根粗壮的树枝,用尽全力,敲响了挂在洞口附近的一面废弃铜锣!
“铛!铛!铛!”
突兀的锣声在混乱的战场一角响起,虽然微弱,却清晰地传到了正在苦苦支撑的红方指挥官耳中。他立刻意识到,侧后方还有自己人在示警、在抵抗!
“援军到了!弟兄们,顶住!”红方指挥官灵机一动,趁机大喊。
这一声呼喊,如同强心剂,稳住了即将崩溃的红方阵线。士兵们以为真的有援军,士气大振,重新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正在进攻的蓝方则是一愣,攻势为之一滞。
就是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决定了战局。红方成功等到了天气放晴,火器恢复效能,最终凭借地利和恢复过来的火力优势,守住了鹰嘴崖。
对抗结束后,总结大会上,韩猛因出色的迂回战术和胆识受到嘉奖,但他主动站起,向那位敲锣的士兵李二狗敬礼:“若无李兄弟那几声锣响,扰乱了我军心志,此战,胜负犹未可知!”
李二狗腼腆地站着,手足无措。
林枫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台下经历了一场近乎真实战斗洗礼的将士们,他们的军服上沾满泥浆,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比以往更加坚定。
“今日,本王看到了你们在顺境中的勇猛,也看到了你们在逆境中的坚韧。”林枫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韩猛敢于冒险,出奇制胜,是为‘胆’;李二狗身处绝境,不忘职责,以微薄之力试图扭转战局,是为‘魂’!神策军,不仅要有无坚不摧的‘利刃’(武器与战术),更要有永不磨灭的‘军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军魂,是忠于北疆、护卫百姓的信念!是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意志!是严守纪律、绝对服从的天职!是将背后放心交给同袍的信任!”
“从今日起,你们不再仅仅是拿着新式火器的士兵。你们是北疆的脊梁,是百姓的屏障,是敌人永远的噩梦!你们的名字,叫神策!”
“神策!神策!神策!”震天的呼喊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声音里少了些许形式化的激动,多了几分融入血液的认同与坚毅。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这支新军中凝聚、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