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影缺愣在原地,缓缓说道:“这件事难道你们不应该问问我吗?”
两人同时看向江影缺,随后国师赌气一般的走出御书房。
女帝重新坐了下来,看向江影缺说道:“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当然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辖内的山上宗门。”
江影缺皱了皱眉头,内心很是煎熬,他不希望跟梳华国王朝捆绑在一起,而且他心中应该有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互相喜欢,相互爱慕,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在一起的。
江影缺随即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还是把我交出去吧,这种终生大事,不该用在这种地方。”
女帝叹息一声:“我跟你年纪相仿,我也想像平常人一样,有一段真挚的爱情,但是我没办法,我生在帝王之家,这种事情由不得我做主,而我更不想做一个昏君,我要我的梳华国四海升平。”
“当然了,如果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我会听你的,但如果你没有,目前这个就是唯一的办法。”
说着女帝挥了挥手,让人带江影缺走了下去,又对着江影缺竖起一根手指
“你只有一天的时间。”
江影缺被安排在了皇城外的一处府邸里,外面有层层禁军把守,江影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在这处府邸里,其实不说一天的时间,江影缺在地牢的时候,就想了很久。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如今他站在女帝的角度考虑,确实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但是风险也是极大的,若是那大泉一心攻打,无论做什么也是徒劳。
夜晚的时候,江影缺坐在府邸的庭院中,像往常一样,抬头看着天上的夜空。小的时候他记得,他父亲曾经跟他说过,你的母亲也很喜欢抬头看夜空,他说夜空中的银河中,住着一个仙女,跟你母亲是很好的朋友。
再后来他父亲又说过,在银河的旁边有着一颗最亮的星星,你母亲就在那里看着你。
长大以后江影缺看了那么多年的夜空,也没有见到银河,更找不到那颗星星。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公子又在这里看星星?过几日便要大婚了,听说朝廷之上正在议论此事,很是热闹啊。”
江影缺转头看去,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半夏,你们妖族会有爱情吗?”
少女走了过来,坐在江影缺的旁边,掩面笑了起来:“公子,妖族也会有七情六欲啊,尤其是我们狐狸一族,说是多情都不为过,只不过有人玩弄,有人真心羡慕。要不然话本上哪来的,白面书生和山野小狐狸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啊。”
江影缺淡淡一笑,面容却显得有些悲惨。
半夏已是一只修行百年的狐狸,但是对于妖族修士来说,百年不过是弹指一瞬间,说不上久远,而且百年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孩子。而江影缺也看的出来,半夏的心性还真像是一个孩子。
“跟在公子身边还真是有趣啊,这一路上生生死死的,但好在公子总是化险为夷,让我不得不觉得公子像是话本里走出来的人物,不管如何,就是不死。反而因祸得福,你看现在不就是,一眨眼就成了梳华国女帝的皇夫,以后半夏跟着你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要最辣的才行。”
江影缺叹息一声:“其实不想这样的,也不想成为什么皇夫。”
半夏坐在椅子上,轻轻晃动双腿说道:“我看得出来,公子不喜欢女帝,若是换成一个公子喜欢的,说不定公子就不会愁眉不展了。但你们不是有言曾说,日久生情吗,说不定以后就是喜欢上女帝了。”
“我曾远远的见过女帝,长的不孬,对,是不孬。”
说完以后,半夏便没了动静,江影缺转头看去,只见半夏又变回小狐狸模样。
第二天,江影缺在院中想了一天,脑中越想越乱。而此时朝堂之上,女帝力排众议,三日之后与江影缺大婚。女帝算定江影缺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于是在当天的时候,便派遣信使,前往大泉国。将江影缺皇夫的身份昭告天下。
此事在梳华国掀起了很大的风波,不光山上宗门议论纷纷,就连平常百姓也觉得难以置信,暗中纷纷说,那江影缺是妖怪,为了保全自己,蛊惑了皇帝陛下。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是山上宗门,对于此做法说不上认可,但也更谈不上反感。
当天晚上,江影缺便被小宦官引入进宫,这次小宦官故意走在江影缺的身旁,总是慢上江影缺一步。
毕恭毕敬说道:“公子,马上就是皇夫了,这宫里面的规矩公子若是不懂,尽管问小奴便是。”
江影缺走在前方问道:“大泉和南攘退兵了吗?”
小宦官对应道:“皇帝陛下已经派遣信使前往了,想必退兵就是时间问题了。公子不必为此担心了。”
现在的皇宫上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小宦官指着一处宫殿说道:“三日之后,公子便在此处大婚,到时候会有宫女为你梳妆一番。”
江影缺嗯了一声,便再无言语。
小官宦继续说道:“本来按照以往的大婚规格来说,公子起码还要等上不少时日,光是纳吉纳征就要废上些时日,然后告期,册立又是一段时间,但是这次皇帝陛下说了,时间匆忙,只能一切从简了,至于后续如何,小奴便不知了。”
江影缺点了点头,早就有所耳闻,皇家大婚,规格之隆重,礼仪之繁琐,耗费之巨大。但作为一个下层百姓,这辈子都很难见到,没想到如今自己竟然成为了这次的主角。
江影缺大婚,很快便传到了三国边境,如今大泉和南攘正联合军马,对着梳华国的边境虎视眈眈。
而九境武夫如今已经赶赴边关,正在元再兴的帐下议事,元再兴本来已经整顿军马,等待着两国的进攻。
本想着趁着南攘国一路奔袭,已是人困马乏,想要趁机出兵,却不曾想,早一路到达的大泉国,向前推进兵锋直指边关。
元再兴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若是在此时出兵无异于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