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二年六月廿,盛夏的骄阳把双时共享田晒得发烫,田埂上却飘着热闹的欢呼声 —— 今天是 “双时空童守夏耘技能挑战赛” 的日子,六十余名小小守护者分成十二组,围绕 “生态种植”“智能防害”“跨时物资调配” 三大创新课题展开比拼。田埂边的展示牌上,贴着各组的课题方案:有的组提出 “稻鸭共生” 生态模式,有的组设计了 “艾草 + 海盐” 复合型防虫剂,还有的组制定了 “双时物资实时调度表”,连时空共鸣镜旁都架起了直播设备,让双时空居民能实时观看比赛进程。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共享田中央的高台上调试麦克风。他的礼服袖口别着 “赛事裁判” 徽章,手里拿着厚厚的《挑战赛评分手册》,手册上详细标注着每个课题的评分标准:“生态种植看作物长势与生态效益,智能防害看防虫效果与成本控制,跨时调配看效率与准确率,” 他对着身边的裁判组成员说,“今年的比赛不仅要比技能,更要比创新,要让孩子们知道,守护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在传承中找到新方法。”
阿蕊这时正带着裁判组检查各组的准备情况。她走到 “稻鸭共生” 组的田块旁,看着小队员们给雏鸭佩戴防护脚环,忍不住问道:“你们为什么要给鸭子戴脚环呀?” 组里的新学员小桃立刻回答:“阿蕊姐,这是我们根据故事集里‘老工匠护农具’的思路想的 —— 老工匠怕农具受损,给农具包了麻布,我们怕鸭子踩伤稻苗,就给它戴了软质脚环,这样既能让鸭子吃虫,又不会伤到稻根。” 阿蕊笑着点头,在评分表上记下 “创新细节加分”。
不远处,“智能防害” 组的小队员们正忙着调试自制的 “防虫预警装置”。队员阿风举着一个绑着放大镜和铃铛的竹竿,兴奋地向阿蕊介绍:“这是我们用枫树枝和天启的海贝壳做的 —— 放大镜能聚焦阳光,晒干露水减少虫害滋生,贝壳碰撞的声音能吓走飞鸟,铃铛则是在虫量超标时提醒我们,比单纯喷艾草水更省力!” 阿蕊仔细查看装置的固定情况,忍不住称赞:“把双时空的材料结合起来,这个思路很新颖,值得鼓励。”
辰时三刻,挑战赛正式开始。随着阿海一声令下,各组队员立刻投入紧张的实践中。“稻鸭共生” 组的小队员们先将雏鸭放进稻田,再沿着田埂撒上少量玉米碎,引导鸭子在稻苗间穿梭吃虫;“智能防害” 组则兵分两路,一组安装预警装置,一组配制 “艾草 + 海盐” 防虫剂,忙而不乱;“跨时物资调配” 组的队员们则守在时空共鸣镜旁,根据双时共享田的实时需求,调度宣德的艾草和天启的海盐,屏幕上的调度表不断更新,红色代表 “急需”,绿色代表 “充足”,一目了然。
阿海和裁判组沿着田埂巡查,每到一组就仔细记录数据。在 “稻鸭共生” 组的田块前,他蹲下身观察稻苗的生长情况:“稻苗叶片舒展,没有虫害痕迹,鸭子的脚环也没对稻根造成损伤,生态效益达标,” 他对着小队员们说,“不过要注意控制鸭子的数量,每亩田最多放五只,不然会影响稻苗的光合作用。” 小桃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还不忘补充:“我们晚上会把鸭子赶回鸭舍,不会让它们在田里过夜,避免踩踏稻苗。”
另一边,“智能防害” 组的防虫剂刚喷洒完,阿蕊就带着检测员来抽查效果。检测员用放大镜观察稻叶背面,惊喜地说:“稻飞虱的数量比之前减少了八成,而且叶面没有药害痕迹,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组里的资深小导师小宇笑着说:“这是我们调整了三次比例才找到的最佳配方 —— 一斤艾草配十斤水,再加二两海盐,既能增强防虫效果,又不会伤害稻苗,以后可以推广到整个共享田。”
午后,挑战赛进入最关键的 “跨时物资调配” 环节。由于宣德这边突然发现大面积蚜虫,急需天启的海盐制作防虫剂,“跨时调配” 组的队员们立刻通过共鸣镜联系天启的储备库。队员阿帆对着镜头快速报出需求:“需要五十斤海盐,用于制作蚜虫防治剂,请在半个时辰内送达!” 天启的储备库立刻响应,不到三刻钟,海盐就通过共鸣镜送到了宣德。阿海看着准时送达的物资,在评分表上写下 “调度效率满分”:“你们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沟通,准确传递需求,这就是双时守护最需要的能力。”
傍晚时分,挑战赛接近尾声。各组队员们忙着整理数据,准备成果汇报。“稻鸭共生” 组统计出,经过一天的实践,稻田虫害减少了七成,稻苗长势比对照组好一成;“智能防害” 组的预警装置成功发出三次预警,及时处理了虫害隐患;“跨时调配” 组共完成十二次物资调度,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颁奖仪式在共享田旁的传习院举行。双时空的居民们通过共鸣镜,见证了这一时刻。阿海和阿蕊一起,为获奖小组颁发 “夏耘创新徽章”—— 徽章比普通徽章多了一圈齿轮图案,象征 “创新与实践结合”。“稻鸭共生” 组的小桃接过徽章,激动地说:“我们要把‘稻鸭共生’模式推广到整个共享田,还要写进《童守传习手册》,让更多小伙伴学会这种生态种植方法!”
“智能防害” 组的阿风也兴奋地说:“我们要改进预警装置,加上雨量传感器,这样下雨时也能正常工作,让防害更智能!”
仪式结束后,小守护者们围坐在传习院的暖炉旁,分享比赛心得。阿海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今年的挑战赛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创新能力,以后我们要把创新融入每一次实践 —— 春天种庄稼时尝试新的品种,夏天防害时探索新的方法,秋天秋收时用新的工具,冬天送暖时想新的关怀方式,让守护永远充满活力。”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 “智能防害” 组的装置设计图:“还要把这次比赛的创新成果整理成册,发给双时空的传习班,让更多人受益。比如‘稻鸭共生’模式,天启的海稻区也可以尝试,用鸭子吃海虫,减少海盐的使用,既环保又高效。”
晚风拂过共享田,稻浪 “沙沙” 作响,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阿海望向远处的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小守护者们也在兴奋地讨论比赛成果,徽章在夕阳下闪着光。他知道,这场夏耘技能挑战赛,不是结束,而是 “童守精神” 的新突破 —— 当小守护者们从 “技能传承者” 变成 “创新实践者”,当双时空的守护方法在比赛中不断优化,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手中,走向更科学、更高效、更温暖的未来,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