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京市,柳絮纷飞。顾晏舟在董事会上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数据报表变得模糊。他强撑着结束会议,回到办公室时,额角已经渗出细密的冷汗。
顾总?沈恪推门进来,看到他苍白的脸色吓了一跳,我马上叫医生。
家庭医生检查后,给出的诊断是过度疲劳导致的自主神经紊乱。顾先生,您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了。如果再不调整作息,下次可能就不是头晕这么简单了。
消息传到苏晚那里时,她正在巴黎准备新系列发布会。视频接通后,她看着屏幕里丈夫疲惫的面容,所有关于工作的汇报都哽在喉间。
我明天回去。她当即决定。
不用...顾晏舟想阻止,但苏晚已经切断了视频。
二十四小时后,风尘仆仆的苏晚出现在顾宅书房。她没有急着责备,而是静静坐在他对面,将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
文件标题是《健康约定书》。
还记得我们签过的各种协议吗?她的声音很轻,从婚前协议到合伙协议。现在,该签这份了。
顾晏舟翻开文件,内容出乎意料的详细:
· 工作日最晚不超过晚上十点离开办公室
· 每周至少三次共同运动(击剑、游泳或太极任选)
· 每月一次全面中医调理
· 出差间隔不少于三天
· ......
每条约定后面都附着了具体的执行方案,比如在办公室安装健康监测设备,运动日程直接纳入秘书的行程安排。
这些条款,顾晏舟微微挑眉,是不是太严格了?
苏晚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我的承诺书。
她承诺每次出差不超过一周,每天保证七小时睡眠,并且接受同样的健康监督。
我们要相伴到老的,她注视着他的眼睛,不是吗?
这一刻,顾晏舟想起很多往事:想起她熬夜画设计图到胃痛,想起她为赶工连续飞行36小时,想起无数个他们各自在办公室度过的深夜。原来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他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基石。
他拿起笔,在约定书上签下名字。
执行约定比想象中更难。第一个月,顾晏舟有三次在办公室待到深夜,被健康监测系统自动通知了苏晚。而苏晚也因为在巴黎布展连续工作,触发了一次警报。
每次,对方都会立即打来视频电话。没有责备,只是安静地陪着对方收拾东西离开办公室,或者盯着对方吃下养胃的夜宵。
渐渐地,这种监督变成了默契。顾晏舟会在晚上九点准时结束会议,苏晚也会在出差第五天准时返程。他们在宅院里建了个小型击剑馆,每周二四六的傍晚,金属碰撞声总会准时响起。
你最近防守进步很大。某个周六的对练后,顾晏舟摘下护面,额发被汗水浸湿。
因为想陪你打得更久些。苏晚递给他毛巾,眼神温柔。
六月的一次体检报告显示,顾晏舟的胃病明显好转,苏晚的颈椎问题也有所缓解。医生惊讶地说:你们这个年龄的企业家,能把指标控制得这么好,很少见。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规律作息反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因为知道时间有限,会议变得更高效,决策也更果断。甚至,那些在击剑馆里边运动边聊出的想法,往往比会议室里的更富创意。
某个周日的清晨,他们在打太极时,突然灵感迸发,想出了解决Aura系统某个技术难题的全新思路。
看来,顾晏舟收势后笑道,健康才是最好的创意催化剂。
苏晚递给他温水:因为我们终于学会,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也要照顾好追梦的人。
如今,他们的行程表上,健康时间和商务会议一样重要。顾晏舟学会了提醒苏晚按时吃午饭,苏晚则会在熬夜工作时给他准备养胃的茶点。
这份《健康约定书》被装裱起来,挂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它不是束缚,而是他们对彼此最深的承诺——不仅要一起征服事业的高峰,更要一起走过漫长的人生。
在某个共同早睡的夜晚,顾晏舟轻声说: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六十岁时还能和你一起击剑。
苏晚在黑暗中微笑:那我们要把这个约定,履行到一百岁。
窗外月色正好,一如他们共同期待的未来——漫长,健康,且始终有彼此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