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月明在加州的这些天,表现得像一个贴心的小棉袄,但又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观察者的冷静。
她对妈妈王小河关怀备至,会抢着提那些看似不重但妈妈已不便弯腰的购物袋,会敏锐地注意到妈妈眉宇间的疲惫而提醒她多休息。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母亲单纯的心疼和一种源自血缘本能的守护。
然而,她对白杨的态度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
不再是以前那个会缠着白叔叔讲故事的亲近小女孩,而是变得礼貌却疏远。
白杨细心为她挑选的礼物,她只是得体地说声谢谢,看不出太多欣喜。
白杨尝试与她聊起夏令营或她感兴趣的话题,她总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回应,然后便自然地转向妈妈或哥哥,或者借口去看书。
那份疏离,并非孩童的任性,更像是一种基于某种判断的、有意识的界限划分。
白杨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心里有些许失落和不解,私下里带着困惑问小河:
“月儿这次来,好像跟我生分了不少,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让孩子不高兴了?”
小河也察觉到了女儿的异常,但她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孩子的成长阶段或久别重逢的适应期,便温言安抚道:
“你别多想,月儿长大了,女孩到了这个年纪心思会细腻很多,也可能只是太久没见,需要点时间重新熟悉。不是你的问题。”
在夏令营即将结束的前一晚,孟月明找到了正在房间的哥哥,轻轻关上门,小脸上是与其年龄不符的郑重。
“哥哥,我们需要谈谈。”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你告诉我,妈妈是不是怀孕了?这件事,和白杨叔叔有关吗?”
孟星晖操作游戏的手猛地一僵,屏幕上的角色应声倒地。
他愕然转头,看着眼神清澈仿佛洞悉一切的妹妹,一时语塞,下意识反驳:“你胡说什么呢!”
“我没有胡说。”
孟月明逻辑清晰地陈述着她的观察:
“第一,妈妈的体态和习惯性动作,和以前怀弟弟时很像,但她穿的衣服都在刻意掩饰。”
“第二,白杨叔叔出现在我们生活的频率和细致程度,已经远超普通朋友的范畴,他看妈妈的眼神很复杂。”
“第三,你,哥哥,你在紧张,你在有意无意地帮着遮掩,避免任何可能暴露的话题。”
她顿了顿,看着哥哥无法掩饰的慌乱,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难过和不解,“我们是一家人,为什么要对爸爸隐瞒?我觉得这样不对。”
孟星晖看着早慧且有原则有主见的妹妹,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了。
他叹了口气,抓了抓头发:“事情很复杂,不是你想的那样。妈妈确实是怀孕了。但孩子是爸爸的!和白杨叔叔没有任何关系!”
孟月明愣住了。
孟星晖继续解释:“妈妈是怕影响爸爸的工作,才暂时不能告诉他的。白杨叔叔是在帮忙照顾妈妈。”
孟月明消化着这个信息,眉头依然紧锁,带着孟燕臣式的严肃自持:
“既然是爸爸的孩子,那更应该告诉爸爸。隐瞒和欺骗本身就会造成伤害。爸爸有权利知道。”
她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原则性,像极了孟燕臣。
“你说得对。”孟星晖无法反驳妹妹的逻辑,“但妈妈有她的苦衷和考量。这样吧,让妈妈亲自和你解释,好吗?”
……
孟星晖把情况告诉了小河和白杨。
小河知道再也无法对女儿隐瞒,便决定开诚布公。
四人坐在客厅,气氛凝重而坦诚。
小河拉着孟月明的手,将前因后果,包括她最初的犹豫,她为了保护孟燕臣的仕途的考虑,以及最后她做出的隐瞒选择,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女儿。
白杨坐在稍远的位置,神情坦然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他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在王小河提到他时,对孟月明投去一个诚恳的目光,仿佛在无声地证实小河的话。
孟月明安静地听着,小脸始终绷得紧紧的,像个小法官般审视着每一个信息。
听完后,小河带着歉意和期盼看着女儿:
“月儿,妈妈知道隐瞒不对,你能理解妈妈吗?能暂时帮我们保守这个秘密吗?”
白杨也屏息凝神,等待着孟月明的裁决。
良久,孟月明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母亲,又扫过哥哥和白杨,说出了让在场所有大人都为之震动的话:
“妈妈,我理解你的出发点,但我不能认同你的做法。”
“我认为这件事,爸爸拥有不可剥夺的知情权。”
“夫妻之间,信任和坦诚比一时的保护更重要。欺骗,哪怕是善意的,也可能会侵蚀信任的基础。”
她的语调平稳,逻辑清晰,俨然是孟燕臣的翻版。
但紧接着,她的语气缓和下来,注入了一丝属于孩子的柔软和对家庭完整的渴望:
“但是,我尊重你是妈妈,我相信你做出这个决定时内心也很艰难。”
“而且,我不想因为我的坚持,引发更大的家庭矛盾,让爸爸伤心,让妈妈你承受更大的压力。”
她停顿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郑重地说:
“所以,在妈妈你认为合适的时机亲自告诉爸爸之前,我会选择暂时保持沉默,守护这个秘密。”
“但是妈妈,请你务必答应我,一定要尽快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亲口向爸爸坦白一切。不能再继续欺骗下去了。”
孟月明用她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秘密,也守护着这个家暂时的平静。
但她心中那杆正义的天平,始终清晰地指向父亲应有的知情权。
孟月明用她超越年龄的理智和深沉的情感,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在她看来最能维护家庭整体利益的道路。
她守护秘密,不是为了认同隐瞒,而是为了给父母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缓冲空间,避免即刻的、可能更具破坏性的冲突。
一番话,说得三个大人都沉默了。
他们看着这个年仅12岁却如此明事理、有原则又有情义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愧疚。
小河尤其震动,她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声音哽咽:
“妈妈的月儿真的长大了…谢谢你,宝贝。妈妈答应你。”
她看着女儿冷静自持的模样,轻声感叹,“你这坚持原则又顾全大局的样子,真像你爸爸。”
白杨也松了口气,同时对孟月明生出了更多的敬佩和一丝歉意。
他之前还纳闷月儿为什么冷淡他,现在才明白,月明之前的疏离,并非针对他个人,而是对她所感知到的、某种可能逾越界限的关系的本能警惕和道德审视。
经此一事,这个为了应对特殊情况而组成的临时同盟,增加了一位虽然年幼,却拥有强大内心和清晰原则的核心成员。
……
UcLA某会议室内,一场城市规划领域的高端研讨会正在进行。
王小河作为实验室本届讲席教授和核心议题的领导者,端坐于主位。
她怀孕已近七个月,身材丰腴圆润,穿着一身精心剪裁、面料挺括的白色西装,内搭黑色无袖连衣裙,优雅地遮掩了孕肚,反而更衬托出一种沉淀下来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气场。
她的脸庞因孕期显得更加温润,但那双眼睛在聚焦于学术问题时,依旧锐利如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会议上,她思维缜密,言辞精准,始终牢牢把握着讨论的节奏与方向。
当一位年轻学者在陈述中,其引用的数据模型存在一个不易察觉的细微漏洞时,在场许多资深专家尚未反应过来,王小河已轻轻叩击桌面,清晰地点出:
“请稍等,你的模型假设前提存在一个关键瑕疵。你从波士顿案例中引用的社区弹性系数,直接套用过来,却完全忽略了洛杉矶本地差异化税收政策对土地使用的决定性影响。这个疏忽会导致你后续的所有预测偏离实际轨道。”
她一语中的,直指核心。
那位年轻学者顿时面露窘迫,在场众人也纷纷露出恍然大悟和钦佩的神情。
王小河随即条分缕析,提出了具体的修正思路和替代数据来源,逻辑严谨,令人信服。
在整个过程中,她只有偶尔在变换坐姿时,会下意识地用手轻轻支撑一下后腰,但她的表情始终从容镇定,掌控全局。
那种将孕育生命的母性光辉与顶尖学者的睿智冷静完美融合的气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她身体的特殊状态,完全沉浸并折服于她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思想力量之中。
在后排列席的白杨,看到这一幕,眼中流露出纯粹的、与有荣焉的赞赏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