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阅的狂欢余温尚未散尽,长安城的夜幕下,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正在无声地蔓延、碰撞。
一方,是逍遥王府的庆功宴。觥筹交错,笑语喧阗,烛火将每个人的脸庞映照得明亮而温暖。李逍遥坐于主位,接受着来自麾下文武、乃至各方友好势力代表的敬贺。他谈笑自若,与身旁的谢道韫品评诗文,与黄月英探讨那“通讯罗盘”的改进可能,仿佛日间皇帝那石破天惊的赞誉并未在他心中激起半分波澜。
然而,就在他与沈宜秋低声交谈,讨论江南漕运新策的间隙,一道窈窕的身影无声无息地靠近。赵清影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与这华服盛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并未多言,只是借着斟酒的机会,将一枚卷成细筒、带着一丝清冷梅香的信笺,滑入李逍遥宽大的袍袖之中。
李逍遥动作未有丝毫迟滞,举杯与对面一位将军遥相致意,笑容依旧和煦。直到宴至中段,他方以更衣为名,暂离喧闹的主厅。
步入书房,掩上门扉,外间的丝竹乐声顿时变得隐约。他取出袖中信笺,在灯下展开。纸上并无繁复文字,只有寥寥数行小字,记录着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一句关键的对话摘要。而在信笺右下角,用极其精细的笔触勾勒着一幅简图——几条扭曲波动的线条,旁边标注着“东海·万妖岛频段”字样,其中一道波峰正异常尖锐地凸起。
“戌时三刻,东宫密室。与会:太子、赵太师、吏部张侍郎、兵部王主事…及太子妃萧氏。”
“太子言:‘高枕无忧?父皇此言,是欲置我于死地!’”
“赵太师附:‘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太子妃萧氏献计:‘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陛下重孝,或可请太后懿旨,言王爷劳民伤财,有违圣人俭德…’”
“另,太子近侍尝试接触西市‘醉仙楼’老板,疑为长生殿外围耳目,代号‘鼹鼠’。已布控。”
字字惊心,图藏玄机。
李逍遥的目光在那幅波动图上停留片刻,眼神微凝。东海那边的动静,比预想的还要频繁。内忧外患,竟似约定好了一般,同时压来。他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面上却无半分慌乱,只有一种深沉的、如古井寒潭般的冷静。
他并未立刻返回宴会,而是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以及天边那轮被薄云遮掩、显得有些朦胧的明月。
几乎就在他推窗的同时,一道清冷如月华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角落的阴影中。司徒明月披着星纱,眸中似有万千星辰流转。
“王爷。”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空灵与凝重,“日间盛会,紫气充盈,本是极好的兆头。然而……”
她顿了顿,抬手指向夜空某处:“帝星虽明,光辉正盛,然其侧畔,紫微垣内,有客星骤现,其色赤红如血,光芒尖锐,直犯帝座!此星主……兵燹杀伐。”
她转向李逍遥,目光深邃:“祸患之源,非仅在江湖之远,恐更深藏于……宫墙之内。内外勾连,其势已成。”
李逍遥负手而立,静静听着。窗外夜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
他沉默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知道了。”
没有惊讶,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洞悉一切后的沉稳。他关上窗,隔绝了外界的寒风与暗流,也仿佛将所有的波澜壮阔都锁在了这方寸书房之内。
“明月,”他吩咐道,“继续观测星象,有任何异动,即刻报我。”
“是。”司徒明月身影缓缓融入阴影,如来时一般无声无息。
李逍遥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重新挂起那抹温和而令人心安的笑容,推门而出,再次融入那一片歌舞升平之中。
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夜色中的一个错觉。
唯有他知道,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涌已生。裂痕既现,阴影已至。这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博弈,已从明处的政绩较量,转入了更为凶险的暗处交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