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推行数月,横店仿佛逐渐适应了这种绷紧一丝弦的节奏。抱怨声少了,更多的是习以为常。安全报备成了开机前的例行公事,群演们也知道有了问题可以去警署设立的站点反映,虽然大多还是为了讨薪或调解打架斗殴。
沈锐的生活也似乎陷入了某种新的常态:白天处理日常事务,监督安全制度的执行,晚上则沉浸在那些加密档案和全球异常事件简报中,试图捕捉“潘多拉”或“暗影旅店”的蛛丝马迹。联合专项组那边依旧没有重大突破,“老K”和dr. Li就像蒸发了一样。有时,沈锐也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无力感,面对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对手。
然而,转机往往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一个周三的下午,沈锐正在审理一起颇为滑稽的案件:一个扮演道士的群演,用自己的“法术”(其实是简陋的化学魔术)骗了几个老太太的“消灾钱”,结果被家属扭送来了警署。正处理着,户籍窗口那边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
原来是一对从西北某市来的老夫妻,拿着几十年前的旧地址,非要来找他们“在横店当大明星”的儿子。工作人员查无此人,耐心解释横店人口流动极大,明星更是凤毛麟角,老夫妻却情绪激动,认为警方敷衍了事,吵嚷着不肯离开。
眼看场面要失控,沈锐走了过去。他并没有直接劝说老夫妻,而是请他们到旁边办公室坐下,倒了热水,慢慢听他们絮叨。
老人姓谭,儿子叫谭栋(与谭敬同姓,但不同名)。据他们说,儿子谭栋从小聪明,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学的是“厉害的化学”,毕业后进了大城市的好单位,后来信里说被外国大公司看中,派到国外做项目,赚大钱,再后来就说在横店拍电影,当了大明星,还寄回过穿着戏服的照片,风光得很。但最近一年,联系越来越少,最后彻底没了音信。他们担心,这才卖了粮食凑路费找过来。
“警官,我娃肯定出息了!就是太忙了!你们帮俺找找,他叫谭栋!这是照片!”老汉颤抖着手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照片。
照片背景是某个仿古街景,一个穿着民国长衫、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男人对着镜头腼腆地笑着,确实有几分书卷气,但离“大明星”相去甚远。沈锐的目光却猛地一凝!
他不是在看那个男人,而是男人身后虚化的背景里,一个路边摊的招牌!招牌上的字迹模糊,但其中一个符号——一个独特的、扭曲的S形logo——他见过!
在调查周宏的社会关系时,在一张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喝酒的照片背景里,酒吧的霓虹灯上有这个logo!当时以为是某个不知名品牌的标志,没有深究。
而更让他心脏骤停的是,老汉絮叨着儿子学的“厉害的化学”时,嘟囔了一句:“……娃小时候就跟我们村头老道士鼓捣草药,还自己写方子哩……后来上大学,信里老写些俺看不懂的字母,什么……什么K什么的……”
K?!
老K?!
沈锐尽量保持面色平静,安抚好老夫妻,承诺会尽力帮忙查找,安排人先带他们去休息。然后他立刻回到办公室,反锁了门。
调出周宏那张喝酒的照片,放大背景里的酒吧logo——那个扭曲的S形。技术队增强处理!同时,立刻联系谭老汉老家当地的警方,协助核查“谭栋”的真实身份、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他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那根一直寻找的、连接着“老K”的细线!
几个小时後,两地警方的反馈陆续传来。
当地警方核实:谭栋,真实存在,确是名校化学系毕业,早年进入一家国内大型化工集团工作,表现优异。但五年前,因私下参与违规实验导致小范围事故被开除,此后下落不明,其父母并不知情,一直以为儿子在国外高就。家中发现少量他早期寄回的信件,笔迹鉴定显示,与后来“从横店寄回”的信件笔迹不同!有人冒充谭栋与他父母联系!
技术队反馈:那个扭曲的S形logo,经过增强和数据库比对,属于一个注册在海外的、业务范围模糊的顾问公司,该公司名称缩写正好是“S.K. consulting”!
S.K. !
老K的K?!谭栋的栋(dong)?还是只是一个巧合?
沈锐立刻将“S.K. consulting”提交给联合专项组和国际刑警。
专项组的反馈速度快得惊人:这家“S.K. consulting”一直在他们的监控名单上!它被怀疑是“潘多拉”组织用于洗钱和合法包装的外壳公司之一!但其法人代表是一个毫无破绽的代理人,从未追查到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现在,这条线竟然通过一个找儿子的老汉,链接到了横店,链接到了周宏,甚至可能链接到了“老K”!
谭栋!这个五年前因事故被开除、下落不明的化学高材生,他的失踪时间点,与“潘多拉”组织活动逐渐活跃的时间点存在重叠!他是否就是“老K”?或者他是“老K”招募的早期成员?那个冒充他给父母写信、寄照片的人,又是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抚老人,避免他们闹事报警从而暴露?还是另有所图?
那张在横店仿古街的照片,是谁寄的?什么时候拍的?谭栋本人是否真的在横店出现过?
无数疑问瞬间涌入沈锐的大脑。
他立刻下令:“秘密调取横店所有进出口、酒店、租赁房近五年的记录,交叉比对‘谭栋’的身份信息!扩大范围,查找任何与‘S.K. consulting’标志相关的地点或人员!”
同时,他请专项组协调资源,深度核查谭栋当年所在化工集团的事故细节,以及他毕业后所有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
调查迅速展开,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横店的海量数据中,没有找到符合谭栋身份信息的有效入住或工作记录。那张照片的背景也无法精确定位,类似的仿古街在横店有好几条。
化工集团那边的事故记录语焉不详,只提及违规操作,具体细节已被封存。当年的同事大多已离职分散,难以寻找。
线索似乎再次变得模糊。
但沈锐没有放弃。他反复看着那张谭栋的照片,看着那个年轻人腼腆而带着一丝书呆子气的笑容。这样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曾有光明前途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滑向“潘多拉”的深渊的?是自愿还是被迫?
他决定再见一次谭老汉夫妇,更仔细地询问关于他们儿子的一切细节,包括小时候的趣事、性格、爱好、甚至他当年写信时喜欢用的信纸和邮票。
或许,从那些最日常、最不被注意的细节里,能拼凑出另一个真实的谭栋,从而找到他与“老K”之间那缺失的一环。
他走出办公室,夕阳将走廊染成金色。
日常之下,裂痕已然出现。
意外的火花,或许终将照亮黑暗的迷局。
他步伐加快,向安置谭老汉夫妇的休息室走去。
这一次,他感觉猎物真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