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战事尘埃落定,缴获与俘虏的分配也已敲定。各路官军开始陆续班师。皇甫嵩需要押解主要战利品和部分重要俘虏回洛阳献捷,并处理大军后续事宜;北军各部也将携带分得的财帛军械返回驻地;冀州牧韩馥则忙着接管广宗及周边郡县,安抚地方。
青州军大营中,一切井井有条。数万黄巾俘虏被打散编队,由青州军士看守,大量的粮草、布匹等物资也已装车完毕,准备运回青州。这副景象,引得其他各部官军侧目,既有羡慕那庞大的人口物资,也有几分不屑——觉得这刘衍像个收破烂的,专拣别人不要的。
刘衍对此浑不在意。此刻,他正在大帐内进行最后的部署。
“文和,元皓先生不在,此番押送俘虏、物资返回青州,沿途安抚、编管之事,便劳你多费心了。云长、文远,你二人统领大军,护卫周全,务必确保人马物资安然抵达平原!”刘衍沉声吩咐。这支队伍规模庞大,行动迟缓,必须由大将坐镇,谋士统筹,方能万无一失。
“主公放心,诩必与关将军、张将军妥善处置。”贾诩躬身领命。
“末将领命!”关羽、张辽齐声应道。
刘衍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一旁早已按捺不住的张飞:“翼德!”
“俺在!”张飞声若洪钟,环眼放光。
“点齐你麾下最精锐的五百‘枪兵营’健儿,轻装简从,只带十日干粮,随我走一趟真定!”
“真定?”张飞一愣,随即咧嘴笑道,“好!大哥你说去哪就去哪!俺老张早就憋坏了!”
关羽微微蹙眉:“主公,此刻脱离大军,只带数百人前往真定,是否太过行险?冀州境内虽大股黄巾已平,但溃兵流寇犹在,且韩馥、袁绍等人心思难测……”
贾诩却若有所思,缓缓道:“真定……属下若没记错,常山国真定县,似乎有一位少年英雄,姓赵名云,字子龙,曾率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主公此行,莫非是为他而去?”作为顶尖谋士,他对天下可能的人才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关注。
刘衍赞许地看了贾诩一眼,也不隐瞒:“文和果然慧眼。正是为此人而去。赵云赵子龙,忠勇无双,一身是胆,乃世之虎将,岂能埋没于公孙伯珪(公孙瓒字)麾下,与袁本初争那无谓之利?我欲亲往,诚心相邀。”
关羽闻言,丹凤眼中也闪过一丝兴趣,他虽未见过赵云,但能得主公如此看重,必非寻常。他不再劝阻,只是郑重道:“主公既意已决,万请小心。我与文远定将人马物资安然送回青州,静候主公佳音。”
计议已定,刘衍不再耽搁。次日清晨,青州主力大军在关羽、张辽的统领和贾诩的谋划下,押解着浩浩荡荡的俘虏和物资,踏上返回青州的官道,旌旗招展,声势浩大。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一支仅五百人的轻骑,在刘衍和张飞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脱离了大队,折转向西北方向,沿着小路,快马加鞭,直扑常山国真定县。这支队伍人衔枚,马裹蹄,行动迅捷如风,与主力部队的臃肿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上,张飞忍不住问道:“大哥,那赵云真有那么厉害?值得你亲自跑这一趟?”
刘衍策马奔驰,目光望着前方起伏的山峦,语气肯定:“翼德,其勇武,恐不在你与云长之下。更难得的是其忠义之心,洞察之明。若能得他相助,我青州如虎添翼。”
张飞一听“勇武不在其下”,顿时更加来劲,摩拳擦掌道:“嘿嘿,那俺倒要好好瞧瞧,要是名不副实,看俺不把他捅个透心凉!”
刘衍笑骂一句:“休得胡来!我等是去请贤,不是去挑衅的。”
“俺晓得,嘿嘿,就说说嘛。”张飞挠头笑道。
数百精骑卷起烟尘,在冀州的原野上疾驰。刘衍心中充满期待。广宗之战,他收获了人口物资,夯实了根基;而真定之行,若能成功,他将再得一员足以托付性命的绝世虎将!这乱世之中,人才,永远是最大的财富。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赶往真定的同时,幽州公孙瓒与冀州袁绍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激化,身处公孙瓒麾下的赵云,也因此对前途产生了迷茫。命运的轨迹,正在微妙地向着刘衍期望的方向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