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与企业谈判,为村民争取最大利益
钱家村的选举像一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头,在青云镇的各个村落里,都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接下来的一周,沈铭和司机张伟的身影,几乎踏遍了青云镇所有需要进行土地流转的村子。
消息是长了腿的。
当沈铭的车开进下一个村子时,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他们不再是戒备和审视,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好奇和隐秘的期待。他们都听说了,钱家村那个犟了一辈子的钱老头,被这个年轻干部治得服服帖帖;也听说了,钱家村的人,真的拿到了选票,自己选出了说话管用的人。
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沈铭几乎不需要再费口舌去解释什么,他只需要把钱家村的模式原样复制一遍。
“章程,跟钱家村一样。”
“选谁,你们自己定。一户一票,当场唱票。”
“选出来的委员会,任务也一样。去摸底,去登记,把咱们村自己的底牌捏在手里。那个本子,就是你们的命根子,谁也不能给看。”
李家村的选举最是微妙。
李老四全程黑着脸,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没捣乱,也不敢捣乱。钱二狗的下场就是悬在他头顶的一把刀。他眼睁睁看着村民们用手里的票,选出了三个委员,其中一个,还是村里向来跟他不对付的老对头。
当沈铭把那个崭新的笔记本交到李家村委员会成员手里时,李老四的眼皮狠狠跳了一下。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这个村长在土地流转这件事上的话语权,被彻底架空了。
一周后,青云镇十三个村,十三个“土地流转村民委员会”全部成立。十三本记录着各村最真实诉求的“秘密账本”,也悄然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股东风,很快就从县里吹来了。
……
青云镇政府二楼的小会议室,今天被特意打扫过。老旧的木质会议桌擦得锃亮,桌上摆着一圈搪瓷茶缸,里面泡着镇长孙建国特意从自己办公室拿来的好茶叶。
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也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张。
会议桌的一侧,坐着钱大伯、李老四,以及其他几个村的委员会代表。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场面,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神情肃穆,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钱大伯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手指紧张地摩挲着茶缸壁,一声不吭。
另一侧,则坐着三位西装革履的“客人”。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腕上那块明晃晃的瑞士表,在日光灯下闪着精明的光。他叫王建军,是这次前来洽谈的“绿源生态农业公司”的副总。
他身边坐着他的助理和一名技术员,两人都是一脸的职业化微笑,但眼神里那份不经意流露出的优越感,却怎么也藏不住。
孙建主陪坐在一旁,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亲自给王建军续水,心里却在打鼓。他知道今天的谈判不好搞,一边是自己治下这些认死理的村民,另一边是县里招商引资请来的“财神爷”,哪边都得罪不起。
唯一的变数,就是坐在主位上的沈铭。
沈铭今天穿得很简单,一件干净的白衬衫,他没有像孙镇长那样忙着端茶倒水,只是安静地坐着,翻看着手里的几份文件,仿佛对面的“财神爷”和身边的村民代表,都与他无关。
“咳咳,”王建军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一个标准化的笑容。
“孙镇长,沈科长,还有各位乡亲代表。今天能坐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绿源农业,感到非常荣幸。”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对面那一张张朴实而紧张的脸,嘴角的弧度更大了些。
“我们公司这次计划在青云镇投资,是响应政府号召,也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我们打算打造一个高标准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这不仅能提升青云镇的形象,更能为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
一番漂亮的开场白后,他示意助理分发资料。
“关于土地流转的价格,我们经过了详细的市场调研。”王建军竖起一根手指,微笑道,“目前周边县市的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在三百到四百元一亩。考虑到青云镇的实际情况,也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决定,给出每亩每年450元的租金。这个价格,在全县绝对是最高的。”
450元。
这个数字一出,几个村民代表的呼吸明显粗重了一些。对他们而言,一亩地一年能白拿四百多块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李老四的眼睛里,甚至闪过一丝贪婪的光。他觉得这个价钱,可以了。
只有钱大伯,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想起自家委员会那个“秘密账本”上,经过反复商议后定下的最低价,心里冷哼了一声。
王建军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愈发笃定。他看向沈铭,笑道:“沈科长,您看,我们的诚意,足够吧?”
孙镇长也期待地看向沈铭,希望他能顺水推舟,赶紧把这事定下来。
然而,沈铭却像是没听见他的话。他放下手里的文件,端起茶缸,轻轻吹了吹上面漂浮的茶叶,喝了一口,才慢悠悠地抬起头。
“王总。”
“哎,沈科长您说。”
“茶不错。”
王建军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沈铭放下茶缸,拿起桌上那份绿源公司的资料,随手翻了翻,然后把它推到了一边。
“王总刚才说,贵公司是带着诚意来的。”沈铭的语气很平静,“可我看了半天,除了这450块钱,没看到别的诚意。”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一凝。
孙镇长的额头开始冒汗。钱大伯浑浊的眼睛里,则亮起了一道光。
王建军的助理忍不住开口:“沈科长,450元的价格已经非常有诚意了,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是吗?”沈铭笑了,他转头看向那个年轻的助理,“那我问你,你们公司这次申请的项目,叫‘高标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对吧?”
“对。”
“申请的政府补贴,是哪一项?”
“是……是市里的‘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助理下意识地回答,随即意识到自己说多了。
“哦。”沈铭点了点头,从自己手边那沓文件中,抽出了一页纸,轻轻放在桌上。“我正好也研究了一下这个扶持政策。文件第三章第七条明确规定,享受该项补贴的企业,必须与项目所在地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土地流转租金应‘显着高于’当地市场平均水平,并且要优先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沈铭的目光转向王建军,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
“王总,您是做大生意的人,您帮我分析分析,这个‘显着高于’,具体是指高多少?您这比市场价高出五十块钱,算‘显着’吗?”
【言辞犀利】技能,在这一刻悄然发动。沈铭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精准地投进了对方的心湖。
王建军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他死死盯着沈铭,像是第一天认识这个人。他完全没想到,一个偏远乡镇的小小科长,竟然会对市里的扶持政策研究得这么透彻。这本该是他们用来跟政府谈判的筹码,现在却被对方拿来当成了攻击自己的武器。
“而且,”沈铭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他拿起另一份文件,那是一份青云镇的地图,“王总,咱们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们公司看中的这几千亩地,可不是什么荒山野岭。这是我们青云镇最好的一片地,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最关键的是,它紧挨着即将动工的省道连接线。”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线。
“换句话说,你们用着我们最好的地,享受着国家给的补贴,回头种出来的有机蔬菜,贴上标签运到市里的大超市,价格至少翻十倍。最后,分到我们这些出地、出力的老百姓头上的,就只有这‘高出五十块’的所谓诚意?”
沈铭靠回椅背,看着脸色铁青的王建军,淡淡地问:“王总,这生意,是不是太好做了点?”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村民代表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听懂了一件事——这个年轻的沈干部,正在为他们,跟财神爷拍桌子!
钱大伯端起茶缸,狠狠地喝了一大口滚烫的茶水,只觉得浑身舒坦。
孙镇长则在旁边拿手帕不停地擦汗,他感觉自己的心脏病都快要犯了。
王建军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他知道,今天遇到硬茬了。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慢慢擦拭着,这个动作让他重新冷静下来。
“呵呵,沈科长果然是年轻有为,准备充分。”他重新戴上眼镜,眼神已经变得锐利,“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兜圈子了。沈科长,你开个价吧。我也想看看,青云镇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他这是把皮球又踢了回来,而且话里带着刺,暗示沈铭和村民们贪得无厌。
只要沈铭说出一个具体数字,他就可以立刻抓住不放,或指责其漫天要价,或以此为基础,展开新一轮的拉锯和压价。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沈铭身上。
只见沈铭闻言,非但没有被激怒,反而笑了。
他没有回答价格,而是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墙边挂着的那块小白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
“王总,别急着谈钱,谈钱伤感情。”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村民代表们伸长了脖子,努力辨认着。
钱大伯眯着眼,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