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大队长,早已经在大队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站着迎接。
大队长叫魏建军。没错,他就是魏达的爹。一个不到五十出头的中年人,膝下有三子一女。大儿子魏发二十二,已经参军十多年,在部队到达了营销级别。二儿子幼年生病夭折,早已不在人世。三女儿前两年嫁人了。剩下幺儿魏达,一直陪在他身边。魏达去年结婚了,那时才17。妻子比他小一岁,是隔壁莲花大队蔡家湾的,叫蔡姬。所谓父母最宠幺儿,魏达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魏建军都不会说什么,甚至生怕他干农活吃苦。才14岁的时候,就被他弄进了大队民兵队当一个民兵。他本想等磨练几年,成熟一点,把儿子提拔成民兵队长。
见着所有人都来到了眼前,他把老烟锅在墙上嗑了嗑,说道“大家远道而来,一定累了吧,先进大队部吃饭。等吃完饭后,再让李援朝安排住宿就行。”
众知青一听,终于可以吃饭了,行李也不管了。直接进屋吃饭去了。
魏满仓见了,摇头无语。只好先把牛身上的车套解开。赶着牛回到牛棚,给牛喂了一些大豆,找来一些青草放在附近。牛槽加入一些水。忙完这些,他才回家。
只有第一次来这里的知青,才能留在大队部吃一餐白花花的大米饭。显然,他不符合在那吃饭的要求。
回到家,进入空间,从池塘内抓了三只一斤多的黄鳝。又从牧场里捡了一百多颗鸡蛋,这才出了空间来到院子里。
在院子里摘了几颗青菜,随后去了厨房做了一道青菜烧黄鳝。接着烧了半锅水,不去壳,直接下入鸡蛋。满满一锅的鸡蛋。鸡蛋自由的日子就是好。鸡蛋熟了后,他又不吃。全都放入空间仓库内。
又从仓库取出他上次做的一大锅饭,还是热的。就着青菜烧黄鳝这道菜吃了个肚皮圆圆。接着他去了奶奶房间拿出一大叠牛皮纸,扔入空间。不过他手上还留了两张,用来打包没吃完的黄鳝,又配了两份米饭。
他奶奶在世时,什么东西都喜欢存起来,房间内钱没有。倒是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老人家就是这样,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结果除了床,占了大半个房间。那一大叠牛皮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奶奶存的。这种纸张,跟现代装熟食的袋子差不多。
“这种袋子是好东西啊,有机会去供销社,得买光这种牛皮纸才行。”魏满仓狠狠想道。比瓷碗强多了,用完了扔,不用洗碗。
大队部里吃完饭后,魏建军对众知青宣布道“你们每个人来我这领十斤大米,十斤红薯,作为一个月的口粮。这些口粮算是大队借给你们的,等你们上工后,要用工分还的。还有件事,明天五点所有知青来大队部报到,要开始秋收了。”
底下知青窃窃私语,有人说道“我听说,有文件规定知青的口粮一个月是45斤大米。这才十斤大米加十斤粗粮,算怎么回事?”
有人回道“谁制定的45斤大米一个月,你找他去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事也不知道?亏你还是四九城出来的。”
在李援朝的带领下,知青们背着行李提着刚领的口粮,来到了知青院子里。这里有两栋青砖瓦房,左边是住男知青,右边是住女知青。每栋房子有四个房间。院门口连着一个土坯房子,那是三面围墙的厨房。厨房空地的对面男女厕所和公共浴室,当然也是男女各一间。全都是土坯房子。
厨房内堆了很多柴火,还有七八个小锅。
李援朝站在院子里,手中拿着一张名单,上面列着新来的知青们的名字。他仔细地看着名单,然后开始给这些知青们分配住处。
经过一番忙碌,终于轮到了周海妹和张慧敏。幸运的是,她们被分配到了同一个房间。
周海妹和张慧敏兴高采烈地提着行李走进房间,然而,当她们看到房间里的情况时,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房间里已经住着三个女知青,而且只剩下两张烂木板拼成的床。这两张床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周海妹和张慧敏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一丝无奈和绝望。她们放下行李,看着那两张烂木板床,心里突然有了想哭的冲动。
“这怎么睡啊?”周海妹忍不住抱怨道。
“就是啊,这床也太破了吧。”张慧敏附和着说。
两人决定再去其他三个女知青的房间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住处。
她们来到其他房间,发现每个房间都已经住满了人。原本这里就有十个女知青,再加上她们新来的九个,现在一共有 19 个女知青了。
也就是说,三个房间都有五个人住,只有一个房间是四个人住。
周海妹和张慧敏无奈地回到自己分配的房间,仿佛认命了一般。她们默默地从行李中拿出床单,开始铺床。
这一夜对于新来的知青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疲惫的夜晚。尽管身体极度困倦,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都难以入眠。
这些木床,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者,经历了无数次的辗转反侧。每一次翻身,床板都会发出吱吱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堪重负。知青们不敢在床上乱动,生怕这脆弱的床铺无法承受他们的重量,突然崩塌。
那些结实的、质量较好的床铺,早在新知青到来之前,就已经被老知青们捷足先登,占据一空。剩下的这些木床,虽然勉强还能支撑,但也让人忧心忡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色渐渐褪去,黎明的曙光开始渗透进宿舍的窗户。就在快天亮的时候,男生宿舍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犹如平地惊雷,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不用想,肯定是哪个新来的男知青的床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了。
第二天清晨,天才刚刚蒙蒙亮,还不到五点钟,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早早来到了大队部前的空地上。这里是每天集合的地方,也是知青们开始一天劳作的起点。
就在这时,大队长魏建军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了空地附近的一棵歪脖子树下。他伸手敲响了挂在树上的大钟,那清脆而响亮的钟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仿佛是唤醒沉睡大地的晨钟。
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到了空地上,其中就有魏满仓。魏达不需要来,他是民兵,晚上换岗守打谷场,白天正是他睡觉的时候。这时候的魏达刚完成交接,正在回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