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洒在东大街上,晚星食府隔壁的空置铺面终于迎来了动静——余晚星带着伙计们,正忙着拆除铺面里的旧木板,准备将这里改造成“晚星杂货铺”。自从食府生意稳定后,她就一直琢磨着拓展事业,如今终于等到合适的铺面,心里满是期待。
“余姑娘,这铺面跟食府打通后门,以后运货就方便多了!”掌柜老李拿着卷尺,测量着铺面的尺寸,“咱们可以把左边隔成粮油区,右边放日用品,中间留条过道,客人逛着也舒服。”余晚星点点头,指着墙角的位置说:“那里再隔个小库房,放些存货,免得货品堆在大堂里显得乱。”
接下来的几天,伙计们分工合作:阿福带着人修补墙面、更换门窗;许兰和许伟帮忙打扫卫生,还在墙上贴了用红纸写的“开业倒计时”;余晚星则忙着确定杂货铺的主营货品——核心就是“空间优势+市场需求”,既要突出特色,又要让百姓觉得实用。
经过反复筛选,她最终确定了两大品类。第一类是空间粮油:空间里种植的大米颗粒饱满,煮出来的饭自带清香,比市集上的陈粮强太多;面粉细腻无杂质,适合做馒头、面条;还有空间产出的小米、红豆,熬粥软糯香甜,这些都是百姓日常刚需,肯定有市场。余晚星特意让人装了一小袋大米,煮成米饭放在食府大堂,让客人免费试吃,不少客人尝过后果断说:“开业了一定来买!”
第二类是改良日用品:之前研发的“草本皂”已经试做了几批,加入空间草药后,不仅清洁力强,还能缓解皮肤干燥,连敏感肌都能用;余晚星还计划推出“灵泉洗衣皂”,专门针对顽固污渍,适合家庭使用;另外,她还准备了用空间棉花做的手帕,柔软亲肤,比市集上的粗布手帕舒服不少。这些日用品都是经过现代知识改良的,在县城里算是新鲜事物,很容易吸引顾客。
为了让货品更贴合百姓需求,余晚星还特意去市集调研。她看到不少主妇在买肥皂时,都会抱怨“肥皂太硬,不好用”“洗完手又干又痒”,更坚定了她卖草本皂的决心;看到老人买米时,会反复查看“有没有沙子”“是不是新米”,她就决定在杂货铺推出“先尝后买”服务,让百姓放心。
装修进度很快,不到半个月,铺面就焕然一新:墙面刷得雪白,粮油区摆着整齐的木架,日用品区放着玻璃柜台,连门口都挂了块新做的木牌,上面刻着“晚星杂货铺”五个大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米袋和肥皂图案,格外醒目。
开业前一天,余晚星组织伙计们进行“模拟营业”:阿梅负责收银,练习识别货币真伪;阿力负责理货,学习如何摆放货品更美观;许兰和许伟则负责记录库存,确保每样货品的数量都准确。余晚星还特意强调:“咱们杂货铺的宗旨和食府一样,都是‘诚信经营’,绝不缺斤短两,绝不卖劣质品。”
可就在大家忙着准备开业时,食府的老客王婶悄悄告诉余晚星:“余姑娘,我刚才在福来酒楼门口,听到牛大海跟他的管家说,要‘盯着隔壁的杂货铺,不能让她顺利开业’,你可得小心点!”余晚星心里一沉,她早就料到牛大海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对方会把主意打到刚要开业的杂货铺身上。
她立刻让阿福加强铺面周边的巡逻,还在杂货铺的窗户上装了防盗栏,防止有人故意破坏。伙计们也都提高了警惕,纷纷说:“余姑娘放心,我们会看好铺面,绝不让牛大海的阴谋得逞!”
开业当天,杂货铺门口挤满了人,不少都是食府的老客,还有些是听说“有新米和好用的肥皂”特意来的。余晚星笑着给大家介绍货品,还免费赠送小份的灵泉大米试吃装,场面十分热闹。可她心里始终有些不安——牛大海一整天都没露面,安静得有些反常,她总觉得对方在酝酿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果然,当天晚上关店后,阿福发现杂货铺门口的木牌被人泼了墨汁,上面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余晚星看着被弄脏的木牌,眼神变得坚定:“牛大海想破坏咱们的开业,咱们偏要把杂货铺做好!明天一早,咱们就重新做一块木牌,再在门口多摆些试吃品,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杂货铺!”
可她没注意到,牛大海的管家正在不远处的巷子里观察,看到木牌被弄脏,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转身回到酒楼,对牛大海说:“掌柜的,第一步成了!接下来,咱们就按计划,推出‘平价粮油’,把她的客人都抢过来!”牛大海满意地点点头:“好!明天就上架,价格比她低两成,我就不信百姓不图便宜!”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忙着清理木牌上的墨汁,丝毫没察觉到,一场针对杂货铺的“价格战”即将打响。要是牛大海真的用低价劣质的粮油冲击市场,虽然未必能抢走忠实顾客,却可能让不明真相的百姓对杂货铺的货品产生怀疑,影响刚起步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