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合作者终于提出洽谈合作,余晚星却没有立刻应下。她瞥了眼后厨里忙碌的身影——李嫂正低头熬粥,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刘嫂一手揉面一手看火,动作略显慌乱;阿强和王哥在打包区来回穿梭,刚整理好的物料又被翻乱。眼下客流激增,原有的分工已跟不上节奏,若不先优化人力配置、细化岗位职责,即便谈成合作,也难以承接更大的业务量。她对合作者歉然一笑:“实在抱歉,容我先安排好店里的事,稍后咱们再细谈。”
送走合作者后,余晚星立刻召集所有人开了个简短的分工调整会。“现在客流越来越大,之前的分工太笼统,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还容易出错。今天咱们重新细化分工,每个人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效率才能提上来。”
首先是后厨制作组的分工调整。此前刘嫂一人负责蒸制类小吃和面点制作,忙起来顾此失彼。余晚星决定将后厨制作拆分:
? 刘嫂:专注负责蒸制类小吃(猪肉包、豆沙包、桂花红薯糯米糕)和紫薯馒头的制作,她对发酵和蒸制火候把控精准,能确保这类小吃的口感稳定。
? 李嫂:除了负责蔬菜预处理和粥品熬制,新增葱花油饼和咸香花卷的制作。李嫂刀工好、擅长烙烤,之前试做的油饼广受好评,正好发挥优势。
? 两人轮班负责食材验收,每天早上一人验收,一人准备制作材料,避免因验收耽误制作进度。
接着是前堂服务组的优化。阿强和王哥之前一起负责打包和外场清洁,高峰时容易混乱。余晚星明确了两人的主次分工:
? 阿强:作为打包主力,负责所有小吃的打包封装,同时把控打包时效,确保“半炷香打包20份”的标准落地。
? 王哥:主要负责外场清洁(桌椅擦拭、地面清扫)和物料整理,每天早上提前将打包盒、油纸等按份数摆放整齐,高峰时协助阿强传递餐品,不直接参与打包,避免因不熟练拖慢速度。
最后是统筹协调组的职责补充。牛婶和许明的原有职责不变,但新增了协调任务:
? 牛婶:继续负责前堂引导点餐和熟客维护,同时作为“机动人员”,后厨或前堂忙不过来时,随时补位帮忙(如协助李嫂切菜、帮阿强递物料)。
? 许明:除了记账和数据统计,新增“订单调度”职责,高峰时段记录堂食和打包订单数量,若某类订单过多,及时提醒后厨优先制作,避免顾客长时间等待。
分工细化后,大家立刻按照新职责投入工作。刘嫂专注蒸制小吃,不再分心烙饼,每一批包子都蒸得蓬松暄软;李嫂负责油饼和花卷,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油饼外皮酥脆,花卷层次分明;阿强专心打包,手速比之前更快了,王哥则把外场打扫得一尘不染,物料也整理得井井有条;牛婶在前堂灵活调度,遇到顾客询问新品,总能详细解答;许明则拿着小本子,实时记录订单情况,及时向后厨传递信息。
不到一个时辰,后厨和前堂的秩序就焕然一新。之前那种多人扎堆、互相干扰的场景消失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刘嫂擦了擦汗,笑着说:“这样分工就是好,不用再东一头西一头地忙了,专心做一样,反而更轻松。”李嫂也附和道:“是啊,我现在只管油饼和花卷,越做越熟练,速度也快多了。”
人力优化带来的不仅是秩序的改善,还有效率的大幅提升。许明统计发现,分工细化后,高峰时段的出餐速度比之前快了近四成,顾客等待时间大幅缩短;后厨的制作差错率也从之前的每周3次降到了0,每一款小吃的口感都保持稳定;前堂的服务投诉更是几乎绝迹,顾客满意度显着提高。
看着店里忙而不乱的景象,余晚星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她知道,人力优化和分工细化,不仅解决了当下客流激增带来的运营压力,还为后续承接更大业务量打下了基础。现在,她终于有精力去面对那位神秘的合作者了。
可就在这时,许亮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对余晚星说:“娘,刚才那位叔叔留下这张纸条就走了,他说如果您明天有空,就去镇东茶馆找他,他会在那里等您,还说这次合作机会难得,希望您不要错过。”余晚星接过纸条,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心里陷入了沉思:这位神秘合作者到底是谁?他提出的合作,真的能给小吃铺带来新的机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