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酒楼的竞争压力如影随形,但余晚星心中却有着一份笃定的底气——这份底气,正来自于小吃铺里日益稳固、愈发融洽的团队。刘嫂和阿强经过数月的磨合,早已褪去了初来时的生涩,彻底融入了这个由家人与伙伴组成的小集体,与牛婶、许明、许亮一道,构成了小吃铺高效运转的坚实骨架。
刘嫂性子本就憨厚踏实,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不仅将“食材清洗”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更在余晚星的指点下,练就了一手精准的馅料切配功夫。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后厨,系上干净的围裙,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清洗蔬菜时,她会逐片翻看菜叶,剔除发黄的部分,连根部缝隙里的泥土也会用小刷子仔细清理,确保每一根蔬菜都水灵干净;处理猪肉时,她更是耐心十足,用小刀一点点剔除筋膜和肥油,将瘦肉切成均匀的小丁,为后续的馅料制作打下完美基础。
一次,余晚星让她尝试制作韭菜猪肉馅,她不仅严格按照配比调配,还细心地发现韭菜出水较多的问题,主动请教余晚星如何处理。在余晚星的指导下,她学会了用纱布轻轻挤出韭菜中的水分,既保证了馅料的鲜嫩,又避免了包子蒸制时出水过多影响口感。如今,刘嫂已经能独立完成多种馅料的制作,她做的馅料口感均匀、调味精准,连最挑剔的熟客都赞不绝口。闲暇时,她还会主动帮牛婶打扫前堂卫生,或是给许亮讲村里的趣事,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
阿强则凭借着年轻人的机灵和麻利,将打包与外场清洁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打包,还总能记住顾客的特殊需求,比如“多放一双筷子”“酱料分开装”,甚至能根据顾客的穿着和神态,预判他们是否赶时间,提前加快打包速度。外场清洁更是细致入微,顾客刚一离席,他就会迅速上前,将碗筷收拾干净,用干净的抹布将桌子擦拭得一尘不染,连地面上掉落的饭粒都会及时清理。
更难得的是,阿强孝顺又有担当。每天提前半个时辰下班回家照顾母亲,从不耽误工作;若是店里遇到客流高峰,他也会主动留下来加班,第二天再早起补上。一次,余晚星因为采购食材晚归,阿强主动承担起后厨的部分工作,协助刘嫂制作包子,虽然动作不如刘嫂熟练,但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让余晚星十分感动。
团队里的互帮互助,早已成了常态。每当后厨忙碌时,牛婶会主动到操作窗口帮忙打包;若是前堂顾客较多,阿强会放下手中的清洁工作,上前维持秩序;许明在记账之余,会主动帮刘嫂搬运食材;许亮则像个小陀螺,穿梭在大家之间,递工具、送茶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中午休息时,大家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带来的午饭。刘嫂会从家里带来自己腌制的咸菜,牛婶会分享刚蒸好的馒头,阿强则会给许明、许亮兄弟俩讲镇上的新鲜事,欢声笑语在小吃铺里回荡。这种融洽的氛围,不仅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也让每个人都对小吃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余晚星看着眼前这一幕幕,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一个稳定融洽的团队,是小吃铺应对一切挑战的最大资本。有这样一群靠谱的伙伴和懂事的孩子在身边,无论面对怎样的竞争,她都有信心带领大家一起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