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灼刃归鞘
第一百九十一章 蔷薇满园
初夏的风裹挟着蔷薇花香,漫进苏氏庄园的庭院。这里曾是父亲苏振海的静养之地,如今被精心打理成公益交流的秘境——围墙爬满粉白蔷薇,青石小径旁种着成片向日葵,凉亭下的石桌上,摊着一本翻开的《全球能源普惠年报》,页边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温情批注。
苏晚晴穿着素色连衣裙,蹲在花丛边修剪枯枝,指尖不经意间触到蔷薇花瓣的柔嫩肌理。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陆承渊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采摘的鲜果与清茶:“陈叔叔和埃里克在凉亭等你,说要聊聊室温超导技术的民用落地细节。”
她直起身,额角沁出薄汗,陆承渊自然地抬手为她拭去,动作熟稔而温柔。“不急,”苏晚晴望着满园盛放的蔷薇,眼底满是平和,“当年父亲在这里种下第一株蔷薇时说,锋芒再利,终要归鞘;功业再盛,终要归于平淡。现在,我好像懂了。”
庄园的另一端,秦峰正带着光明之家的孩子们辨认植物,安安捧着一朵最大的蔷薇,跑到苏晚晴面前:“苏姐姐,你看这花像不像你?既温柔又有力量。”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说着非洲示范村的趣事,说着长大后要当“能源使者”的梦想,清脆的笑声在庭院中回荡。
凉亭下,陈敬之与埃里克正对着图纸低声交谈。看到苏晚晴走来,埃里克起身举杯:“恭喜苏氏室温超导技术通过民用认证,这意味着零碳能源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但我听说,你们拒绝了多家资本的溢价合作,选择与公益组织共建民用推广通道?”
“技术的终极意义,是惠及众生,而非追逐暴利。”苏晚晴坐下,指尖摩挲着茶杯边缘,“我们计划先在全球一百个贫困社区试点,免费安装小型超导储能设备,再逐步向普通家庭推广,让技术价格保持在大众可承受范围。”
陈敬之笑着补充:“这正是振海当年的心愿。他总说,‘灼刃是用来开辟前路的,不是用来收割利益的’。现在室温超导技术成熟,恰是灼刃归鞘、反哺众生之时。”
埃里克眼中满是敬佩:“苏氏的格局,始终让人钦佩。欧洲的民用市场已经准备就绪,我们愿意配合你们的公益推广计划,承担部分运输与安装成本。”
说话间,庄园门口驶来一辆车队,联合国能源署的特使安娜走下车,身后跟着多位穿着民族服饰的代表——他们是来自非洲、南美、东南亚的零碳示范村村民代表,特意赶来参加“蔷薇之约”公益交流会。
“苏总,我们是来报喜的!”非洲村落的村长老李握着苏晚晴的手,激动地说,“超导储能设备试点后,村里的医疗站能24小时运转,农产品加工厂也能稳定生产,现在我们的水果干已经卖到了欧洲!”
南美雨林的代表递上一幅手绘地图,上面用彩色颜料标注着光伏板与村落的位置:“这是我们村民共同绘制的‘光明地图’,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盏被点亮的灯,每一条线条都代表着我们对苏氏的感谢。”
苏晚晴接过地图,指尖抚过那些稚嫩却真挚的笔触,心中暖流涌动。她带着代表们参观庄园,走到一座新落成的小型能源展览馆前——这里陈列着苏氏从初创到如今的所有核心设备模型,从最早的光伏组件到最新的超导储能装置,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初心的重量。
“这是我父亲当年研发的第一台光伏样机,”苏晚晴指着展柜里的旧设备,“它的转化效率只有30%,却照亮了我们家乡的第一所小学。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实现质的飞跃,但那份‘用科技送温暖’的初心,从未改变。”
夕阳西下,蔷薇花在暮色中更显温柔。庭院里,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能源普惠带来的生活改变,畅谈着对未来的期许。孩子们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大人们举杯共饮,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却因共同的光明梦想紧紧相连。
陆承渊走到苏晚晴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你看,满园蔷薇盛开,恰如我们的初心落地生根;灼刃归鞘,方得岁月静好。”
秦峰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和睦的景象,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他手中握着一朵蔷薇,悄悄放在安安的手中,眼中满是守护的温柔——这些年,他看着苏晚晴从锋芒外露到温润内敛,看着苏氏从废墟重生到普惠全球,知道自己的坚守从未白费。
陈敬之望着天边的晚霞,轻声说道:“振海,你看这蔷薇满园,光明遍野,我们的约定,终于圆满了。”
苏晚晴靠在陆承渊肩头,望着满园春色与满院宾朋,心中满是安宁。曾经,她握着“复仇”与“重振”的灼刃,在商海中披荆斩棘;如今,灼刃归鞘,化作守护的温柔,滋养出满园芬芳。
蔷薇满园,是初心的绽放;灼刃归鞘,是使命的升华。苏晚晴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将带着这份温润与坚定,继续守护着光明的火种,让蔷薇的芬芳与能源的温暖,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