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向后靠坐,心情又愉悦起来。
袁基看着袖子表情嫌弃,刘宏见状却得意极了。
袁基不理他,直接开口:“陛下,基回官署了!”
刘宏原本心情很好。
但,他才刚跟士纪和好,两个人还没相处够呢,士纪就说要走了?
刘宏心情瞬间不好起来。
他委屈着一张脸,看着袁基,“官署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士纪不能晚点回去吗?陪我再玩会吧。”
袁基面无表情,语气十分坚定:“不,基要回官署,换身官服。”
刘宏闻言,有点微微心虚。
早知道,他就不拿士纪的袖子擦脸了。
刘宏只好点点头,依依不舍同袁基说:“士纪,再见……”
袁基回了一句:“陛下再见!”
然后头也不回,下了驴车,就快步走了。
其实他这么着急要走,还有另一个原因。
他要给刘宏一个独处的时间。
只有刘宏自己想明白,才算真正的明白。
无论是对袁基交付的信任;还是对宦官集团的定位;又或者是对今古文之争的决心。
这些都得让刘宏自己想清楚,并进一步坚定。
袁基继续待在那里,无济于事,还会分散转移刘宏的注意力。
等到过后刘宏再思考这些事情,那时情绪早已被冲淡,或许决心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袁基一丝不舍情绪也没有,就大步走出宫门。
带着宫门外的纪灵、文丑等人,袁基回到官署。
一进官署,就看到了一屋努力奋斗的身影。
三三两两的官吏,彼此热闹又井然有序地交流着公务,一同分配着各自的部分,并高效地完成。
众人看到袁基的身影,齐齐拜礼。
袁基微笑着回礼,再走进独立办公区。
他也需要单独的思考空间,来筹谋下一步的动作。
……
“哒哒……哒哒……”
“辘辘……”
蔡邕坐在牛车里,撩开车帘向外望。
这一路上,他经常做出这个动作。
和去扬州逃难时那一路上的心情不同,这次返回洛阳,他是拿着天子诏令回来的。
这次,他可谓喜上眉梢,喜气洋洋,一路上,见到哪里的景色都觉得好。
很快他就望见——前方远处好像站着几个有些熟悉的身影?
蔡邕微微眯起眼睛,有些看不真切,但随着牛车的行进,远处身影越来越明显。
很快,他就看清了!是袁基、袁隗、卢植、马日磾四人。
蔡邕也不管牛车还在行进,一个激动,帘子一撩就要跳下牛车,前去与四人会合。
幸亏被车夫拉住,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
车夫及时停下牛车,放蔡邕下去。
蔡邕兴高采烈跳下牛车,身手矫健,迈着步伐飞快上前。
“子干!次阳!翁叔!士纪!哈哈哈哈!……”
这边四人看见远处的蔡邕,也纷纷往前迎了上去。
袁基掌管全国官道、驿站,得知蔡邕要到达洛阳的消息后,他叫上他新交的朋友卢植、马日磾,又叫上了在洛阳忙的热火朝天的叔父袁隗。
众人一起去洛阳城外十里的地方迎接蔡邕,准备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果然,给蔡邕惊喜坏了。
蔡邕看着对面四人,差一点就要不顾形象,手舞足蹈起来。
袁隗见状,先行开口:“伯喈,如何?某就说你有机会回来吧?”
袁隗说的是蔡邕来祭拜袁逢时候的事。
当时蔡邕临走前,袁隗好一顿安慰,又送钱财又送家仆。
如此,蔡邕才没受什么苦,得以安稳到达扬州。
蔡邕也感慨大笑:“是是是!你袁次阳说话确实准!”
紧接着,一旁的卢植也开口:“植也有很长时间没见到伯喈了,这么久不见,植可是十分想念你啊!”
蔡邕听见这话,忍不住开怀大笑:“哈哈哈哈!……邕也是十分想念子干啊!”
蔡邕同卢植的交情很好,他们二人曾一起校书,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
他何曾听过刚烈、勇毅的卢植说过这等“想来想去”的话?
看来卢植确实是十分想念他了,哈哈哈哈!
马日磾也调侃了一句:“伯喈去扬州一年,回来竟然白了不少。看来你在扬州,不仅没受什么罪,还挺享受的?”
蔡邕笑着回答:“扬州确实是不错,若不是急着回来为陛下效力,邕都有些不想回来了。”
时人对扬州的印象不算特别正向。
扬州北部相对还好,南部由于水系发达,导致此时南方未开发完全,且多蛮族、多瘴气等原因,时常被中原士人所轻视。
但蔡邕在扬州待了一年,早就抛去偏见了。
扬州也是有很多有才华的士人的,他还在扬州收了不少门生,这次他回来前,也问过他们愿不愿意随他一起前往洛阳。
并让愿意前往的赶紧出发,也参与进这次今古文辩经盛会里。
扬州众学子听闻此事,皆是欢天喜地。
要知道,若是没有蔡邕,中原士人可是没打算带他们扬州士族玩的。
这时蔡邕说有这个机会,每个门生都是赶忙回家收拾行囊,就想直接出发,跟随恩师上洛。
但没想到的是,一群门徒去蔡邕家门口汇合,却发现恩师跑得比他们都急,竟早早就出发了。
于是一大波门生,此刻都还走在赶来洛阳的路上。
蔡邕同三人简单寒暄两句后,看向袁基:“士纪,邕在扬州听到了你的许多事迹。解除党锢,联合天子召开此次盛会,这都是士纪的功绩,邕真是忍不住想回洛阳见你,好好当面感谢你!”
蔡邕说完就要往下拜,但是被卢植和马日磾拦住了。
他们倒不是拦着蔡邕不让他拜,而是还有事没说完。
马日磾嘴角上挑,开口:“伯喈有所不知,你此次能返回洛阳,可还有士纪的一份功劳在。这么多事情,不得一起感谢?”
蔡邕听闻此话,大为感动地转头看向袁基,紧接着,就要拜一个比刚才还隆重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