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忙得昏天黑地的日子里,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给苏敏之带来了一丝短暂的休憩。
是许嘉文打来的。
“苏厂长,最近还好吗?”电话那头,传来许嘉文温和而带着笑意的声音,“听说,你的厂子最近可是大变样了啊。”
“许科长消息真灵通。”苏敏之靠在椅背上,难得地放松了下来。
“你上次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想着该回请你吃顿饭的。可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估计是约不到你这位大忙人了。”许嘉文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善意的调侃。
“方便透露一下吗?六一儿童节那天,你们到底准备了什么大动作?”
“这可是商业机密。”苏敏之也开起了玩笑。
许嘉文在电话那头轻笑起来,“那就预祝你的大动作,一炮而红。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到时候,我叫上柳蔓,一起给你庆功!”
“那就谢谢你的吉言了。”
挂上许嘉文的电话,苏敏之的脸上还带着一抹淡淡的、轻松的笑意。
她转过头,看向办公室墙上那张巨大的、手绘的倒计时牌。上面的红色叉号,已经画满了绝大部分的方格,只留下最后孤零零的三个空格,安静地等待着被填满。
距离六一儿童节决战打响的日子,只剩下最后三天。
清晨的阳光,给上海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
苏念念背着书包,快走到学校的时候,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清脆而熟悉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活力。
“苏念念!”
声音在清晨略带凉意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响亮。
她回头一看,只见许一南正从几十米开外,一边挥着手,一边朝着她跑过来。他的书包在他背上一颠一颠的。
街道上,上班的人潮已经涌动起来,几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骑车的人们脸上都带着赶时间的匆忙神色。
“小心自行车!”苏念念赶紧大声提醒他。
许一南灵巧地侧身避开一辆飞驰而过的自行车,三步并作两步,喘着气跑到了她身边。
“呼……呼……总算追上你了。”他扶着膝盖,气息还有些不匀。
此时的上海街头,真正的交通主力,就是那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
“永久”牌、“凤凰”牌,偶尔还能看到几辆“飞鸽”牌,这些自行车汇成的洪流,在清晨的马路上奔涌,车铃的叮当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独特而宏大的城市交响乐。
相比之下,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体验。
因为实在太挤了,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期,总是黑压压的一片人。车一到站,人们就拼命地往上挤,售票员要像塞行李一样,用尽全身力气把乘客往车厢里推。
尤其是一种被称为“巨龙车”的铰接式公交车,车身特别长,中间由一个像手风琴风箱一样的巨大铰盘连接。
每次转弯的时候,那个连接处就会以一个夸张的角度扭曲、旋转,站在那附近的乘客要是不抓紧扶手,十有八九就会被甩得东倒西歪,体验感极差。
夏天,车厢里像个蒸笼,密不透风,充满了汗味;冬天,四处漏风,又冷得像个冰窖。
因此,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便成了这个时代上海居民最体面的出行方式。有些人还会在车把上挂个书包,或者挂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刚买来的大饼油条,或是准备晚上烧的青菜。
“念念,你有没有看《上海滩》啊?”许一南终于缓过气来,第一句话就直奔当下最火热的话题。
他的眼睛都在发光,充满了兴奋,“哇,那个许文强,真是太帅了!”
“看了看了,”苏念念笑着应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黑衣黑帽、白围巾的身影,不自觉地就哼出了那首早已响遍大街小巷的主题曲,“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许一南立刻中气十足地接了下一句,还学着拖长了尾音,惹得苏念念哈哈大笑。
电视剧《上海滩》这个月在上海本地电视台播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引爆了全城的话题。
每天晚上播出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雷打不动地守在电视机前,万人空巷。
连平时最爱在弄堂口支桌子打麻将的阿姨们,都集体暂停了牌局。第二天上学路上,同学们讨论的,也全都是昨晚的剧情。
许文强和冯程程,成了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偶像。女生们都梦想着能拥有一件像冯程程那样的旗袍,男生们则都想学许文强的派头和腔调。
“念念,你说,等冬天的时候,我也去买一个许文强那样的白围巾,戴上好不好看?”许一南一边说,一边还学着周润发的样子,微微歪着头,嘴角勾起一抹自认为很帅的笑容,“会不会……很有范儿?”
“肯定好看。”苏念念忍着笑,非常给面子地评价道。
“但是,电视里的那个上海滩,感觉跟咱们现在好不一样啊。”许一南边走边说,脸上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困惑。
苏念念点了点头。她想起刚刚走过来时看到的街景——灰扑扑的石库门房子,家家户户的窗户外面,都用竹竿伸出长长的“晾衣阵”,五颜六色的衣服和被单在风中飘扬。
弄堂口,早点摊子上的油锅“滋啦”作响,穿着睡衣的大妈们端着淘米盆,在公用的水龙头前排着队。
这一切,都充满了琐碎而真实的烟火气,确实和电视里那个充满了英雄、美人、阴谋与传奇的上海滩,截然不同。
但是,她又知道,如今的上海,正涌动着一股与当年许文强闯荡上海滩时同样澎湃的暗流。
下海经商的浪潮已经兴起,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还有无数被称为“星期六工程师”的国营厂技术员,正利用周末的时间,偷偷地将自己的技术带向乡镇企业。
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挣脱体制的束缚,去追求个人价值与财富的实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里的许文强,一个外来者,凭借自己的智慧、胆识和不择手段,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滩硬生生闯出一片天的故事,恰好成为了当时许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上海人,最直接的情感投射。